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25)

1. 渴而多飲為上消

升麻(一錢半),柴胡(七分),甘草梢(五分),杏仁(六個),桃仁(研,一錢),麻仁(研,一錢),歸身(一錢),紅花(少許),防風根(一錢),荊芥穗(一錢),熟地(二錢),小椒(一分),細辛(一分),黃柏(一錢),知母,石膏(各一錢),

水煎去渣,食後熱服。

雜症有汗而渴者,以辛潤之;無汗而渴者,以苦堅之。太陽無汗而渴,不宜服白虎湯。若得汗後,脈洪大而渴者,宜服之。陽明汗多而渴,不宜服五苓散。若小便不利,汗少,脈浮而渴者,宜服之。

〔丹〕消渴病退後而燥渴不解,此有餘熱在肺經,可用參、苓、甘草少許,生薑汁冷服。虛者可用人參湯。

〔潔〕,化水丹,治手、足少陰渴飲不止,或心痛者。(《本事》治飲冷水多。)

川烏(臍大者四個,炮去皮),甘草(炙,一兩),牡蠣(生,三兩),蛤粉(用厚者,炮,六兩)

上為細末,醋浸蒸餅為丸。每服十五丸,新水下。心痛者,醋湯下立愈。飲水一石者,一服愈。海藏云:此藥能化停水。

〔垣〕太陽經渴,其脈浮,無汗者,五苓散、滑石之類主之。陽明經渴,其脈長,有汗者,白虎湯、涼膈散之類主之。少陽經渴,其脈弦而嘔者,小柴胡湯加栝蔞之類主之。太陰經渴,其脈細,不欲飲,縱飲思湯不思水者,四君子、理中湯之類主之。少陰經渴,其脈沉細,自利者,豬苓湯、三黃丸之類主之。厥陰經渴,其脈微,引飲者,宜少少與之。

〔《聖》〕治時氣煩渴。用生藕汁一盞,入生蜜一合,令勻,分為三服。

蜜酒方

好蜜(三斤),水(一碗),細曲(一升),好乾酵(二兩),

上先熬蜜水,去沫,冷下曲,酵。每日攪三次,熱服。

〔仲〕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五兩,按《本草》云:文蛤,味鹹寒,治消渴。陳無擇以文蛤為五味子)

上一件捍為散,以沸湯和服方寸匕。

〔《經》〕治一切渴。用大牡蠣不拘多少,於臘月或端午日,黃泥裹煅通赤,放冷取出為末。用鯽魚煎湯下一錢匕;小兒五分。只兩服瘥。

〔《本》〕治渴疾,飲水不止。神效散,。

白浮石,蛤粉,蟬殼(等分),

上為末。用鯽魚膽七個,調三錢,不拘時服。

又消渴方。

白浮石,舶上青苔(等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湯下。

黃連丸,即栝蔞根丸是也。

〔《保》〕上焦燥而渴,蜜煎生薑湯,用大器傾注,時時呷之。法曰:心肺之病,莫厭頻而少飲。《內經》曰:補上治上宜以緩。又曰: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則肺氣下流,故火氣降而燥衰矣,其渴即止。有人消渴引飲無度,或令食韭苗,日用三五兩,不得入鹽,但吃得十斤即效。

〔海〕,千里漿,一名水葫蘆。

白話文:

渴而多飲為上消

藥方一:

升麻(一錢半)、柴胡(七分)、甘草梢(五分)、杏仁(六個)、桃仁(研磨,一錢)、麻仁(研磨,一錢)、當歸身(一錢)、紅花(少許)、防風根(一錢)、荊芥穗(一錢)、熟地黃(二錢)、小椒(一分)、細辛(一分)、黃柏(一錢)、知母、石膏(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去除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辨證論治:

  • 一般來說,有出汗又口渴的,要用辛味藥材來滋潤;沒有出汗卻口渴的,要用苦味藥材來固澀。
  • 太陽經(指身體表層)的口渴,如果沒有出汗,不適合服用白虎湯。若出汗後,脈象洪大且口渴的,才適合服用。
  • 陽明經(指胃腸)的口渴,如果汗多,不適合服用五苓散。若小便不利、汗少、脈浮而口渴的,才適合服用。

其他治療方式:

  • [丹溪]:消渴病症狀減退後,但乾燥口渴未解,是因為肺經還有餘熱。可以用少量的人參、茯苓、甘草,加上生薑汁冷服。體虛的人,可以用人參湯。
  • [潔古]:化水丹,治療手足少陰經(指腎經)引起的口渴不止,或伴有心痛。(《本事方》則說此方能治愛喝冷水。)
  • 藥方:川烏(大的四個,炮製去皮)、炙甘草(一兩)、生牡蠣(三兩)、蛤粉(厚的,炮製後,六兩)。
  •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浸泡蒸餅做成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用新水送服。心痛的,用醋湯送服效果更好。據說能治好喝水一石的人。李杲認為此藥能化解體內停滯的水分。
  • [東垣]
  • 太陽經的口渴,脈象浮,沒有出汗,可以用五苓散或滑石之類的藥方治療。
  • 陽明經的口渴,脈象長,有汗,可以用白虎湯或涼膈散之類的藥方治療。
  • 少陽經的口渴,脈象弦而且有嘔吐,可以用小柴胡湯加瓜蔞之類的藥方治療。
  • 太陰經的口渴,脈象細,不想喝水,即使喝也只想喝湯不想喝水,可以用四君子湯或理中湯之類的藥方治療。
  • 少陰經的口渴,脈象沉細,且有腹瀉,可以用豬苓湯或三黃丸之類的藥方治療。
  • 厥陰經的口渴,脈象微弱,想喝水,要少量給予飲用。
  • [《聖惠方》]:治療因時氣引起的煩渴,用一杯生藕汁,加入一合蜂蜜,攪拌均勻,分三次服用。
  • 蜜酒方
  • 材料:好蜂蜜(三斤)、水(一碗)、細曲(一升)、好乾酵母(二兩)。
  • 先熬蜂蜜水,去除浮沫,冷卻後加入曲和酵母。每天攪拌三次,溫熱服用。
  • [仲景]:口渴想不停喝水,可以用文蛤散治療。
  • 藥方:文蛤(五兩,據《本草綱目》記載,文蛤味鹹寒,可治消渴病。陳無擇認為文蛤是五味子。)
  • 將文蛤研磨成粉末,用沸水沖服一湯匙。
  • [《經效方》]:治療各種口渴,用大量的牡蠣,在臘月或端午節用黃泥包裹煅燒至通紅,冷卻後取出磨成粉末。用鯽魚煎湯送服一錢匕,小兒服用五分。據說服用兩次即可痊癒。
  • [《本事方》]:治療口渴,飲水不止。用神效散。
  • 藥方:白浮石、蛤粉、蟬蛻(等量)。
  •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七個鯽魚膽汁,調和三錢藥末,不拘時間服用。
  • 又一方:
  • 藥方:白浮石、舶上青苔(等量)、麝香(少許)。
  •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水送服。
  • 黃連丸,即栝蔞根丸。
  • [《保命集》]:上焦(指胸膈以上)乾燥而口渴,用蜂蜜煎生薑湯,倒在大器皿中,時時少量飲用。
  • 方法說:心肺疾病,不宜一次大量飲水,而是要少量多次。
  • 《內經》說:補上焦的病要用緩和的方法。又說:要用辛味藥材來滋潤。打開毛孔讓津液流通,氣通暢則肺氣下行,火氣就會下降,乾燥就會減弱,口渴也就會停止。
  • 有人口渴飲水無度,可以用韭菜苗治療,每天吃三五兩,不要加鹽,據說吃十斤就能見效。
  • [海藏]:千里漿,又名水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