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9)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9)
1. 不能食
心下不痞滿,自不能食也。
〔《經》〕治大人小兒不進乳食,和氣去痰。用人參四兩,半夏一兩,薑汁浸一宿,曝乾為末,麵糊丸。食後生薑湯下。
〔垣〕,和中丸,開胃進食。
乾薑(一錢),木瓜(一枚),甘草(炙二錢),陳皮(一錢),人參(一錢),白朮(三錢),
上為末,蒸餅糊丸。食前白湯下三五十丸。
〔《本》〕,七珍散,開胃進食,補脾養氣。
人參,白朮,黃耆(蜜炙),山藥,白茯苓,粟米(微炒),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煎服。如故不思飲食,加扁豆一兩,名八珍散。此方溫平不熱,常服飲食自倍。
〔海〕,六神湯,治傷寒虛羸,不思飲食。
人參,白朮,黃耆(各一兩),枳殼(一方用枳實。炒),白茯苓(各半兩),甘草(二錢),
上為末。每服五錢,薑、棗同粳米合許煎,食前服。
〔羅〕錢氏異功散,治脾胃虛弱,難任飲食。(異功散用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橘紅、木香各等分,薑、棗煎服。)
羅謙甫云:脾胃弱而飲食難任者,不可一概用克伐之劑,宜錢氏異功散補之,自然能食。設或嗜食太過,傷脾而痞滿嘔逆,權用枳實丸一服,慎勿多服。予嘗治翁氏久瘧,食少汗多。先用補劑加黃連、枳實,月餘食反不進,汗亦不止。因悟謙甫此言,遂減去枳、連,純用補劑;又令粥多於藥而食進;又於原方內加附子三分半,一服而愈。
〔垣〕,寬中進食丸,滋形氣,喜飲食。
草蔻仁(五錢),砂仁(一錢五分),半夏曲(七錢),麥芽(炒,一兩),枳實(炒,四錢),神麯(炒,半兩),甘草(炙,一錢半),乾薑(一錢),陳皮(三錢),木香(五分),白朮,白茯苓(各二錢),豬苓,澤瀉,人參,青皮(各一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和中丸,治病久虛弱,厭厭不能食,而臟腑或秘或溏。常服和中理氣,消痰進食,去濕厚腸胃。
厚朴(薑製,一兩),白朮(一兩半),半夏(制,一兩),橘紅(八錢),檳榔(四錢),枳實(麩炒,三錢),木香(二錢半),甘草(炙,三錢半),
上為末,生薑汁浸蒸餅丸。每服五六十丸,食遠白湯下。
木香枳朮丸、木香乾姜枳朮丸能開胃進食。(二方並見內傷飲食門。)
交泰丸,升陽氣,瀉陰火,調榮氣,進飲食,助精神,寬腹脹。除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沉困懶倦。
知母(四錢,一半生,一半酒炒,春夏用,秋冬減去),柴胡(一錢半),厚朴(去皮,炒,三錢。秋冬加七錢),人參(一錢),黃連(六錢,秋冬減一錢半),苦楝(酒煮,三錢),肉桂(去皮,一錢),白茯苓(三錢),皂角(去皮弦,煨,六錢),紫菀(去苗,六錢),小椒(炒,去汗、並閉目者,一錢半),白朮(二錢),川烏頭(四錢半),乾薑(炮,三錢),巴豆霜(半兩),吳茱萸(湯洗,半兩),砂仁(三錢),
白話文:
[不能食]
心口不覺得堵塞或脹滿,自然就不會想吃東西。
《經》方: 治療大人或小孩不肯吃奶或吃飯,可以調和氣機,去除痰液。藥方組成:人參四兩,半夏一兩(用薑汁浸泡一晚,曬乾磨粉),用麵糊做成藥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李東垣》方:和中丸: 可以開胃,促進食慾。藥方組成:乾薑(一錢)、木瓜(一枚)、炙甘草(二錢)、陳皮(一錢)、人參(一錢)、白朮(三錢)。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熟的餅糊做成藥丸。飯前用白開水送服三五十丸。
《本草綱目》方:七珍散: 可以開胃,促進食慾,補益脾氣。藥方組成:人參、白朮、黃耆(用蜂蜜炙過)、山藥、白茯苓、小米(稍微炒過)、甘草(等份)。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煎湯送服。如果仍然不想吃東西,可以加一兩扁豆,就叫做八珍散。這個方子藥性溫和,不燥熱,經常服用可以使食量增加。
《朱丹溪》方:六神湯: 治療傷寒後身體虛弱,不思飲食。藥方組成:人參、白朮、黃耆(各一兩)、枳殼(有的方子用炒枳實)、白茯苓(各半兩)、甘草(二錢)。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薑、棗和粳米一起煎煮,飯前服用。
《羅》錢氏異功散: 治療脾胃虛弱,難以消化食物。(異功散的組成:人參、白茯苓、白朮、甘草、橘紅、木香各等分,用薑、棗煎湯送服。)
羅謙甫說:脾胃虛弱導致難以消化食物,不能一味使用攻伐的藥物,應該用錢氏異功散來補益脾胃,自然就能恢復食慾。如果食慾太好,吃太多導致傷脾,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可以暫時服用枳實丸,但不要多服。我曾經治療一位翁姓老翁,久病瘧疾,食量減少,出汗多。我先用補益藥加上黃連、枳實,一個多月後反而食慾更差,汗也不停。因此我領悟了羅謙甫的話,於是減去了枳實和黃連,單純使用補益藥;又囑咐他多喝粥,食慾就開始恢復。又在原方內加入附子三分半,服用一次就痊癒了。
《李東垣》方:寬中進食丸: 可以滋養身體,增進食慾。藥方組成:草蔻仁(五錢)、砂仁(一錢五分)、半夏曲(七錢)、炒麥芽(一兩)、炒枳實(四錢)、炒神麯(半兩)、炙甘草(一錢半)、乾薑(一錢)、陳皮(三錢)、木香(五分)、白朮、白茯苓(各二錢)、豬苓、澤瀉、人參、青皮(各一錢)。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和中丸: 治療久病虛弱,精神萎靡不振,沒有食慾,而且腸胃時而便秘,時而腹瀉。經常服用可以調和脾胃,理順氣機,化痰進食,去除腸胃濕氣。藥方組成:厚朴(用薑汁炮製,一兩)、白朮(一兩半)、半夏(炮製,一兩)、橘紅(八錢)、檳榔(四錢)、麩炒枳實(三錢)、木香(二錢半)、炙甘草(三錢半)。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六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木香枳朮丸、木香乾姜枳朮丸:可以開胃,促進食慾。(這兩個方子都可以在內傷飲食門找到。)
交泰丸: 可以升提陽氣,瀉去陰火,調和營氣,增進食慾,幫助精神恢復,緩解腹脹。可以消除疲勞嗜睡、四肢無力、精神不振、懶散倦怠等症狀。藥方組成:知母(四錢,一半生用,一半用酒炒,春夏用,秋冬減少)、柴胡(一錢半)、厚朴(去皮,炒,三錢,秋冬加七錢)、人參(一錢)、黃連(六錢,秋冬減一錢半)、苦楝(用酒煮,三錢)、肉桂(去皮,一錢)、白茯苓(三錢)、皂角(去皮和筋,煨過,六錢)、紫菀(去苗,六錢)、小椒(炒,除去冒汗和閉眼的,一錢半)、白朮(二錢)、川烏頭(四錢半)、炮乾薑(三錢)、巴豆霜(半兩)、吳茱萸(用湯洗過,半兩)、砂仁(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