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7)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17)
1. 痞
〔羅〕枳實理中丸,治中脘痞滿,滯氣不消,積寒停冷,飲食不化。(方見傷寒。)
〔仲〕人參湯治胸痹心痞。(方見胸痹。)半夏瀉心湯治痞滿,關脈沉。(方見傷寒。)
〔丹〕一女子在家,因事不如意,鬱結在脾。半年不食,每日食棗數枚,適喜饅頭,亦能少食,惟深惡粥飯。予診其脾氣,非枳實不能散。遂以溫膽湯去竹茹與服。經三月,服二百帖而愈。又一女子,二十餘,許婚後夫遠出,二年不歸。女子病重不食,困臥如癡,他無所苦,諸醫不效。
予往治之,見女向里床而睡,形體羸瘦。予思之,此氣結病也,藥不能治,得怒可解。予往激其怒,掌其面三,且責以不得有外思。女果大怒而哭,待其哭一二時許,令其父母解之。進藥二帖,即欲食矣。予謂其父母曰:雖愈必得喜方可解,若再思則結氣必復至矣。其父因偽作其夫有書回,約日成婚。
一月餘其夫果歸,病得全愈。
飲食傷脾痞悶,輕者,大消痞丸、枳朮丸、回金丸之類;甚者,微下之、吐之。下之者,檳榔丸、煮黃丸;吐之者,二陳湯及瓜蒂散探吐之是也。
〔《經》〕治膈下冷氣及酒食飽滿。常服用青皮四兩,分作四分。一分用湯浸一宿去穰;餘三分用鹽二兩拌勻,良久,銚內微炒焦為末。每服一錢半,茶末五分,水一盞,煎七分,放溫常服。用沸湯點服,尤妙。寒痞,辛甘散之,枳實理中丸之類是也。熱痞,苦寒泄之,大消痞丸之類是也。
〔丹〕治痞。軟石膏研末,醋糊丸服。能瀉胃火、食積、痰火。
運氣痞有三:
一曰濕痞。經云:土平氣曰備化。備化之紀,其病痞。又云:太陰所至為蓄滿,為積飲痞膈。又云:太陰司天之政,民病寒濕痞逆。又云:土鬱之發,痞堅腹滿。又云:土不及曰卑監。卑監之紀,其病留滿痞塞是也。
二曰寒痞。經云:水鬱之發,民病痞堅腹滿。又云:太陽之復,心痛痞滿是也。
三曰燥痞。經云:陽明之復,甚則痞滿是也。
〔海〕問井主心下滿。十二經皆有井,當治何井?假令善潔、面青、善怒,是少陽經受病,當治金井竅陰是也。假令滿閉、淋溲、便難、轉筋,足厥陰肝經受病,當治木井大敦是也。假令頭項痛、腰脊強、發熱、惡寒,足太陽膀胱受病,當治陽井至陰是也。假令手足自溫、自利、不渴,足太陰脾受病,當治陰井隱白是也。
〔羅〕藥戒客有病痞者,積於其中,伏而不得下,自外至者,捍而不得納。從醫而問之曰:非下之不可。歸而飲其藥,既飲而暴下,不終日而向之伏者散而無餘,向之捍者柔而不支,焦膈通達,呼吸開利,快然若未始有疾者。不數日,痞復作,投以故藥,其快然也亦如初,自是不逾月,而痞五作五下,每下輒愈。
白話文:
[痞]
-
[羅] 枳實理中丸,可以用來治療胃部脹滿,氣滯不順,寒氣積聚,消化不良等問題。(這個方子在《傷寒論》中有記載。)
-
[仲] 人參湯可以用來治療胸部悶痛,心口痞塞。(這個方子在講述胸痹的篇章有記載。)半夏瀉心湯可以治療痞滿,脈象沉緩。(這個方子在《傷寒論》中有記載。)
-
[丹] 有一個女子,因為家裡的事情不順心,導致情緒鬱結在脾臟。她有半年不吃飯,每天只吃幾顆棗子,偶爾喜歡吃饅頭,但吃得很少,非常厭惡粥飯。我診斷她的脾氣,認為必須要用枳實才能疏散。於是給她服用溫膽湯,去掉了竹茹。經過三個月,吃了二百帖藥才痊癒。還有一個女子,二十多歲,訂婚後未婚夫遠行,兩年沒有回來。這個女子病得很重,不吃飯,像癡呆一樣躺在床上,沒有其他什麼痛苦,很多醫生都治不好。
我去看診,發現她面向床裡面睡著,身體很瘦弱。我認為這是氣結的病,藥物無法治療,必須用激怒的方法才能解開。於是我就去激怒她,打了她三個耳光,並且責罵她不該有其他的想法。她果然大怒而哭,等她哭了一兩個小時後,讓她的父母安撫她。之後給她吃兩帖藥,她就想吃飯了。我對她的父母說:即使病好了,也必須要讓她高興才能徹底痊癒,如果再胡思亂想,氣結的問題一定會再復發。她的父親就假裝說她丈夫有書信回來,約定日子結婚。
一個多月後,她的丈夫果然回來了,她的病才完全痊癒。
因為飲食損傷脾胃導致痞悶,情況輕微的,可以用大消痞丸、枳朮丸、回金丸等藥物;情況嚴重的,可以用輕微瀉下或催吐的方法。瀉下的藥物有檳榔丸、煮黃丸;催吐的藥物有二陳湯和瓜蒂散等。
-
[《經》] 可以用來治療膈下冷氣和飲食飽脹。平時可以服用青皮四兩,分成四份。一份用熱水浸泡一晚後去除瓤;剩下的三分用鹽二兩拌勻,過一會兒,在鍋裡稍微炒焦,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加入茶葉末五分,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放溫後經常服用。用沸水沖泡服用,效果更佳。寒痞可以用辛溫甘味的藥物來疏散,例如枳實理中丸等;熱痞可以用苦寒的藥物來清瀉,例如大消痞丸等。
-
[丹] 可以用來治療痞症。將軟石膏研磨成粉末,用醋調成糊狀做成丸藥服用。可以瀉胃火、消除食積、化痰火。
氣機不暢導致的痞症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濕痞。《黃帝內經》說:土氣平和叫做「備化」。達到「備化」的狀態,就會產生痞症。又說:太陰所到的地方會出現積滯脹滿,形成積飲痞膈。又說:太陰主管的年份,百姓容易得寒濕痞逆的病症。又說:土氣鬱滯而發病,會出現痞塊堅硬腹部脹滿。又說:土氣不足叫做「卑監」。處於「卑監」的年份,容易出現停滯脹滿和痞塞的病症。
第二種是寒痞。《黃帝內經》說:水氣鬱滯而發病,百姓容易出現痞塊堅硬和腹部脹滿的病症。又說:太陽之氣恢復時,會出現心痛和痞滿的症狀。
第三種是燥痞。《黃帝內經》說:陽明之氣恢復時,嚴重的會出現痞滿的症狀。
-
[海] 有人問我井穴的問題,說心下滿悶。十二經脈都有井穴,應該治療哪個井穴呢?假如一個人性情溫和、面色發青、容易發怒,這是少陽經生病,應該治療金井穴竅陰。假如一個人脹滿閉塞、小便淋漓澀痛、大便困難、腿腳抽筋,這是足厥陰肝經生病,應該治療木井穴大敦。假如一個人頭痛、頸項僵硬、腰背強直、發熱、怕冷,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生病,應該治療陽井穴至陰。假如一個人手腳溫暖、大便正常、不口渴,這是足太陰脾經生病,應該治療陰井穴隱白。
-
[羅] 藥師告誡有痞症的病人,積聚在體內的邪氣,潛伏著無法排出,從外而來的邪氣,又抵抗著無法進入。去問醫生,醫生說:非要用瀉下的藥物不可。回家喝了藥,結果瀉下得很厲害,不到一天的時間,原本潛伏的邪氣就消散了,原本抵抗的邪氣也變得柔弱無力,胸膈暢通,呼吸順暢,感覺好像從來沒有生病一樣。但是沒過幾天,痞症又發作了,再吃原來的藥,又覺得像剛開始那樣舒服,這樣過了一個多月,痞症發作了五次,瀉下藥也吃了五次,每次瀉下後都覺得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