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7)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7)
1. 內傷飲食
〔潔〕既有三陰可下之法,亦必有三陰可補之法。予故云:內傷三陰可用溫劑。若飲冷內傷,雖云損胃,未知色脈各在何經:若面色青黑,脈浮沉不一,弦而弱者,傷在厥陰;若面色紅赤,脈浮沉不一,細而微者,傷在少陰;若面色黃潔,脈浮沉不一,緩而遲者,傷在太陰也。如傷在厥陰肝之經,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之類主之。
(方見傷寒。)傷在少陰腎之經,宜服通脈四逆湯。(方見傷寒。)傷在太陰脾之經,理中丸湯主之。大便軟者宜湯,結者宜丸。(方見傷寒。)
〔海〕唐臣嗜冷食,遂成陰症。脈遲七八至一止,後僅三至。予亟與溫劑數服,四五日不解。遂續進三服,一日脈生,大汗而解。
〔羅〕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謂食物無貪於多,貴在有節,所以保沖和而遂頤養也。若貪多務飽,飫塞難消,徒積暗傷,以召疾患。蓋食物飽甚,耗氣非一;或食不下而上湧,嘔吐以泄真元;或飲不消而作痰,咯唾以耗神水,大便頻數,而泄耗穀氣之化生,溲便滑利,而濁耗源泉之浸潤。至於精清冷而下漏,汗淋漓而外泄,莫不由食物過傷,滋味太厚。
如能節滿意之食,省爽口之味,當不至於飽甚,即頓頓必無傷,物物皆為益,津液內蓄,精華和凝,邪毒不能犯,疾疢無由作矣。
白話文:
既然有針對三陰病症可以攻下的方法,也一定會有針對三陰病症可以補益的方法。所以我說,內傷導致的三陰病症可以用溫補的藥劑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喝了冷飲導致的內傷,雖然說會損傷脾胃,但還需要觀察臉色和脈象來判斷是哪個經脈的問題:如果臉色呈現青黑色,脈象時而浮時而沉,時而弦緊時而虛弱,那就是傷在厥陰經;如果臉色呈現紅赤色,脈象時而浮時而沉,細小而微弱,那就是傷在少陰經;如果臉色呈現黃色且有光澤,脈象時而浮時而沉,緩和而遲緩,那就是傷在太陰經。如果傷在厥陰肝經,應該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生薑湯之類的方劑來治療。(這個方劑在《傷寒論》中可以找到。)如果傷在少陰腎經,應該服用通脈四逆湯。(這個方劑在《傷寒論》中可以找到。)如果傷在太陰脾經,應該用理中丸湯來治療。如果大便軟,就用湯劑,如果大便乾燥,就用丸劑。(這些方劑在《傷寒論》中可以找到。)
唐臣這個人喜歡吃冷食,結果就得了陰症。他的脈搏變得非常慢,七八次跳動才停一下,後來甚至只有三次跳動。我趕緊給他開了溫補的藥,連續吃了好幾次,四五天都沒有好轉。於是又讓他繼續吃了三次,過了一天,脈搏才恢復正常,並且出了很多汗才痊癒。
陰氣這種東西,靜下來就會使精神內斂,躁動就會消散。如果飲食過量,就會損傷腸胃。這是在說,食物不要貪多,重點在於節制,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平和協調,達到養生的目的。如果貪多務飽,吃得太多難以消化,就會積累暗傷,導致疾病。因為吃得太飽會耗損氣,而且耗損不止一方面;有時會因為吃不下而向上湧,嘔吐會損耗真元;有時會因為喝的消化不了而產生痰,咳嗽吐痰會損耗神水;大便次數頻繁,會損耗穀氣的化生;小便滑利,會損耗腎精的濡潤。至於精液清冷而流失,汗液淋漓而外泄,這些都是因為食物過量,或者滋味太過濃厚的緣故。
如果能夠節制吃得過飽的欲望,減少味道濃厚的食物,就不會吃得太撐,這樣每頓飯都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每樣食物都會對身體有益,津液就能在體內儲存,精華就能凝聚,邪氣毒素就無法侵犯,疾病也就沒有機會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