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一·脾胃門 (6)

1. 內傷飲食

經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瓜蒂散主之。如不能吐,是無治也。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備急下之亦可。

檳榔丸,治飲食過多,心腹脹悶。

檳榔(二錢半),陳皮,牽牛(各一兩),木香(二錢半),枳實(炒,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生薑湯下三四十丸。

煮黃丸,治飲食過多,心腹脹滿,脅肋走氣,痃癖刺痛如神。

雄黃(研,一兩),巴豆(五錢,去皮心,研如泥)

上入白麵二兩,同研勻,滴水丸,如桐子大。滾漿水煮十二丸,濾入冷漿水內,令沉冷,每用時,用浸藥冷漿下一丸,一日十二時盡十二丸,以微利為度,不必盡劑。

〔仲〕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又云:凡血虛者,不可吐。

〔垣〕,瓜蒂散,治大滿大實,氣上衝逆,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填塞悶亂者用之。如尺寸俱盛者,宜用備急丸。

瓜蒂(炒),赤小豆(煮,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漿水調下,取吐為度。仲景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匕服之。若不至兩尺脈絕者,不宜便服此藥,恐損元氣,令人胃氣不復。若止胸中窒塞,悶亂不通,以物探之,得吐則已。如探不去,方以此劑吐之。或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亂,兩寸脈當用事,今反兩尺脈不見,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鬱宜達,故探吐之。食者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陰之號也。

胸中者肺也,為物所塞。肺者,手太陰金也。金主殺伐,與坤土俱在於上而旺於天。金能剋木,故肝木發生之氣伏於地下,非木鬱而何?吐去上焦陰土之物,木得舒暢,則鬱結去矣。食塞於上,脈絕於下,若不明天地之道,無由達此至理。水火者,陰陽之徵兆,天地之別名也。

故獨陽不生,獨陰不長。天之用在於地下,則萬物生長;地之用在於天上,則萬物收藏。此乃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陽火之根本於地下,陰水之源本於天上,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臟主有形之物。物者,陰也。陰者,水也。右三部脈主之,偏見於寸口。食塞於上,是絕五臟之源,源絕則水不下流,兩尺脈之絕,此其理也。

何疑之有?然必視所傷之物冷熱,隨症加減。如傷冷物一分,熱物二分,則用寒藥二停,熱藥一停,隨時消息。經云: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之謂也。

〔海〕秦生好服三生茶及冷物,成積而痼寒,脈非浮非沉,上下內外按舉極有力,堅而不柔,觸指突出膚表,往來不可以至數名,縱橫不可以鉅細狀,此陰症鼓擊脈也。一身流行之火萃於胸中,寒氣逼之,故搏大有力。與真武、四逆、理中等湯丸,佐以芍藥、茴香,使不僭上。每日服百丸,夜八十丸,至夜出汗而愈。

白話文:

內傷飲食

經典說:如果上身有脈搏,下身卻沒有脈搏,這個人應該要嘔吐,不吐就會死,可以用瓜蒂散來治療。如果無法嘔吐,那就沒辦法治療了。經典又說:對於位置較高的病邪,要用向上引導的方法來排除,這就是這個意思。也可以使用急救藥物來瀉下。

檳榔丸,用來治療因為飲食過多,導致胸腹脹悶的症狀。

配方包含:檳榔(二錢半)、陳皮、牽牛(各一兩)、木香(二錢半)、枳實(炒,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成糊狀,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煮黃丸,用來治療因為飲食過多,導致胸腹脹滿,脅肋間氣體亂竄,以及痃癖刺痛的症狀,效果極佳。

配方包含:雄黃(研磨,一兩)、巴豆(五錢,去皮去心,研磨成泥狀)。

將上述藥材加入二兩白麵中,一起研磨均勻,再滴水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將十二顆藥丸放入滾燙的米湯中煮一下,撈出放入冷米湯中浸泡冷卻。每次服用時,用浸泡過藥丸的冷米湯送服一丸,一天十二個時辰內服完十二丸,以微微腹瀉為標準,不必全部服完。

〔仲景〕認為,如果食物停留在上脘(胃的上部),就應該用嘔吐的方法來排除,適合使用瓜蒂散。又說:凡是血虛的人,不應該使用嘔吐的方法。

〔李東垣〕認為,瓜蒂散可以用來治療大滿大實,氣往上衝,上身有脈搏,下身沒有脈搏,胸腹堵塞悶亂的症狀。如果寸關尺三部脈搏都很強盛,就應該使用備急丸。

瓜蒂散的配方包含:瓜蒂(炒過)、赤小豆(煮過,等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米湯調和送服,以達到嘔吐為度。張仲景用香豉七合,煮汁和藥散一匕服用。如果病人下肢的脈搏沒有完全消失,就不應該立刻服用此藥,恐怕會損傷元氣,使胃氣無法恢復。如果只是胸中堵塞,悶亂不通,可以用東西探入喉嚨催吐,如果可以吐出來就停止用藥。如果催吐無效,才可以使用這個藥方來催吐。有人問:如果因為吃太多食物導致胸中堵塞悶亂,兩手的寸脈應該有反應,現在反而兩手的尺脈摸不到,這是什麼原因呢?回答是:胸中有食物,這是因為肝氣鬱結,應該疏通,所以用催吐的方法。食物是有形的物質,屬於坤土,坤土對應於足太陰脾經。

胸腔是肺所在的位置,因為被食物堵塞。肺屬於手太陰金,金主肅殺,和坤土都位於上方,而且在天道中處於旺盛狀態。金能克木,所以肝木的生發之氣被壓制在下方,這不就是肝氣鬱結嗎?把上焦陰土的食物嘔吐出去,肝木就能得到舒展,鬱結就會消失。食物堵塞在上部,脈搏消失在下部,如果不明白天地陰陽的道理,就無法理解這個深奧的道理。水火是陰陽的徵兆,是天地的別名。

所以,單獨的陽氣不能產生,單獨的陰氣不能成長。天道的作用體現在地下,萬物才能生長;地道的作用體現在天上,萬物才能收藏。這就是天地交合而萬物暢通,也是天地相輔相成的道理。所以,陽火的根本在於地下,陰水的源頭在於天上,所以說水出自高處。人的五臟主要管理有形的物質,物質屬於陰,陰屬於水。右邊三部的脈搏主要體現這種情況,特別表現在寸口脈上。食物堵塞在上部,是斷絕五臟的源頭,源頭斷絕,水就無法向下流動,兩尺脈因此消失,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但是必須要觀察所損傷的食物是冷的還是熱的,根據情況增減藥物。如果因為吃了寒涼的食物佔一分,熱性的食物佔兩分,就用寒性藥物二份,熱性藥物一份,隨時調整藥量。經典說:必須要先考慮到當年的氣候,不要違反自然的規律,這就是這個道理。

〔戴思恭〕提到:有個秦姓的人喜歡喝生茶和吃冷食,結果積累成痼疾寒症,脈象不浮也不沉,按壓上下內外都感到很有力,堅硬而不柔軟,手指觸碰時感覺突出皮膚表面,脈搏跳動往來沒有一定的規律,無法用粗細大小來形容。這是陰症的鼓擊脈。全身運行的火氣都聚集在胸中,被寒氣逼迫,所以脈搏搏動有力。可以用真武湯、四逆湯、理中湯等湯藥或丸藥,輔以芍藥、茴香,使火氣不向上升。每天服用一百顆藥丸,晚上服用八十顆藥丸,直到晚上出汗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