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23)

1. 攧撲傷損

〔丹〕盛官人因上山,惡血瘀入內損傷,食少,脈弦,此須用活血和氣。

川芎(三錢),青皮(二錢),芍藥,滑石(各一錢),牡丹皮(五分),炙甘草(一錢),桃仁(七枚,研)

上作一帖服之。

凡傷切不可飲冷水,血見寒則凝,但一系血入心,即死。

〔《素》〕人有所墜墮,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脈動。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善悲驚不樂,刺如右方。(繆刺論)

〔《靈》〕,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墜墮,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寒熱病篇,三結交者,即關元穴是也。)

〔《脈》〕從高撲損,內有血,腹脹滿。其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白話文:

某位姓盛的官員因為上山,跌倒受傷,導致瘀血積在體內,造成損傷,食慾不振,脈象呈現弦狀,這種情況需要使用活血化瘀、調和氣機的藥物來治療。

藥方如下:

川芎(三錢),青皮(二錢),芍藥、滑石(各一錢),牡丹皮(五分),炙甘草(一錢),桃仁(七枚,搗碎)

將以上藥材合為一帖煎服。

凡是跌打損傷,切記不可飲用冷水,因為寒冷會使血液凝結,如果瘀血進入心臟,就會危及生命。

《素問》提到,人如果跌倒受傷,瘀血積在體內,會導致腹脹,大小便不通暢。這種情況要先服用利尿通便的藥物。這類損傷若發生在上身,會影響厥陰經脈;若發生在下身,則會影響少陰絡脈。可以針刺足內踝下方、然骨(內踝前方的凸起骨頭)前面的血脈,使其出血;也可以針刺足背上的動脈。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就針刺兩側眉毛上方各一處,使其出血,效果會立刻顯現。針刺時,左邊痛就針刺右邊,右邊痛就針刺左邊。如果患者出現悲傷、驚恐、不快樂的情緒,也應當依照上述方法針刺。(以上出自《繆刺論》)

《靈樞》提到,身體如果受傷,大量出血又感染了風寒,或是跌倒受傷,導致四肢無力,不能活動,這種情況稱為「體惰」。可以取小腹臍下三寸的關元穴來治療。三結交,指的就是陽明經和太陰經交會的關元穴。(出自《寒熱病篇》)

《脈經》提到,從高處跌落受傷,體內有瘀血,會導致腹部脹滿。如果脈象堅強有力,則表示病情有轉機;如果脈象細弱無力,則表示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