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22)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22)
1. 攧撲傷損
如無桑白皮,用生麻縷亦得。並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如瘡干,以津液潤之,然後摻藥。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迷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頭覺暖,急以童子小便調一盞,取下惡物如肝片,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證。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大便出。
石硫黃(四兩),花蕊石(二兩),
上二味,相拌合勻。先用紙筋和鹽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干入藥在內,再用泥封口候乾,安在四方磚上,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籠疊周匝,自巳午時從下著火,漸漸上徹,直至經宿。火冷炭盡。又放經宿,罐冷取出細研,以絹羅子羅極細,瓷盒盛之,依法使用。
〔《本》〕治打撲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水仙散,。
未展荷葉陰乾,一味為末,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調下三錢,以利下惡物為度。
〔《聖》〕治撲打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以大幹荷葉五片,燒令煙盡,細研,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調三錢匕,日三服。
〔塞上方〕治墜傷損撲,瘀血在內煩悶者。用蒲黃末,空心熱酒調下三錢,瘥。
〔《本》〕宣和中,有一國醫,忽承快行宣押就一佛剎醫內人。醫診視之,已昏死矣。問其從人,皆不知病之由,惶恐無地。良久有二三老內人至,下轎環而泣之,方得其實云:因蹴鞦韆,自空而下墜死。醫者云:打撲傷損,自屬外科,欲申明,又恐後時參差不測。再視之,微覺有氣,忽憶藥篋中有蘇合香丸,急取半兩,於火上焙去腦麝,用酒半升研化灌之。至三更方呻吟,五更下惡血數升,調理數日方瘥。
〔仲〕治馬墜及一切筋骨損傷。
大黃(一兩,切,湯浸,或半兩),緋帛,亂髮(如雞子大,燒灰),敗蒲席(三寸),久用炊單布(一尺,燒灰),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甘草(如中指節,炙,銼)
上七味,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或納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去渣,分溫三服。先銼敗蒲席半領,煎湯浴,以衣被蓋覆。斯須通利數行,通後立瘥。利後浴水赤,勿怪,即瘀血也。
〔《聖》〕治搕撲損,肌膚青腫。用茄子種通黃極大者,切作片如一指厚,新瓦上焙乾為末。欲臥,酒調二錢匕,一夜消盡無痕。
〔《本》〕,療因傷損血瘀不散者。取牡丹皮八分,合虻蟲二十一枚煅過,同搗篩。每用溫酒和散方寸匕服,血當化為水下。
〔丹〕治被打,瘀血在骨節下出者。生鐵一斤,酒五升,煎取一升,飲之。(《肘後》)
〔《本》〕治從高墮下墜損,惡血在骨節間疼痛,,蕓薹散,。
荊芥,藕節(各二兩。陰乾),蕓薹子,川芒硝,馬齒莧(各一兩。陰乾)
上為細末,用蘇木半兩,酒一大盞,煎至七分,調下二錢服之,不拘時服。
白話文:
跌打損傷
如果沒有桑白皮,用生的麻線也可以。切記不要包紮傷口,以免化膿。如果傷口乾燥,用唾液濕潤,然後再塗藥。婦女產後惡露未排乾淨,導致血迷、暈眩、惡血上衝心臟、胎兒死在腹中、胎盤不下甚至死亡的情況,只要心頭感到溫熱,立即用一小杯童子小便調和,就會排出像肝臟碎片一樣的惡物,之後終身不會再患上血風血氣的毛病。如果胸膈有瘀血,會化為黃水,立即吐出,或者隨大便排出。
將石硫黃(四兩)和花蕊石(二兩)混合均勻。先用紙筋和鹽泥糊好一個瓦罐子,裡面可以放藥。等泥乾了,將藥放入罐內,再用泥封口,等乾後,放在四塊磚頭上,磚頭上寫上八卦五行的字。用一秤木炭,將瓦罐周圍圍住,從巳時或午時開始從下點火,慢慢往上燒,直到隔夜。火冷碳盡後,再放一個晚上,等罐子冷卻取出,仔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細絹篩過,裝入瓷盒中,按照方法使用。
這個藥方出自《本草綱目》,可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惡血上衝心臟,引起的胸悶、疼痛。藥名叫水仙散。
將未展開的荷葉陰乾,磨成粉末,飯前用一小杯溫熱的童子小便調和三錢服用,以排出惡物為度。
這個藥方出自《聖濟總錄》,可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惡血上衝心臟,引起的胸悶、疼痛。用五片大的乾燥荷葉,燒成灰,仔細研磨成粉末,飯前用一小杯溫熱的童子小便調和三錢服用,一天三次。
這個藥方是塞上方,可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瘀血在體內引起煩悶的情況。用蒲黃末,空腹用熱酒調和三錢服用,就會好轉。
《本草綱目》中記載,宣和年間,有一位御醫,突然接到命令要到一間佛寺替一位內人看病。醫生診視時,發現她已經昏迷不醒。問她身邊的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非常驚恐。過了很久,有兩三個年紀大的內人來到,下轎後圍著她哭泣,才說出實情:原來是她玩盪鞦韆時,從空中摔下來昏死過去。醫生說:這是跌打損傷,屬於外科,想要說明情況,又擔心後續會有其他問題。再次診視,感覺她還有微弱的氣息,突然想起藥箱中有蘇合香丸,趕緊拿出半兩,放在火上烘烤去除麝香,用半升酒研磨化開灌下去。直到半夜三更,她才開始呻吟,五更時排出好幾升的惡血,調理幾天後才痊癒。
這個藥方出自仲景,可以用來治療從馬上摔下來以及各種筋骨損傷。
用大黃(一兩,切片,用熱水浸泡,也可以用半兩),緋紅色的綢布,亂髮(像雞蛋大小,燒成灰),破舊的蒲席(三寸),用久的舊布(一尺,燒成灰),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去尖),甘草(像中指一節,炙烤後切碎)。
以上七味藥,用童子小便多少煎煮成湯,也可以加入一大杯酒,然後放入大黃,去渣,分溫三次服用。先將一半的破舊蒲席切碎,煎成湯來洗浴,用衣服被子蓋好。過一會兒會通便數次,通便後就會痊癒。通便後洗澡水會是紅色的,不要害怕,那是瘀血。
這個藥方出自《聖濟總錄》,可以用來治療跌打損傷,皮膚青腫。用茄子種子,挑選顏色黃、個頭大的,切成一指厚的片狀,在新瓦上烘乾,磨成粉末。睡覺前,用酒調和兩錢服用,一夜之間就會消腫,不留痕跡。
這個藥方出自《本草綱目》,可以用來治療因跌打損傷導致血瘀不散的情況。取牡丹皮八分,和二十一枚虻蟲一起燒過,一起搗碎篩成粉末。每次用溫酒調和一小勺服用,瘀血就會化為水排出。
這個藥方出自《丹溪心法》,可以用來治療被打,瘀血在骨節下方的情況。用生鐵一斤,加入五升酒,煎煮到剩下一升,喝下去。(出自《肘後備急方》)
這個藥方出自《本草綱目》,可以用來治療從高處跌落,瘀血在骨節之間引起疼痛的情況,藥名叫蕓薹散。
用荊芥,藕節(各二兩,陰乾),蕓薹子,川芒硝,馬齒莧(各一兩,陰乾)。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蘇木半兩,加入一大杯酒,煎煮至剩下七分,調和兩錢粉末服用,不拘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