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三·肝膽部 (1)
卷之十三·肝膽部 (1)
1. 驚悸怔忡
驚者,心卒動而不寧也。悸者,心跳動而怕驚也。怔忡,亦心動而不寧也。
〔丹〕怔忡,大概屬血虛與痰。有慮便動者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瘦人多是血虛,肥人多是痰飲,真覺心跳者是血少,宜四物、安神之類。
治勞役心跳大虛症。
硃砂(一錢),歸身,白芍,側柏,川芎(各五錢),陳皮,甘草,黃連(各三錢)
上用豬心血為丸。
〔垣〕六脈俱大,按之空虛,必面赤善驚上熱,乃手少陰心之脈也。此氣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鎮墜之劑瀉火與氣,以墜氣浮,以甘辛溫微苦峻補其血,熟地黃、生地黃、柴胡、升麻、白芍藥、牡丹皮、川芎、黃耆之類以補之,以防血溢上竭。(甘寒鎮墜之劑,謂丹砂之類。)
白話文:
驚是指心突然激動不安的情況;悸則是心跳快速且害怕被驚擾;怔忡也是心悸不安的表現。
丹方中提到的怔忡,通常由血虛和痰引起。若因擔心而頻繁動搖,是虛弱的表現;若心跳時發時止,則是因為火氣導致痰動。瘦人多為血虛,胖人則多為痰飲,真正感到心跳的,是血液不足,應使用四物湯、安神等藥物來調理。
針對勞累導致的心跳大虛的病症,可以使用以下藥方:
硃砂(一錢)、當歸(五錢)、白芍(五錢)、側柏(五錢)、川芎(五錢)、陳皮(三錢)、甘草(一錢)、黃連(三錢)。
這些藥物可用豬心製成丸狀。
朱垣認為,如果脈象均大,按之卻感空虛,且面部紅潤易驚,上部有熱感,這表明是心經的脈象。這種情況是氣勢過旺而失血,需要使用甘寒鎮墜的藥物來清熱和降氣,並使用沈降氣體使氣上升,甘辛溫微苦峻補血,如熟地黃、生地黃、柴胡、升麻、白芍、牡丹皮、川芎、黃耆等類型的藥物來補充血液,以防止血液溢出,上部乾涸。這裡提到的甘寒鎮墜的藥物,如硃砂類。
〔杜〕林學士本南人,歷內地為官,有一子甚端嚴而聰敏,父母愛之,居常喜食海蛤,飲食之頃,未嘗不設,至十八年,忽面色頓青,形體瘦削,夜多驚悸。皆謂勞瘵之疾,百療不瘳。遂召杜脈之,杜曰:非病。何以知之?蓋雖瘦削麵青,精神不減。問學院子,秀才好食甚物?曰:多食南海中味。
杜曰:但多服生津液藥,病當自愈。如是經兩月,面色漸有紅潤意,夜亦無驚悸。林學士延杜而問曰:醫師之驗,久聞世名,願聞此病所以?杜曰:王冰《素問》曰,鹽發渴,乃勝血之證。海味皆咸物,既多食海味,使心血漸衰,則夜驚悸。今既去咸,用生津液之藥,人且少壯,血液易生,面色漸有紅潤,此疾去乃安矣。
白話文:
【杜林學士原本是南方人,曾經在內地做官,他有一個兒子非常端正聰明。他的父母很愛他,經常喜歡讓他吃海蛤這種食物,飲食時總是擺上這道菜。到了十八歲時,忽然面色變得蒼白,身形消瘦,夜晚經常驚醒。大家都認為他是得了癆病,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好轉。於是請來杜林診脈,杜林說並非真的得了病。他如何知道?雖然瘦削麪色蒼白,但精神仍然旺盛。問起學士的兒子,秀才喜歡吃什麼?回答說:他經常吃南海的美食。
杜林說:只要多吃滋補津液的藥物,病就會自己痊癒。這樣經過兩個月,臉色逐漸有了紅潤的跡象,夜晚也不再驚醒。林學士請來杜林並問道:醫生的診斷,久聞其名,願聽其詳述此病的原因?杜林回答說:根據王冰的《素問》,鹽會使人口渴,這是因為它能傷害血液。海味都是鹹的食物,既然經常食用海味,使得心血逐漸衰弱,因此夜晚會驚醒。現在已經去掉鹹味,使用滋補津液的藥物,加上年輕人身體容易恢復,臉色逐漸有了紅潤,這病已經好轉。】
眾醫以為勞瘵,非其治也。
〔仲〕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飲水多必心下悸。)
〔無〕五飲停蓄,閉於中脘,最使人驚悸,屬飲家。
溫膽湯,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症。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膽虛不能致脾,則脾之水飲作矣。)
半夏(湯洗),竹茹,枳實(炒。各二兩),橘皮(二兩,去白),甘草(炙,一兩),白茯苓(一兩五錢)
白話文:
眾多醫學家認為勞瘵病不是他們所能治療的範疇。
「仲」提到,如果飲食減少但飲水量過多,會導致水分在胸腔積聚,嚴重的情況會讓人感到心悸,輕微的情況則會感到呼吸困難(飲水過多會導致心悸)。
「無」指出,各種積存的飲食堵塞在中脘部位,最常導致驚悸,這類情況通常被歸類為飲食相關的病症。
溫膽湯用來治療心膽虛弱,對於事務容易感到驚嚇,或者夢境不祥,進而導致心神驚慌、膽怯,氣機鬱結生涎,涎液和氣體相搏,引發多種症狀。也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或心悸乏力,或是自己出汗(膽氣不足影響了脾氣,導致脾的水分轉化失調)。
配方包括:
- 半夏(用湯洗淨)
- 竹茹
- 枳實(炒熟)
- 橘皮(去白色部分)
- 甘草(炙烤後使用)
- 白茯苓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食前服。
〔仲〕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半夏,麻黃(等分)
上二味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茯苓甘草湯(方見傷寒悸。)
〔《素》〕東方青色,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金匱真言論)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全文見診病傳變。)
一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者,名曰風厥。(全文見診。)
白話文: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煮至七分後去渣,於飯前服用。
若出現心下悸動的情況,使用半夏麻黃丸進行治療。
半夏與麻黃(按等量比例混合)
以上兩種藥物研磨成粉,再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成丸狀,大小如小豆。每日飲用三丸,共三次。
茯苓甘草湯(茯苓甘草湯的詳細配方見於傷寒悸的相關資料)
《素問》中提到,東方屬青色,與肝相應,肝病常表現為驚恐不安。
脾臟的熱氣轉移到肝臟,則會引發驚恐出血的現象。
一陽一陰的狀態下生病,主要表現為驚恐、背痛、嘔氣以及打呵欠,這被稱為風厥。詳情請參考診斷方法。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得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陰陽類論)
〔《本》〕珍真丸獨活丸,並治臥驚悸多魘。(二方並見不得臥。經云:臥則血歸於肝。今血不靜臥不歸肝,故驚悸於臥也。)
〔東〕羌活勝濕湯,治臥而多驚悸多魘溲者,邪在少陽厥陰也,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澤瀉五分。此下焦風寒,二經合病也。經曰:腎肝之病同一治,為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不可也。(羌活勝濕湯方見腰痛。)
白話文: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得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意思是說,當身體的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時,會導致心神不寧,使得五臟功能紊亂,從而引發驚恐的情緒。
"珍真丸獨活丸,並治臥驚悸多魘。" 指出,使用真丸和獨活丸可以治療躺在牀上時出現的驚悸和夢魘情況。
"〔東〕羌活勝濕湯,治臥而多驚悸多魘溲者,邪在少陽厥陰也,加柴胡五分。如淋,加澤瀉五分。此下焦風寒,二經合病也。經曰:腎肝之病同一治,為俱在下焦,非風藥行經不可也。" 提到,使用羌活勝濕湯可以治療在睡眠中經常出現驚悸、夢魘及尿頻的情況,如果伴有尿瀉,可以加用澤瀉。這是因為下焦風寒引起,需要使用風藥來治療,因為腎和肝的疾病可以通過同一方法治療,因為它們都在下焦部位。
諸病疼酸驚駭,皆屬於火。(全文見診。)
〔丹〕病自驚而得者,則神出其舍。舍空得液,則成痰也。血氣入舍,則痰拒,其神不得歸焉。(控涎丹加辰砂、遠志。)
〔無〕驚悸,因事有所大驚而成者,名曰心驚膽寒,病在心膽經,其脈大動(動脈如豆,厥厥動搖無頭尾者也。)東垣朱
砂安神丸(方見煩躁門。東垣云:外物驚宜鎮,平以黃連安神丸是也。)
〔無〕,鎮心丹,治驚悸。
白話文:
各種疼痛和驚懼,都屬於火熱之症(詳細診斷請尋求專業醫生)。
「丹」類藥方中,如果疾病由驚嚇引起,那麼神魂會離開其所在的位置。若神魂離捨後體內的空隙得到體液補充,會形成痰。若血氣進入神魂所在的部位,痰液會抵抗,使得神魂無法歸位。
「無」類藥方中,驚悸多是因為遭遇重大驚嚇所致,稱為心驚膽寒,病症影響心膽經絡,脈搏跳動大(即脈象如豆狀,顫動無定形)。
東垣硃砂安神丸(詳細配方見煩躁門)。東垣指出,對於外界事物引起的驚嚇,應使用鎮定的藥物,如黃連安神丸。
「無」類藥方中,鎮心丹用於治療驚悸。
辰砂(用黃松節酒浸),龍齒(用遠志苗醋煮)
上只取辰砂、龍齒各等分為末。豬心血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以麥門冬葉、綠豆、燈心、白蜜,水煎,豆熟為度,臨臥嚥下。小兒磨化半丸,量歲數與之。
〔世〕,密陀僧散,治驚氣入心絡不能語者。昔有為狼及大蛇所驚,皆以此而安。
用密陀僧研極細末,茶調一錢匕,一服即愈。
白話文:
【硃砂】(使用【黃松節酒】浸泡),【龍骨】(使用遠志苗醋煮)
上等份量取硃砂、龍骨各份,研磨成粉。使用【豬心】的血製成藥丸,大小如同【芡實】。每次服用一顆,以【麥門冬】葉、【綠豆】、燈心、白蜜加入水中煮沸,至綠豆熟透為止,於睡前服用。小孩可以磨碎服用半顆,按照年齡大小調整。
【密陀僧散】,治療因驚嚇進入心脈導致無法說話的病症。過去有人被狼和大蛇驚嚇,都是使用此方得以平靜。
使用【密陀僧】研磨成極細粉末,與茶調和後服用一錢匕,一次服用即可痊癒。
〔無〕,寒水石散,治因驚心氣不行,鬱而生涎,結為飲,遂為大疾,忪悸隕祐,不自勝持。少遇驚則發,尤宜服之。
寒水石(煅),滑石(水飛。各一錢),生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則新汲水下,怯寒則薑棗湯下,加龍膽少許尤佳。
〔子和〕衛德新之妻,旅宿樓上,夜值盜劫人燒舍,驚墜床下。自後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家人輩躡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諸醫作心病治之,人參、珍珠及定志丸,皆無效。戴人見而斷之曰:驚者為陽,從外入也;恐者為陰,從內出也,驚者為自不知也,恐者為自知也。足少陽膽經,屬肝木,膽者敢也,驚怕則膽傷矣。
白話文:
【無】,「寒水石散」,用於治療因受驚擾使心氣運行不暢,積聚成涎,凝結成飲,最終成為嚴重疾病,出現心慌、顫抖等症狀,無法自行控制。稍微受到驚嚇就容易發作,尤其適合服用此方。
「寒水石」(煅制),「滑石」(水飛處理。各一錢),「生甘草」(一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若感到熱可使用新汲的水送服,若畏寒則可用薑棗湯送服,加上少量龍膽效果更佳。
子和衛德新的妻子,在旅館的樓上住宿,夜晚遇到強盜縱火焚燒房屋,她從牀上摔落。自那以後,只要聽到有聲音,就會驚嚇倒地,家人小心翼翼地行走,不敢輕易觸動有聲音的地方。眾多醫生診斷為心病,使用了「人參」、「珍珠」以及「定志丸」進行治療,但均無效。戴某見狀斷定,驚嚇是陽性的反應,從外界進入;恐懼是陰性的反應,從內部產生,驚嚇是自己無法意識到的,而恐懼是自己意識到的。足少陽膽經屬於肝木,膽是勇氣的代表,受驚嚇會傷害膽。
乃命侍女執其兩手,按於高椅上坐,當面前下置一小几。戴人曰: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人大驚。戴曰:我以木擊幾,何必驚乎?伺少停,擊之驚少緩。又斯須,連擊三五次,又以杖擊門,又暗遣人擊背後之窗。徐徐驚定,而嘆曰:是何治法?戴人曰:《內經》云,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常見必無驚。
是夜使人擊其門窗,自昏暮達曙,熟臥不聞。夫驚者,神上越也,從下擊幾,使之下視,所以收神也。一二日雖聞雷,亦不驚。德新素不喜戴人,至是終身敬服。
〔仲〕炙甘草湯,治脈結代而悸。(方見傷寒。)
白話文:
於是讓侍女抓住她兩手,讓她坐在高椅上,前面放著一個小桌。那人說:「夫人請看這個。」他用力打了一下,那婦人大吃一驚。那人接著說:「我只是用木頭打桌子,何必驚慌呢?」等了一會兒,再打的時候,驚嚇的程度稍微減緩了。又過了片刻,連續打了三五次,然後用棍子敲門,還暗中派人去敲後面的窗戶。婦人慢慢鎮定下來,驚訝地問:「這是什麼治療方法?」那人回答:「內經上說,驚嚇的情況要使之平靜,平靜就是常態,經常看到的東西就沒有驚嚇了。」
這晚,讓人敲打門窗,從傍晚到天亮,婦人熟睡了,沒有聽到任何聲音。驚嚇的原因是心神上浮,從下面打桌子,讓她往下看,這樣可以收斂心神。即使隔了一兩天聽到雷聲,她也不再驚嚇。婦人的丈夫原本對這個人並不太喜歡,但從那以後,他終生都對此人表示尊敬和佩服。
【仲】炙甘草湯,治療脈搏跳動不規則並且感到心悸。(詳情可參見傷寒篇。)
〔丹〕驚悸,定志丸加琥珀、鬱金。
〔無〕,定志丸,治心氣不足,驚悸恐怯。
菖蒲(炒),遠志(去心),茯苓(各二兩),人參(一兩),辰砂(為衣)
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一方去茯神,名開心散,服二錢匕,不時。
〔《本》〕安神鎮心,治驚悸,消風痰,,辰砂遠志丸,。
石菖蒲,遠志,人參,茯神,川芎,山藥,鐵粉,麥門冬,天麻,半夏,南星,白茯苓(生。各一兩),細辛,辰砂(各半兩)
白話文:
【丹】驚悸,定志丸加琥珀、鬱金。
【無】,定志丸,治心氣不足,驚悸恐怯。
菖蒲(炒)、遠志(去心)、茯苓(各二兩)、人參(一兩)、辰砂(為衣)
以上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粒,用米湯送下。有一個方子去掉茯神,名叫開心散,每次服用二錢匕,隨時服用。
【《本》】安神鎮心,治驚悸,消風痰,辰砂遠志丸,
石菖蒲、遠志、人參、茯神、川芎、山藥、鐵粉、麥門冬、天麻、半夏、南星、白茯苓(生。各一兩)、細辛、辰砂(各半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調和使用。
上為細末,生薑五兩,取汁入水煮糊丸,如綠豆大,另以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五丸,夜臥服生薑湯下,小兒減服。
茯苓丸
石菖蒲,辰砂,人參,遠志,茯苓,真鐵粉,茯神,南星(牛膽制),半夏曲(等分)
上為細末,生薑四兩,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桐子大,別用細末為衣,干之。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夜臥生薑湯下。
上二方療驚良驗。
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聞木音則惕然而驚,欲動。
白話文:
茯苓丸
這是一個由以下材料組成的中藥方:
- 石菖蒲
- 辰砂
- 人參
- 遠志
- 茯苓
- 真鐵粉
- 茯神
- 南星(以牛膽制)
- 半夏曲(等量)
做法如下: 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加入四兩生薑的汁液混合水煮,然後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再用細末作爲外衣乾燥。每次服用十粒,可以逐漸增加到二十粒,晚上在生薑湯中服用。
此方治療驚嚇效果顯著。
胃部和足部的陽明脈若出現異常則會引發疾病。聽到木的聲音時會感到驚恐,想要動彈。
以上是茯苓丸的配方與使用方法。
〔《素》〕陽明所謂甚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搏,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脈解篇)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音而驚何也?岐伯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陽明脈解篇)
痰飲驚悸屬脾土。(見前痰飲條。)
運氣驚悸有三:
一曰肝木不及,金來乘之。經曰: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紀,其發驚駭。又云:陽明之復,則入肝,驚駭筋攣是也。
二曰火邪助心。經云:少陽所至為驚惑。又云:少陽所至為驚躁。又云:少陽之勝善驚是也。
白話文:
《素問》中提到,陽明經絡如果出現問題,會表現出對人和火的強烈反感,聽到木頭的聲音時會突然感到驚訝。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和陰氣互相沖突,水和火互相排斥,所以會產生這種驚訝的反應。
黃帝問道:足陽明經絡出現問題時,會對人和火產生反感,聽到木頭的聲音時會感到驚訝,但對鐘聲或鼓聲卻不會有反應。為何會這樣呢?岐伯回答說:陽明經絡就是胃經,胃屬土。因此,聽到木頭的聲音感到驚訝,是因為土性厭惡木性。
痰和驚悸都和脾土有關(詳見前面的痰飲條目)。
氣候變化引起的驚悸有三種情況:
一、肝木的氣力不足,金氣乘襲它。經書上說,木氣不足稱為「委和」,委和的氣候會引發驚訝和驚駭。又說,陽明經絡受到影響,進入肝經,導致驚訝和筋肉收縮的情況。
二、火邪幫助心臟。經書上說,少陽時期會引起驚恐和困惑。又說,少陽時期會讓人感到驚慌和焦慮。又說,少陽氣候容易讓人驚嚇。
三曰寒邪傷心。經云:歲水太過,寒氣流行,病煩心躁悸是也。
按經云:陽氣者,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瘻,陷脈為瘻,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者,是痿瘡所為之驚駭也。蓋俞則瘻瘡之俞竅,其痛,氣留連肉腠之間,恐人觸著而痛,故化惕惕然之心內薄而傳為善畏驚駭之疾也。
〔《撮》〕心爍爍跳動,少衝瀉之,灸立效。
〔《甲》〕驚,善悲不樂如墮墜,汗不出,面塵黑,病飢不欲食,照海主之。
膽寒怯寒厥,手臂痛,善驚妄言,面赤泣出,液門主之。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嗌乾渴,行間主之。
〔《素》〕肝脈騖暴,有所驚駭。(大奇論,王注云:騖謂馳騖,言迅急也。)二陽急為驚。(同上)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名曰肺痹寒熱。(全文見積塊,下同)陽明澀則病積而善驚。
白話文:
三天,寒邪傷害心臟。經典上說:如果水氣過盛,寒氣會在人羣中流通,病症表現為心煩、心悸。
按照經典上的解釋:如果體內陽氣無法正常開合,寒氣跟隨而來,就會產生大癥狀,深入脈絡成為癥狀,停留於皮膚下面,使得氣息變得微弱,進而導致經常感到害怕或驚訝。這就是由於氣息通道(俞)的癥狀所引發的驚訝。
《撮》中提到,心臟跳動得熱烈,應當通過少衝穴進行放血治療,使用針灸可以迅速見效。
《甲》中指出,驚恐的症狀表現為經常悲傷而不快樂,如同從高處墜落,不出汗,面色呈黑色,病態下不想吃東西,應當通過照海穴進行治療。
膽部受寒會感到膽怯和寒厥,手臂會疼痛,經常驚訝和胡言亂語,臉色紅潤,有淚水流出,液門穴可以針對此症狀進行治療。
《素》中提到,肝脈突然激動,有可能因為受到驚嚇。兩陽脈快速跳動會引起驚恐。白色脈搏的特徵是喘息且浮動,上部虛弱下部實在,驚恐可能是胸部積聚了氣體,被稱為肺痹寒熱。陽明脈若血液循環緩慢,可能出現積聚,並容易引起驚恐。
總結,這些古籍描述了不同原因導致的心悸、驚嚇等症狀,並提出了對應的治療方法,例如針灸、放血等。
〔仲〕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即為悸。
〔《脈》〕驚主病者,其脈止而復來,其人目睛不轉,不能呼氣。
〔仲〕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病皆從驚發得之。
白話文:
【仲】如果寸口脈搏動且微弱,脈搏動是驚嚇的表現,脈搏微弱則是心悸的表現。
【脈】驚嚇所引起的疾病,其脈搏會停止然後再次跳動,患者的瞳孔不會轉動,無法正常呼吸。
【仲】有四種病症:奔豚、吐膿、驚嚇、火邪,這四種病都由驚嚇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