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心小腸部 (12)

1. 下疳瘡

〔丹〕有一鄰人,三十餘,性狡而躁。素患下疳瘡,或作或止。夏初,患白痢,膈上微悶,醫與理中湯四帖,昏悶若死,片時而蘇。予脈之,兩手皆澀,重取略弦似數。予曰:此下疳瘡之深重者。與當歸龍薈丸去麝,四帖而利減,與小柴胡去半夏,加黃連、芍藥、川芎、生薑煎,五六帖而安。

一男子近三十歲,有下疳瘡,雖屢求治,以其不能忌口卻之。忽一日頭痛、發熱、自汗,眾作傷寒陽證治之反劇。予診其脈弦甚七至,重按則澀。予曰:此症在厥陰,藥與症不相應。遂作小柴胡湯加草龍膽、黃連、胡黃連。帶熱服,四帖而病脫然。

治男子恥瘡,或痛在莖之竅,或痛在莖之標。皆手足太陽不利,熱毒下傳,入於足厥陰,故變紫黑色,作蝕瘡,毀其莖而死。宜以子和泄水丸散導其濕毒,無不愈者。若已成瘡,先泄其根,次從標而治,外以蔥白、黑豆汁渫洗,拭乾。以黃連、木香、密陀僧、干胭脂之類,細末搽之。

如內潰膿不出,以追膿散上之,又用子和泄水丸。如後竅膿少,可用黃連、木香、胭脂等貼之。

〔子和〕,泄水丸,一名,大智丸,。

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洗),海藻(洗),郁李仁,續隨子(以上各半兩),樟柳根(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棗肉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熟水下。

治下疳瘡。先用張子和泄水丸去根,後用此藥幹上。

黃連,滑石(各半兩),定粉(三錢),輕粉(少許),乳香(一錢),密陀僧(二錢),

上細末,幹上,或加干胭脂,或加木香、檳榔。

〔丹〕,下疳散

蛤粉,蠟茶,苦參,青黛,密陀僧

上用臘脂調塗,河水洗淨,並治臁瘡。

〔世〕又方

青黛,海蛤,密陀僧,黃連

上為末,敷上。

〔丹〕一切熱毒惡瘡及下疳瘡,用密陀僧、黃柏皮末各一分半,膩粉一錢,麝香少許。先洗瘡,拭乾傳之。甚者三四次。

治下疳瘡,雄黃、黃連等分為末,濕者乾摻;乾者油調敷。先用荊芥、射干煎湯洗,卻敷之妙。一方,用地骨皮末敷,神效。

〔海〕,追膿錠子,膿內潰不出,以此藥追之。

雄黃(二錢),巴豆(一錢半),輕粉(一字)

嘗治一男子下疳瘡,每恣飲酒則發。醫與小柴胡湯加黃連數帖不效;又與玉燭散下之反劇。予以甘草節、小建中各半煎湯服之,下咽痛止。後以四物湯、建中、甘草等分,與之漸安。

〔丹〕陰頭瘡。蜜煎甘草敷之安。(《外臺秘要》)又方,用頭髮以鹽水洗淨去油,再用米泔洗淨,又用清湯洗,曬乾燒灰,敷瘡上便結靨。

〔世〕蒼耳葉為末,摻之。

治下疳瘡。黑彤兔為末,敷上神妙。(一名烏吊土,一名孩兒沙。)

〔海〕治下疳瘡久不愈。橡斗子二個,各盛黃丹令滿相合,以亂髮纏定,燒煙盡為度,同研為末。先以蔥白熱漿水洗瘡,膿盡,次上藥。甚者不過三次如神。

白話文:

標題: [下疳瘡]

內容: 有個鄰居男子,年約三十多歲,性格狡猾且急躁。長期受下疳瘡困擾,病情時好時壞。初夏時,他患了白色痢疾,胸膈上方感到微微悶脹,醫生給他開了四劑理中湯,服後他感到極度昏悶,幾乎像死了一樣,過了一會兒才緩過來。我為他把脈,發現雙手脈象都很澀,重按下去略顯弦象且快速。我說:這是下疳瘡深重的症狀。我給他服用當歸龍薈丸去麝香,四帖後他的病狀減輕,再給他服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入黃連、芍葯、川芎、生薑煎煮,五六帖後病情穩定。

有一個近三十歲的男子,患有下疳瘡,雖然多次尋求治療,但因無法戒口導致病情反覆。突然有一天,他出現頭痛、發燒、自汗的症狀,大家認為是傷寒陽證而進行治療,結果病情反而加重。我把脈發現他的脈象極為弦,重按下去變得澀滯。我說:這病症在厥陰經,之前用的藥物和病症不相對應。於是,我開了小柴胡湯加上草龍膽、黃連、胡黃連,讓他趁熱服用,四帖後病情大幅改善。

對於男性下疳瘡,或是疼痛在陰莖的孔道,或是疼痛在陰莖的末端。這些都是手足太陽經不暢,熱毒向下傳播,進入足厥陰經,因此瘡口變成紫黑色,形成蝕瘡,破壞陰莖組織而導致死亡。應該使用子和泄水丸來導出濕毒,一般都能治癒。如果已經形成瘡口,首先應消除病根,接著從表層開始治療,外部可用蔥白、黑豆汁清洗,擦乾後,用黃連、木香、密陀僧、幹胭脂等磨成細末塗抹。

如果內部膿液未能排出,可使用追膿散,同時使用子和泄水丸。如果後部膿液不多,可以使用黃連、木香、胭脂等貼敷。

張子和的泄水丸,又名大智丸。

藥材包括大戟、芫花、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續隨子(以上各半兩),樟柳根(一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煮棗肉製成丸藥,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溫水吞服。

治療下疳瘡,先使用張子和的泄水丸消除病根,之後再使用其他藥物。藥材包括黃連、滑石(各半兩),定粉(三錢),輕粉(少許),乳香(一錢),密陀僧(二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直接撒在患處,或添加幹胭脂、木香、檳榔。

還有一種下疳散,藥材包括蛤粉、蠟茶、苦參、青黛、密陀僧。用臘脂調勻塗抹,用水清洗乾淨,也能治療臁瘡。

另一個配方是青黛、海蛤、密陀僧、黃連。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

對於一切熱毒惡瘡和下疳瘡,可以使用密陀僧、黃柏皮末各一分半,膩粉一錢,麝香少許。先清洗瘡口,擦乾後再塗抹藥物。嚴重的情況需塗抹三四次。

治療下疳瘡,雄黃、黃連等量磨成細末,濕疹可直接撒在患處;乾燥的患處可用油調和後敷上。先用荊芥、射干煎湯清洗,然後再敷上藥物效果更佳。另一個方法是用地骨皮末敷在患處,效果神奇。

治療下疳瘡,雄黃(二錢),巴豆(一錢半),輕粉(一字)。曾經治療一個下疳瘡患者,每次喝酒過量就會發作。醫生開了小柴胡湯加黃連幾帖但無效;又開了玉燭散,結果病情反而加重。我給他服用甘草節、小建中各半煎成的湯藥,喝下後喉嚨疼痛得到緩解。後來使用四物湯、建中、甘草等份,患者病情逐漸穩定。

對於陰莖頭部的瘡,可用蜂蜜煎甘草敷在患處以舒緩症狀。另一個方法是用頭髮以鹽水清洗乾淨去除油脂,再用米泔水清洗,然後用清湯清洗,曬乾後燒成灰,敷在瘡口上即可結痂。

治療下疳瘡,蒼耳葉磨成細末,撒在患處。

治療下疳瘡,黑彤兔磨成細末,敷在患處效果神奇。

治療下疳瘡久久未愈,可用兩個橡斗子,各自裝滿黃丹,合在一起,用亂髮纏繞固定,燒至煙盡為度,然後研磨成細末。先用蔥白熱漿水清洗瘡口,清除膿液,再上藥。嚴重的病情只需三次即可見效。

治療下疳瘡,高昌白礬、麻仁等量,研磨後與豬脂混合成膏狀。用槐白皮煎湯清洗瘡口,擦乾後塗上藥膏,再用楸葉貼在上面,一般三到五次就能痊癒。

治療下疳瘡,使用五倍子末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