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26)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26)
1. 肺癰腸癰胃脘癰
〔丹〕癰疽發於內者,肺癰、肝癰、腎癰、腸癰、囊內癰、附骨癰,惟肺癰須先解表,令表而出之。
〔《千》〕咳唾膿血,其脈數實者,為肺癰。若口中咳即胸中隱痛,脈反滑數,此肺癰也。
問曰:病者咳逆,何以知其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如?曰:寸脈微而數。微為風,數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逼於榮,吸氣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衛,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吐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問曰:振寒發熱,寸脈滑數,其人飲食起居如故,此為癰腫。醫反不知,以傷寒治之,不應,何以知有膿?膿之所在,何以別知其處?師曰:假令膿在胸中者,為肺癰,其脈數,咳吐有膿血。設膿未成,其脈自緊數,緊去但數,為膿已成也。
〔《要》〕小青龍湯(方見傷寒條。)
〔《要》〕,葶藶大棗瀉肺湯,治肺癰,喘不得臥。
葶藶(炒黃,研細,丸如彈大),大棗(十二枚)
水三升,入棗,先煮取二升,去棗,入葶藶,又煮一升,頓服之。又曰:治肺癰胸滿脹,一身並面目浮腫,鼻塞清涕出,不知香臭酸辛,咳逆上氣,喘鳴迫塞,用前方三日一劑,可至三四劑,須先與小青龍湯一劑,乃與之。
〔《要》〕,桔梗湯,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粥者,肺癰也。
桔梗,甘草(炙。各一兩),
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溫再服,則吐膿血也。亦治喉痹。《三因》甘草倍之,每四錢,名四聖散。《千金》亦名桔梗湯,用桔梗三兩,甘草二兩,服後,必吐膿血。
〔《要》〕,葦莖湯,治肺癰。又云:一本治咳有微熱,煩滿,心胸甲錯。
葦莖(三升,切),薏苡仁(半升),冬瓜仁(半升),桃仁(五十枚,去皮),
水一斗,先煮葦莖得五升,去柤,入諸藥,取二升,分溫五服,當吐如粥。《千金》云:肺癰當吐膿血。(葦莖即汀洲間蘆荻之粗種也。)
治吐膿血,如肺癰狀,口臭,他方不應者,宜消風散。入男子發灰,研細入和之,清米飲下,可除根,只兩服。亦治吐血。(消風散方:荊芥、川芎、羌活、人參、茯苓、殭蠶、防風、蟬蛻、藿香各二錢,厚朴、陳皮各半兩,為末是也。)
〔韋宙〕獨行方治心胸甲錯,為肺癰,,黃昏湯,主之。
用夜合皮掌大一枚,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夜合樹,按本草即烏農樹。)
上肺癰證治,《要略》以小青龍湯先與一劑,乃行氣取膿之藥,將以解表之風寒邪氣,此治腫瘍之例也。
後以韋宙方終之者,將以補里之陰氣,此治潰瘍之例也。(以上六方皆丹溪所集。)
白話文:
肺癰、腸癰、胃脘癰
癰疽這種病,如果長在體內,就叫做肺癰、肝癰、腎癰、腸癰、囊內癰、附骨癰等等,其中肺癰必須先治療表面的症狀,讓病邪從體表散發出去。
《千金方》說,如果咳嗽吐膿血,而且脈搏呈現數實(快而有力)的狀態,就是肺癰。如果咳嗽時胸口隱隱作痛,脈搏反而滑數(快而流利),也是肺癰。
有人問:病人咳嗽不停,要如何判斷是肺癰?肺癰應該會有膿血,吐出來可能會死,脈象會是怎樣?回答是:寸脈(手腕脈搏靠近大拇指的那段)會微弱而快速。微弱代表受到風邪,快速代表體內有熱。微弱會讓人出汗,快速則會怕冷。風邪侵入體表的防禦機能,會導致吸氣困難;熱邪侵入血脈,則會導致呼氣困難。風邪傷害皮膚和毛髮,熱邪傷害血脈。風邪停留在體表的防禦機能,人就會咳嗽,口乾氣喘,喉嚨乾燥卻不覺得渴,常常吐出混濁的泡沫,並且時常感到寒顫。熱邪所到之處,血液會凝滯,積聚成癰膿,吐出來像米粥一樣。剛開始出現症狀還可以救治,膿已經形成就很難治了。
又有人問:如果出現寒顫發熱,寸脈滑數,但是病人的飲食起居都和往常一樣,這其實是癰腫。醫生如果不知道,當成傷寒來治療,效果不好,要如何判斷是有膿?膿在身體的哪個部位,要如何判斷?回答是:如果膿在胸腔裡,那就是肺癰,脈搏會很快,咳嗽吐出帶有膿血的痰。如果膿還沒形成,脈象會是緊數(快而有力),等到脈象變成只有數(快)而沒有緊,就表示膿已經形成。
《醫學要略》中提到:可以用小青龍湯(藥方在傷寒篇)來治療肺癰。
《醫學要略》還提到:可以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肺癰,可以改善喘不過氣而無法躺臥的狀況。
藥方是:葶藶子(炒黃後磨成粉,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大棗(十二枚)。用水三升,先放入大棗煮到剩下二升,撈出大棗,再放入葶藶子,煮到剩下一升,一次喝完。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肺癰引起的胸悶脹滿、全身和臉部浮腫、鼻塞流清涕、聞不到味道、咳嗽氣喘、呼吸困難。服用這個藥方前,要先喝一劑小青龍湯,三天服用一劑,大概三到四劑就會有效果。
《醫學要略》也提到:桔梗湯可以治療咳嗽胸悶、寒顫脈快、喉嚨乾燥不渴、時常吐出混濁腥臭的唾液,久了會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這就是肺癰。
藥方是:桔梗、甘草(烤過,各一兩)。用水三升煮到剩下一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就會吐出膿血。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喉嚨腫痛。《三因方》將甘草加倍,每份用四錢,叫做四聖散。《千金方》也叫做桔梗湯,用桔梗三兩、甘草二兩,服用後一定會吐膿血。
《醫學要略》中,葦莖湯可以治療肺癰,也有說法是可以治療咳嗽發燒、煩悶、胸悶。
藥方是:葦莖(三升,切段)、薏苡仁(半升)、冬瓜仁(半升)、桃仁(五十個,去皮)。用水一斗,先煮葦莖到剩下五升,撈出藥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二升,分五次溫服,應該會吐出像米粥一樣的東西。《千金方》說,肺癰會吐出膿血。(葦莖就是汀州一帶蘆葦的粗種。)
如果吐出膿血,像是肺癰的症狀,而且口臭,用其他方法都沒效,可以試試消風散。加上男子頭髮燒成的灰,磨成細粉和藥一起服用,用米湯送服,可以根除病根,只要服用兩次就會有效,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吐血。(消風散的藥方:荊芥、川芎、羌活、人參、茯苓、殭蠶、防風、蟬蛻、藿香各二錢,厚朴、陳皮各半兩,磨成粉末。)
韋宙的獨行方可以治療胸悶,是肺癰的一種,用黃昏湯來治療。
藥方是:用夜合樹皮(手掌大小的一片),用水三升煮到剩下二升,分兩次服用。(夜合樹,根據本草記載就是烏農樹。)
以上這些是關於肺癰的治療方法,《醫學要略》建議先服用一劑小青龍湯,來解除表面的風寒邪氣,然後再服用其他藥物來排膿,這是治療腫瘤的方法。最後提到韋宙的藥方,是用來補充體內的陰氣,這是治療潰瘍的方法。(以上六個藥方都是朱丹溪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