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25)

1. 內癰有三

〔《素》〕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王注云:滿謂脈氣滿實,腫謂癰腫。)肺之癰,喘而兩胠滿。(仲景云:肺癰吐膿如米粥,咽燥振寒。)肝癰,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腎癰,腳下至少腹滿。(大奇論,林億云:腳下當作胠下。《千金》云:腸癰之為病,小腹腫強,按則痛,便數似淋。

仲景云:腸癰小腹痞堅,蓋小腹痛而痞堅者,腎癰也。小便數而似淋者,腸癰也。即肺癰肝癰之屬。)

胃脘癰,人迎脈逆而盛。(全文見後胃脘癰條。)

白話文:

【內癰有三】

根據《黃帝內經》,肝部充盈、腎臟充盈和肺部充盈,這些情況都屬於實質性的疾病,也就是說,它們會導致腫脹。這裏所說的"充盈"指的是脈氣過盛,"腫"指的是癰腫。

肺部的癰腫會讓人呼吸困難,並且兩脅(腋下到腰部的區域)會有脹滿感。如果患有肺癰,可能會咳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並伴有咽喉乾燥和寒顫。

肝部的癰腫,同樣會讓兩脅感到脹滿,患者在睡覺時會感到驚恐不安,並可能有小便不暢的情況。

腎部的癰腫,症狀則主要表現在從腳到下腹部的脹滿。有人認爲這裏的"腳下"應該理解爲"脅下"。據《千金方》記載,腸癰的病狀是小腹腫脹且硬,按壓會有疼痛感,小便頻繁,像尿路感染的症狀。

張仲景說,腸癰表現爲小腹部位硬結且疼痛,這實際上就是腎癰。而小便頻繁,類似尿路感染的症狀,則是腸癰的表現。這實際上和肺癰和肝癰的情況相似。

胃脘部位的癰腫,特徵是人迎脈(頸部的一條動脈)異常且強烈搏動。這部分的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後面的"胃脘癰"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