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18)

1. 結核

獨形而小核者,為結核。

〔河〕結核,火氣熱甚則鬱結堅硬,如果中核也,不須潰發,但熱氣散則自消。

〔丹〕結核,或在項、在頸、在臂、在身,如腫毒者,多在皮裡膜外,多是痰注作核不散,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用藥散核。結核在頸項方。

殭蠶(炒),大黃(酒浸),青黛,膽星(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

結核在下頦。二陳湯加酒炒大黃、連翹、桔梗、柴胡。結核在臂。二陳湯加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朮、皂角刺、殭蠶、麝香,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

〔《濟》〕治頦下結核不消,《經效》用大肚蜘蛛,不拘幾個,以好酒浸之,研爛,同浸酌酒,去渣,溫熱,臨臥服之。

白話文:

[結核]

單一且小的硬塊,我們稱之為結核。

【河間學派觀點】結核的形成,通常是因為體內火氣過盛,導致氣血鬱結,變得堅硬,就像果子中的種子一樣。這種情況並不需要刻意讓它潰破排膿,只要體內的熱氣得以散發,結核就會自然消失。

【丹溪學派觀點】結核可能出現在脖子、頸部、手臂或是身體其他部位,類似於腫毒,通常位於皮下組織和肌肉之間,大多是因為痰液凝結成核,無法散開所致。要了解患者日常飲食習慣,然後進行催吐或瀉下治療後,再使用藥物來散結化核。以下是一個頸部結核的處方:

炒殭蠶、酒浸大黃、青黛、膽星,以上材料份量相等,

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再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服用。

如果結核在下頦,可在二陳湯基礎上添加酒炒大黃、連翹、桔梗、柴胡。

如果結核在手臂,可在二陳湯基礎上添加連翹、防風、川芎、酒黃芩、蒼朮、皁角刺、殭蠶、麝香,這些藥物可以幫助清除太陰和厥陰兩經的積痰,讓結核自然消失,效果非常好。

【濟生方】對於頦下結核久治不愈的情況,《經效》推薦使用大腹蜘蛛,數量不限,用好酒浸泡後,研磨成泥,再與浸泡的酒混合,去掉殘渣,溫熱後,在睡前服用。

2. 癭瘤

〔《靈》〕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疾前」二字,衍文也,筋當作「結」。)筋屈不得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為腸溜。

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於肉,宗氣居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刺節真邪篇,此皆虛邪中人為病弗去而久留著,故積歲累月而成疽瘤也。)

〔子和〕新寨一婦人,年四十餘,有瘤三瓣,戴人令以咸吐之。三湧、三汗、三下,癭已消半。次服化癭之藥,遂大消去。夫病在上者,皆宜吐,亦自有消息之法耳。

〔河〕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也,火之色也。

〔丹〕癭氣先須斷厚味。

海藻(洗,一兩),黃連(二兩),

上為末,以少許置掌中,時時舐之,津嚥下。如消三分之二,須止後服。一方,用黃柏二兩,海藻一兩,不用黃連亦佳。

治癭氣結核,累累腫硬。以昆布一兩,洗去咸,搗為末,每用一錢。綿裹於好醋中浸過,含之咽津,藥味盡,再噙之。

〔《肘》〕治頸下卒結囊,欲成癭。海藻一斤,洗去咸,酒浸飲之。

〔無〕,破結散

海藻(洗),草龍膽,海蛤,通草,昆布,礬石(枯),松蘿(各三分),麥面(四分),半夏,貝母(各二分),

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鯽魚、豬肉、五辛、生菜、諸雜毒物。十日知,二十日愈。

〔《濟》〕,玉壺散,治三種癭。

海藻(洗),海帶(洗),昆布,雷丸(各一兩),青鹽,廣朮(各半兩),

上等分為細末,陳米飲丸,如榛子大,噙化。以煉蜜丸,亦好。

〔子和〕,人參化癭丹

海帶(洗),海藻(洗),海蛤,昆布(以上四味皆焙),澤瀉(炒),連翹(以上各等分),豬靨,羊靨(各十枚,豬羊靨即豬羊外腎,乃囊中之卵也)

上為末,蜜丸,如雞頭大。臨臥噙化一二丸,忌油膩物。

〔羅〕,寶金散,偏醫癭氣無不瘥。

豬羊靨(十對。暖水洗去脂膜後曬乾,杵為細末),海藻(洗),海帶(各二兩。洗),丁香,木香,琥珀(研),麝香(研,各一分),真朱(研,半兩),

上件,先將丁香、木香、海藻、海帶杵為細末,入下項藥味,合和再研細,重羅過,每服一錢,熱酒一盞調服,夜臥服,垂頭而睡。若在室男女,十服必效。如男子、婦人患者,一月見效,有胎不可服。

白話文:

癭瘤

當虛弱的邪氣深入體內,寒氣和熱氣互相搏鬥,長期滯留在體內,如果寒氣勝過熱氣,就會導致骨頭疼痛、肌肉乾枯;如果熱氣勝過寒氣,就會導致肌肉潰爛、腐敗化膿。如果邪氣傷到骨頭深處,就會導致骨蝕,如果傷到筋脈,筋脈會彎曲而無法伸直,邪氣停留在筋脈之間不散去,就會形成筋瘤。如果體內有鬱結,氣聚集在那裡,衛氣也停留在那裡不散,津液長期停留在那裡,就會結合成腸瘤。

時間長了,可能好幾年才會形成。用手按壓,感覺柔軟,這是因為體內有所結,氣聚集在那裡,津液也停留在那裡,邪氣侵入,逐漸凝結,一天比一天嚴重,連結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癭瘤。用手按壓,感覺堅硬,這是因為邪氣侵入到骨頭深處,氣也隨之進入骨頭,骨頭和氣結合在一起,一天比一天增大,就形成骨疽。如果邪氣侵入到肌肉裡,宗氣停留在那裡,邪氣停留在那裡不去,如果有熱,就會化成膿;如果沒有熱,就會形成肉疽。以上所說的這些情況,發病的地方不固定,但都有其特定的名稱。

(這些都是因為虛邪侵入人體,沒有去除,長期滯留,經過多年累積而形成疽瘤。)

明代名醫朱丹溪說,有個剛搬來的新婦,年約四十多歲,長了三瓣癭瘤,讓人用鹹味藥物來催吐。經過三次催吐、三次發汗、三次瀉下,癭瘤就消了一半。接著服用化癭瘤的藥,就完全消除了。凡是疾病發生在身體上部的,都應該用催吐的方法,當然也有其他應對的方法。

金代名醫張元素認為,癭瘤的氣,呈紅色丹色且像火焰一樣,這是因為熱氣勝過,是火的顏色。

朱丹溪認為,治療癭瘤,首先要戒斷肥膩厚味的食物。

海藻(洗淨,一兩)、黃連(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取少量放在手掌中,時時舔舐,讓藥汁慢慢嚥下。如果癭瘤消退三分之二,就要停止服用。另一個方子,用黃柏二兩、海藻一兩,不用黃連也可以。

治療癭瘤結核,腫硬累累的,可以用昆布一兩,洗去鹹味,搗成粉末,每次用一錢。用棉布包起來,浸泡在好醋中,含在嘴裡慢慢嚥下,藥味盡了再換新的。

《肘後備急方》記載,治療頸部突然結出腫塊,將要形成癭瘤的,可以用海藻一斤,洗去鹹味,用酒浸泡後飲用。

《無名氏》記載一個破結散的方子:

海藻(洗淨)、草龍膽、海蛤、通草、昆布、枯礬石、松蘿(各三分)、麥麵(四分)、半夏、貝母(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小勺,每天三次。忌食鯽魚、豬肉、辛辣食物、生菜和各種有毒的食物。十天會有效果,二十天會痊癒。

《濟生方》記載一個玉壺散的方子,治療三種癭瘤:

海藻(洗淨)、海帶(洗淨)、昆布、雷丸(各一兩)、青鹽、廣朮(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陳米湯做成丸子,像榛子一樣大,含在嘴裡慢慢溶化。也可以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

朱丹溪記載一個叫做人參化癭丹的方子:

海帶(洗淨,焙乾)、海藻(洗淨,焙乾)、海蛤、昆布(以上四味都要焙乾,份量相同)、澤瀉(炒過)、連翹(以上份量相同)、豬靨、羊靨(各十個,豬羊靨就是豬羊的外腎,也就是囊中的卵)。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雞頭一樣大。睡前含化一到兩丸,忌食油膩的食物。

羅天益記載一個叫做寶金散的方子,專門治療癭瘤,效果很好:

豬羊靨(十對,用溫水洗淨後曬乾,搗成細末)、海藻(洗淨)、海帶(各二兩,洗淨)、丁香、木香、琥珀(研磨)、麝香(研磨,各一分)、真朱(研磨,半兩),

先將丁香、木香、海藻、海帶搗成細末,加入其他藥材,混合在一起再研磨細,用細篩子過篩。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熱的酒送服,睡前服用,垂頭睡覺。如果是在家的男女,服用十次一定有效。如果是男子或婦人患病,一個月就能見效,懷孕的人不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