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二·肝膽部 (5)
卷之十二·肝膽部 (5)
1. 鶴膝風(即歷節之類)
〔羅〕,蛜𧌴丸,治鶴膝風,腰膝風縮之疾。
蛜𧌴(頭尾全者,一條),桃仁(生),白附,阿魏,桂心,安息(桃仁同研),白芷(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三分,以上九味用童便酒二升炒熟另處),北漏蘆,當歸,白芍,牛膝,羌活,地骨皮,威靈仙(各一兩,為末)
白話文:
['羅',蛜𧌴丸,治療鶴膝風、腰膝風縮的疾病。使用完整的蛜𧌴一條,生桃仁,白附,阿魏,桂心,安息(與桃仁一同研磨),白芷(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三分,以上九種藥物使用童便酒二升炒熟後另外處理),北漏蘆,當歸,白芍,牛膝,羌活,地骨皮,威靈仙(各一兩,研磨成粉末)。']
上蜜為丸,彈子大。空心溫酒化下一丸。胡楚望博士,病風痓,手足指節皆如桃李,痛不可忍,服之悉愈。
〔丹〕一丈人,年七十歲,患腳膝疼稍腫。
生地,歸頭,白芍,蒼朮,炒柏(三錢),川芎,桂(二錢),木通(一錢半)
分四帖,煎取小盞,食前熱服。
一男子年近三十,滋味素厚,性多焦怒,秋間髀樞左右一點發痛,延及膝,晝靜夜劇,痛劇惡寒,口或渴或不渴,或痞或不痞。醫多用風藥,兼用補血。至次年春,其膝漸腫,痛愈甚,食漸減,形瘦贏。至春末,膝腫如桃,不可屈伸。診其脈,左弦大頗實,寸澀甚,大率皆數,知其小便必數而短。
白話文:
上蜜做成丸狀,大小如彈子。空腹時溫熱飲酒,一次服用一丸。胡楚望博士,患風癱,手腳及手指節都像桃李般腫大疼痛難忍,服用後全部痊癒。
有一位七十歲的老人,腳膝疼痛且有些腫脹。
使用生地、當歸頭、白芍、蒼朮(炒)、柏(三錢)、川芎、桂(二錢)、木通(一錢半)等草藥。分成四帖煎煮,取一小杯,於飯前熱服。
有一名約三十歲的男性,平日口味濃厚,性情易煩躁生氣。秋季時,大腿骨周圍開始疼痛,逐漸影響到膝蓋,白天輕微,夜晚嚴重,疼痛加劇伴隨畏寒,偶爾口渴或不口渴,偶爾腹部不適或不不適。多數醫生使用風藥,並兼用補血藥物。到了第二年春天,膝蓋逐漸腫大,疼痛更甚,食量減少,身形消瘦。到了春末,膝蓋腫得像桃子一樣,無法彎曲伸直。診察脈搏,左邊弦大且有點實,寸部的脈搏細弱,大部分脈象都是數,預示著小便必定頻繁且量少。
遂作飲食痰積在太陽、陽明治之。炒柏一兩,生甘草梢、犀角屑、蒼朮鹽炒各三錢,川芎二錢,陳皮、牛膝、木通、芍藥各五錢,遇暄熱,加條芩三錢為細末,每三錢重,與生薑自然汁同研細。多少以水蕩起煎令沸,帶熱食前飲之,一晝夜四次與。至半月後,數脈漸減,痛漸輕。
去犀角,加牛膝、敗龜板半兩,當歸半兩,如前服。又與半月,腫漸減,食漸進,不惡寒。唯腳膝痠軟,未能久立久行,去蒼朮、黃芩,時當夏熱,加炒黃柏至一兩半。予依本方內加牛膝,春夏用莖葉,冬用根,杵取汁用之,效尤速。須斷酒、肉、濕曲、胡椒,當仲夏、加生地黃半兩;冬加茱萸、桂枝。
白話文:
此法適用於治療太陽和陽明經的飲食痰積。配方包括:炒柏一兩,生甘草梢、犀角屑、蒼朮(需鹽炒)各三錢,川芎二錢,陳皮、牛膝、木通、芍藥各五錢。在氣溫升高時,加入條芩三錢,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與生薑的自然汁一同研磨細。以水調勻後煎煮至沸騰,趁熱飲用,每日四次,持續半個月。到了第十五天後,脈搏逐漸減少,疼痛逐漸減輕。
去掉犀角,增加牛膝、敗龜板半兩,當歸半兩,按照之前的服用方法。再服用半個月,腫脹逐漸減少,食量逐漸增加,不再畏寒。但腳膝部位會感到酸軟,無法長時間站立行走。去掉蒼朮、黃芩,如果當時正值夏天炎熱,加入炒黃柏至一兩半。我根據原方加入牛膝,春夏季節使用莖葉,冬季使用根部,搗碎取得汁液使用,效果更加快速。
必須戒除酒類、肉類、潮濕曲物、胡椒等食物。夏季可以加入生地黃半兩,冬季則加入茱萸、桂枝。
〔世〕,換骨丹,通治風,兼治鶴膝風。
防風,牛膝,當歸,虎骨(酥炙,各一兩),枸杞(二兩半),羌活,獨活,敗龜板,秦艽,萆薢,松節,蠶砂(各一兩),茄根(二兩,洗),蒼朮(四兩)
酒浸,或酒糊丸,皆可。
〔《食》〕腳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粥漿樣,用裹痛處,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熱裹便瘥。煮木瓜時,入一半酒煮之。
白話文:
【世】,【換骨丹】,適用於治療風症,同時也能治療鶴膝風。
【防風】,牛膝,當歸,【虎骨】(酥炙,每種一兩),枸杞(二兩半),羌活,【獨活】,敗龜板,【秦艽】,【萆薢】,【松節】,【蠶砂】(每種一兩),茄根(二兩,清洗後使用),蒼朮(四兩)
可以用水浸泡,或者用酒來製成藥丸,都可以使用。
【《食》】若遇到腳筋緊繃疼痛的情況,可以將【木瓜】煮至軟爛,然後研磨成粥狀的漿液,將其敷在疼痛的地方,冷了就更換新的,一晚上可以更換三到五次,熱敷後疼痛就能緩解。在煮木瓜的時候,可以加入一半的酒一起煮。
〔子和〕:嶺北李文卿,病兩膝臏屈伸有聲剝剝然。或以為骨鳴,戴人曰:非也。骨不戛,焉能鳴,此筋濕也。濕則筋急,緩者不鳴,急者鳴也。若用予之藥,一湧一泄,上下去其水,則自無聲矣。李文卿從其言,既而果然。
〔《素》〕蹇膝伸不屈,治其楗(骨空論。下同。經云:輔骨上橫骨下為楗。王注云:髀輔骨上,橫骨下,股外之中,側立搖動取之,筋動應手。滑壽云:楗,骨之下為髀樞,蓋楗即兩骨相接處為楗也)。坐而膝痛,治其機(經云:挾髖為機。王注云:髖骨兩傍相接處。滑壽云:髖骨挾腰兩傍,髖骨為機,機後為臂)。
立而暑解,治其骸關(經云:膝解為骸關。王注云:暑,熱也。若膝痛起立而膝骨解中熱者,治其骸關。經云:起而引膝骨,解之中也。滑壽云:挾膝解中為臏)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膕(經云:輔上為膕。王注云:膕為膝解之後,曲腳之中,委中穴)。坐而膝痛,如物隱者,治其關(經云:膕上為關。
白話文:
〔子和〕:北方的李文卿,得了兩膝關節活動時有聲響的毛病,聲音響亮,人們以為是骨頭在鳴叫。戴先生說:不是的。骨頭不會碰撞,怎會發出聲音?這是因為筋絡受潮了。潮濕導致筋絡緊張,筋絡弛緩時沒有聲音,緊張時就會發出聲音。如果使用我的藥方,一進一出,上下調理體內的水分,自然就沒有聲音了。李文卿聽從了建議,結果真的如預期般好了。
〔《素》〕:膝蓋難以彎曲,要治療骨空穴。坐在椅子上感到膝蓋疼痛,要治療機穴。站立時感到膝蓋涼爽,要治療骸關。膝蓋疼痛,甚至連帶影響到拇指,要治療膕穴。坐在椅子上感到膝蓋疼痛,像是有東西隱藏著,要治療關穴。
王注云:關在膕上。當楗之後,背立按之動搖筋應手)。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王注云:大杼穴也)。連胻若折,治陽明中俞髎(王注云:若膝痛不可屈伸,連胻痛如折者,則針陽明脈中俞髎,三里穴也)。膝痛若別,治巨陽少陰滎(王注云:若痛而膝如別離者,則治足太陽滎通谷穴,足少陰滎然谷穴也)。淫濼脛酸,不能立久,治少陽之維,在外上五寸。
(外上當作外踝上。王注:淫濼謂似痠痛而無力也。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右楗機骸關諸穴,更參訂之。
〔《靈》〕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之,發而間之,針大如氂,刺膝無疑。(雜病篇)
白話文:
王氏註解道:關節在膕骨上,位於脊柱後方,當用手按壓時,可以感受到活動和震動。如果膝蓋疼痛,無法彎曲或伸直,應治療背部(即大杼穴)。
若膝蓋疼痛且有折斷感,應治療陽明脈中的俞髎穴(即三里穴)。如果膝蓋疼痛且感覺像是分開了,應治療足太陽脈的滎通谷穴和足少陰脈的滎然谷穴。若膝蓋酸軟,站立久了會感到疲憊,應治療少陽脈的維穴,在外踝上五寸的位置。
(「外上」應該是「外踝上」。王氏註解:「淫濼」指的是類似痠痛但無力的症狀。在外踝上五寸的位置,是光明穴。)
以上提及的關節、機骸和相關穴位,請進一步參照診療指南進行確認。
(出自《靈》篇:如果膝蓋中央疼痛,可以使用圓利針在犢鼻穴進行治療。治療時,要發散氣息,選擇與針頭大小相當的針進行刺入,治療過程中不必懷疑。)
〔《玉》〕鶴膝風腫及腿痛:髖骨(在膝蓋骨上一寸,梁丘穴兩傍各五分,針入五分,留一吸,瀉之),膝關(在膝蓋骨下,犢鼻內傍,橫針透膝眼,在犢鼻外傍,禁灸,留八呼,瀉之)
〔《集》〕又法:膝關,委中(三寸半但紫脈上出血為妙),三里,不已,取下穴:陽陵泉,中脘,豐隆
〔通〕膝腫:行間
〔《撮要》〕陽陵泉(橫透陰陵泉,補生,瀉成),陰陵泉(橫透陽陵泉。補生,瀉成),膝關(法見前玉龍下)
〔世〕腳拗痛,委中出血。
〔桑〕腳膝痛筋急:風池,三間,三陰交,三里
白話文:
【《玉》】治療鶴膝風腫和腿痛的方法:在膝蓋骨上方一寸處,梁丘穴兩旁各五分,用針刺入五分長,停留一息後洩出;在膝蓋骨下方,犢鼻內側旁邊,橫向針刺至膝眼,在犢鼻外側旁邊,禁止使用艾灸,停留八息後洩出。
【《集》】另外的方法:對於膝關,委中(在三寸半處,但需在紫脈上出血以療效最佳),三里,如果沒有改善,可以取用下穴:陽陵泉,中脘,豐隆。
【通】治療膝腫的方法:使用行間。
【《撮要》】陽陵泉(橫向穿過陰陵泉,補益生氣,洩出病態),陰陵泉(橫向穿過陽陵泉。補益生氣,洩出病態),膝關(方法與前面玉龍下的方法相同)
【世】腳拗痛,使用委中進行出血療法。
【桑】腳膝痛筋緊:風池,三間,三陰交,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