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13)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13)
1. 瘰癧馬刀
治頸上塊動者。夏枯草末(六錢),甘草末(一錢),
上和勻,每服一錢至二錢,茶清調下,食後。
〔《本》〕言夏枯草大治瘰癧,散結氣,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而經不言。觀其能退寒熱,虛者儘可倚仗。若實者,以行散之藥佐之,外施艾灸,亦漸取效。此草三四月開花,夏至邊便枯,蓋稟純陽之氣,得陰則枯耳。世人不知,故表而出之。內瀉病本之法,並見前表裡條。
〔東〕,連翹散堅湯,治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者,名馬刀,瘡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或未破,並皆治之。
當歸(酒洗,半兩),黃芩(生,半兩),土瓜根(酒炒,一兩),芍藥(一錢),柴胡根(一兩二錢),連翹(半兩),蒼朮(三錢),草龍膽(酒洗,一兩),黃芩(酒炒,七錢),甘草(炙,六錢),黃連(酒炒,三錢),廣朮(酒炒,半兩),京三稜(細銼,半兩,同廣朮酒洗一次,微炒乾)
上以一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一半㕮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八分,先浸半日煎去渣,熱服,臨臥頭低腳高,去枕而臥,每口作十次咽,留一口送下丸子,服畢如常安臥。
升陽調經湯,治繞項下或至頰車生瘰癧,此症出足陽明胃經中來也。若其瘡深遠隱曲,肉低,是足少陰腎中來也,是戊傳癸水,夫傳妻,俱作塊子,堅硬大小不等,並皆治之,或作丸服亦得。
升麻(八錢),連翹(半兩),葛根(五錢),草龍膽(酒炒,半兩),桔梗(半兩),細黃芩(酒炒,六錢),黃柏(酒炒二次,去皮,七錢),知母(酒洗,炒,一兩),廣朮(酒洗,炒,一兩),甘草(炙,半兩),京三稜(酒洗,微同廣朮炒,五錢),黃連(去須,酒洗,五錢),
上秤一半作丸,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一半㕮咀,每服半兩。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錢止,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渣熱服。臥身腳在高處,去枕頭,噙一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在後送下丸子,服藥畢,臥如常,此治法也。
散腫潰堅湯,治馬刀瘡,結硬如石,在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或至脅下,皆手足少陽經中;及瘰癧遍下頦,或至頰車,堅而不潰,在足陽明經中所出。或二瘡已破,及流膿水,並皆治之。服藥多少,臨病斟酌。量病人飲食多少,大便硬軟,以意消息之。
柴胡梢(四錢),升麻(六錢),桔梗(半兩),草龍膽(酒炒,半兩),黃芩梢(酒洗,炒,八錢,一半生),連翹(三錢),甘草根(炙,三錢),當歸(三錢),白芍藥(二錢),栝蔞根(酒洗,半兩),黃柏(去皮,酒炒,半兩),知母(炒,半兩),葛根(二錢),黃連(二錢),京三稜(酒炒,三錢),廣朮(酒洗,炒三錢),昆布(去土,半兩),
白話文:
瘰癧馬刀
治療脖子上出現會滑動的腫塊,用夏枯草粉末六錢,甘草粉末一錢,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用清茶水調服,飯後服用。
《本草綱目》說夏枯草能有效治療瘰癧,消散結塊,有補養肝經血脈的功效,但醫書卻沒有提到。觀察它能退寒熱,體虛的人可以多加利用。如果是實證,可以搭配一些行氣散結的藥物,外用艾灸,也能逐漸見效。這種草在三四月開花,夏至時就枯萎,是因為秉持純陽之氣,遇到陰氣就枯萎了。世人不知道,所以特別說明。關於內服瀉病根的方法,可以參考前面的表裡篇。
「東垣」的連翹散堅湯,治療耳朵下面到鎖骨上窩,或到肩膀上長瘡,堅硬如石頭,摸起來沒有根的,叫做馬刀瘡。瘡是從手足少陽經來的,也可能長在兩脅,可能已經流膿變成瘡,也可能還沒破,這些情況都可治療。
藥方組成:當歸(用酒洗過,半兩)、黃芩(生的,半兩)、土瓜根(用酒炒過,一兩)、芍藥(一錢)、柴胡根(一兩二錢)、連翹(半兩)、蒼朮(三錢)、草龍膽(用酒洗過,一兩)、黃芩(用酒炒過,七錢)、甘草(用蜜炙過,六錢)、黃連(用酒炒過,三錢)、廣朮(用酒炒過,半兩)、京三稜(切細,半兩,和廣朮用酒洗一次,稍微炒乾)。
將一半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煉成藥丸,像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另一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盞八分,先浸泡半天,煎煮後去渣,趁熱服用。睡覺時頭低腳高,不要枕枕頭,一口藥分十次慢慢吞咽,最後一口藥送服藥丸,服藥後就照常睡覺。
「升陽調經湯」治療脖子周圍或到臉頰處長瘰癧,這種症狀是從足陽明胃經來的。如果瘡深遠隱蔽,肉比較凹陷,那就是從足少陰腎經來的,是戊土傳給癸水,丈夫傳給妻子,都會長出大小不一的硬塊,這些情況都可以治療,也可以做成藥丸服用。
藥方組成:升麻(八錢)、連翹(半兩)、葛根(五錢)、草龍膽(用酒炒過,半兩)、桔梗(半兩)、細黃芩(用酒炒過,六錢)、黃柏(用酒炒過兩次,去掉外皮,七錢)、知母(用酒洗過,炒過,一兩)、廣朮(用酒洗過,炒過,一兩)、甘草(用蜜炙過,半兩)、京三稜(用酒洗過,和廣朮一起稍微炒過,五錢)、黃連(去掉鬚,用酒洗過,五錢)。
將一半藥材磨成藥丸,用蜂蜜煉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另一半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半兩。如果食慾好,大便乾燥,可以酌情加到七八錢。用水兩盞,先浸泡半天,煎到剩下一盞,去渣趁熱服用。睡覺時腳抬高,去掉枕頭,含一口藥,分十次吞咽,最後一口送服藥丸。服藥後就照常睡覺,這是這個藥方的治療方法。
「散腫潰堅湯」治療馬刀瘡,結塊堅硬如石頭,長在耳朵下面到鎖骨上窩,或者到肩膀上,或者到脅下,這些都是手足少陽經的病症;還有瘰癧長滿下巴,或者到臉頰,堅硬而不潰破,這是從足陽明經來的。這兩種瘡可能已經破了,或者在流膿水,這些情況都可以治療。服藥的劑量,要根據病情斟酌。根據病人飲食多少,大便軟硬,來調整用藥。
藥方組成:柴胡梢(四錢)、升麻(六錢)、桔梗(半兩)、草龍膽(用酒炒過,半兩)、黃芩梢(用酒洗過,炒過,八錢,一半用生的)、連翹(三錢)、甘草根(用蜜炙過,三錢)、當歸(三錢)、白芍藥(二錢)、栝蔞根(用酒洗過,半兩)、黃柏(去掉外皮,用酒炒過,半兩)、知母(炒過,半兩)、葛根(二錢)、黃連(二錢)、京三稜(用酒炒過,三錢)、廣朮(用酒洗過,炒過,三錢)、昆布(去掉泥土,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