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 (12)

1. 瘰癧馬刀

〔無〕,蝸牛散,治瘰癧潰與未潰,皆可治。

蝸牛(不拘多少,以竹籤穿,瓦上曬乾,燒存性)

上為末,入輕粉少許,豬骨髓調,用紙花量瘡大小貼之。一法,以帶殼蝸牛七個,生用取去肉,入丁香七枚於七殼內,燒存性,與肉同研成膏,用紙花貼之。

〔海〕項後側少陽經中疙瘩,不辨肉色,不問大小,及月日深遠,或有赤硬腫痛用。

生山藥(一塊,去皮),蓖麻子(一個)

上研勻攤貼之如神。(丹溪云:山藥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經曰虛之所在,邪必湊之,留而不去,其病為實,非腫硬之謂乎。故其氣則留滯,自不容不行。)

〔世〕,粉金散

黃柏,草烏(等分),為末,蜜調敷之。

清涼散餅

山慈姑(生用),良薑(等分)

上俱搗為餅,去汁罨之,能散去寒熱。或以山慈菰磨,調酒服,大妙。

此藥大能散癧如神。

〔東〕,龍泉散,塗癧。

瓦粉,龍泉粉(炒,即磨刀石上粉也),昆布(去上),廣朮,京三稜(各半兩。酒浸炒乾)

上件同為極細末,煎熱水調塗之,用此去疾尤速。

〔世〕治癧,用鯽魚、芫花,燒灰存性,水調敷。治鼠癧。小嫩鼠末出毛者焙乾,蝙蝠糞小麥炒,鬼箭根焙乾,各為末,和勻油調敷,干再敷之。

〔《本》〕治鼠癧瘰癧。刺蝟皮瓦上炒,上一味研為末,加水銀粉干敷。

〔《廣》〕治瘰癧經年不瘥者。生玄參搗碎敷上,日一易之。

〔《外》〕治瘰癧,燒狼屎灰敷上。

〔《本》〕治諸癧疾。

硃砂,砒霜,硇砂,馬牙硝(各等分),

上乳缽內研細,麵糊搜如香附子狀。相瘡口大小作之,盡送入瘡口中。恐腫時用薄荷研細塗之。待收口,卻將大柏皮、白丁香併為末,盡入孔中。如邊不幹,卻用江子去殼,不拘多少,用麻油煎令赤,去火氣後,去江子入蠟合如膏,看瘡口大小塗之,及將白芨末水調塗上,立效。

治漏癧。用蛇菰子不拘多少,瓦上曬乾為末,用紙捻蘸藥入瘡口,立效。(蛇菰子未詳,恐即慈菰子。)

〔丹〕又方,用大田螺肉燒存性,為末,麝香少許,濕則乾摻,干則油調敷。

〔《脈》〕人年五六十,其脈浮大者,痹俠背行,苦腸鳴,馬刀挾癭者,皆為勞得之。

又治瘰癧。

人參,白朮,當歸,陳皮,芍藥(酒浸。各一錢),川芎,香附,茯苓,半夏(各五分),甘草(少)

上作一服,姜二片,以金銀藤煎湯一鍾半,煎前藥,食後就吞絳宮丸五十粒。

又方,絳宮丸

大黃(酒蒸,二兩),山楂,連翹,川芎,當歸(酒洗),麥芽,桃仁,蘆薈,甘草,蕓薹子(一兩),黃連(酒浸),南星(酒浸),海藻(酒洗,一兩半),升麻,羌活,桔梗,防風(半兩),白朮(二兩),黃芩(酒炒)

上用神麯糊為丸。已破,加人參一兩作膏,用甘草節、殭蠶同煎。

白話文:

[瘰癧馬刀]

[無]

蝸牛散,不論瘰癧是否潰爛,都可以治療。

取蝸牛(數量不限),用竹籤穿起來,在瓦片上曬乾,然後燒成炭,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輕粉,用豬骨髓調和,用剪成花形的紙片,依照瘡口大小貼上。另一個方法,用帶殼蝸牛七個,取出去肉,在每個空殼內放入丁香一枚,燒成炭,與蝸牛肉一同研磨成膏狀,用剪成花形的紙片貼上。

[海]

針對頸部後側少陽經脈上的疙瘩,不論顏色、大小、出現時間長短,或是紅腫疼痛,都可以使用。

取生山藥(一塊,去皮)、蓖麻子(一個),研磨均勻後攤平貼在患處,效果很好。(朱丹溪說:山藥能補陽氣,生的山藥能消腫硬。中醫說,虛弱的地方,邪氣容易入侵,如果邪氣停留不去,就會變成實證,產生腫硬。所以,氣滯留不通,自然需要疏通。)

[世]

粉金散

取黃柏、草烏(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

清涼散餅

取生山慈姑、良薑(等分),一起搗成餅狀,去除汁液後敷在患處,能散去寒熱。也可以將山慈姑磨成粉,用酒調服,效果很好。這個藥物很能散開瘰癧,效果神奇。

[東]

龍泉散,用來塗抹瘰癧。

取瓦粉、龍泉粉(炒過,就是磨刀石上的粉末)、昆布(去掉上面的部分)、廣朮、京三稜(各半兩,用酒浸泡後炒乾),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熱水調和後塗抹在患處,這樣可以更快地去除疾病。

[世]

治療瘰癧,用鯽魚和芫花燒成灰,用水調和後敷在患處。治療鼠瘰癧,用剛出生未長毛的小老鼠烘乾,蝙蝠糞和小麥一起炒,鬼箭根烘乾,分別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用油調和敷在患處,乾了就再敷。

[《本》]

治療鼠瘰癧。將刺蝟皮在瓦片上炒過,磨成粉末,加入水銀粉後乾敷。

[《廣》]

治療多年不好的瘰癧,將生玄參搗碎後敷在患處,每天更換一次。

[《外》]

治療瘰癧,將狼屎燒成灰後敷在患處。

[《本》]

治療各種瘰癧疾病。

取硃砂、砒霜、硇砂、馬牙硝(各等分),在乳缽中研磨成細粉,用麵糊調和成香附子大小的丸狀,盡量塞入瘡口中。如果腫脹,可用薄荷研磨成細粉塗抹。等瘡口收縮後,用大柏樹皮、白丁香研磨成粉末,填入瘡口中。如果邊緣乾燥,用江子(去殼,數量不限)用麻油煎成紅色,去除火氣後,去除江子加入蠟調和成膏狀,根據瘡口大小塗抹,再塗上白芨粉末用水調和,效果很好。

治療漏癧,用蛇菰子(數量不限)在瓦片上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紙捻沾取藥粉塞入瘡口,效果很好。(蛇菰子尚未確定,可能就是慈菰子。)

[丹]

另一個方法,用大田螺肉燒成炭,研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濕時乾撒,乾時用油調和敷在患處。

[《脈》]

人到五六十歲,脈象浮大的人,會有痹痛沿著背部行走,腸鳴,患有馬刀挾癭,都是因為過於勞累造成的。

另一個治療瘰癧的方子:

取人參、白朮、當歸、陳皮、芍藥(用酒浸泡,各一錢)、川芎、香附、茯苓、半夏(各五分)、甘草(少量),做成一帖,加生薑兩片,用金銀藤煎湯一碗半,煎煮前面的藥材,飯後服用,同時吞下絳宮丸五十粒。

另一個方子,絳宮丸:

取大黃(用酒蒸,二兩)、山楂、連翹、川芎、當歸(用酒洗)、麥芽、桃仁、蘆薈、甘草、蕓薹子(一兩)、黃連(用酒浸泡)、南星(用酒浸泡)、海藻(用酒洗,一兩半)、升麻、羌活、桔梗、防風(半兩)、白朮(二兩)、黃芩(用酒炒),用神麯糊做成藥丸。如果已經破潰,加入人參一兩做成膏狀,用甘草節、殭蠶一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