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3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37)

1. 久漏瘡

取黑骨雞脛骨,上等砒霜實之,鹽泥固濟,火煅通紅,取出地上,出火毒,去鹽泥,用骨研細,飯丸如粟米大,以紙捻送入孔竅內,更用膏藥貼之。

〔《本》〕雄黃治瘡瘍尚矣。《周禮》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康成注云: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用黃蝥置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其中,燒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楊大年嘗記其事,族人楊偶年少時,有瘍於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肉潰出膿血不輒,吐之痛楚難忍,療之百方,彌久不瘥。人語鄭法,依法制藥成,注之瘡中,少頃,取朽骨連兩牙潰出,遂愈。

信古方攻病甚速也。黃蝥,即瓦盒也。

〔東〕久漏瘡:足內踝上一寸(灸三壯、六壯),如在上者:肩井,鳩尾

肺脈微緩,為痿瘻。(緩者多熱。全文見治虛實法。)

〔垣〕瘡醫自幼至老,凡所經驗,必須寫之。嘗記疳瘻惡瘡,諸藥不效者,取蠐螬剪去兩頭,安瘡口上,以艾炷灸之七壯,一易不過七枚,無不效者。又法,用乞火婆蟲兒灸之,同前法累驗,神效,人皆秘之,往往父子不傳。

白話文:

[久漏瘡]

取烏骨雞的小腿骨,將上好的砒霜塞入骨中,用鹽泥包裹固定,然後用火燒到通紅,取出放在地上,以消除火毒,去除鹽泥,將骨頭研磨成細粉,做成米粒大小的飯丸,用紙捻送入瘡孔內,再用膏藥貼在外面。

《本草》中提到,雄黃治療瘡瘍已經很久了。《周禮》中說,瘍醫治療瘡瘍會使用五毒來攻,鄭玄注釋說,現在的醫方有五毒藥,製作方法是將黃蟥放入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之中,燒三天三夜,其煙附著在上面,用雞毛取下煙上的藥物,塗在瘡上,若是惡肉或爛骨都能清除。楊大年曾經記錄一件事,他族人楊偶年少時,臉頰長瘡連著牙齒,臉頰外腫得像覆蓋的碗,肉潰爛流膿血,痛楚難忍,經過各種治療都無法痊癒。有人告訴他鄭玄的方法,於是依法製成藥物,注入瘡中,過了一會,取出腐朽的骨頭連著兩顆牙齒,病就好了。

可見古代的藥方攻病非常迅速。黃蟥,就是瓦盒。

[久漏瘡]

長久不癒的瘡:足內踝上方一寸處,可以用艾灸(灸三壯或六壯),如果瘡長在上方,可以灸肩井穴和鳩尾穴。

肺脈微弱且慢,就會導致痿瘻。(脈慢多為熱症,詳細內容見治療虛實的方法。)

[瘡醫經驗]

瘡瘍醫生從年輕到年老,凡是經驗,都必須寫下來。曾經記錄過,治療疳瘻惡瘡,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情況,可以取蠐螬(金龜子的幼蟲)剪去兩頭,放在瘡口上,用艾炷灸七壯,更換一次,不超過七枚,沒有不見效的。又有一種方法,用乞火婆蟲(一種甲蟲)灸,方法同前,屢次試驗,效果神奇,人們都秘而不宣,往往父子之間也不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