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3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36)

1. 久漏瘡

上為末,貯以瓷合韋囊,勿令泄氣,若瘡濕即敷,無汁即煎豬脂和敷之,以干為度。或死肌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一法,胡燕巢一枚。

〔子和〕小渠袁三,因強寇入家,傷其兩脛,外廉作瘡,數年不已,膿汁常涓涓然,但飲冷則瘡間冷水浸淫而出,延為濕瘡求治。戴人曰:爾中焦當有綠水二三升,涎數掬。袁曰:何也?戴人曰:當被盜時,感驚氣入腹,驚則膽傷,足少陽經也,兼兩外廉皆足少陽之部,此膽之甲木受邪,甲木色青,當有綠水。

少陽在中焦如漚,既伏驚涎在中焦,飲冷水咽為驚涎所阻,水隨經兩旁入瘡中,故飲水瘡中水出。乃上湧寒痰,汗如流水,次下綠水,果二三升,一夕而痂干,真可怪也。

嘗治足膝下至踝漏瘡,通足腫大於好足二倍,行步不全,用五龍丸大下之者六番,每番皆五七行。下後用黃柏、蒼朮、耆、芍、地、草、升、葛、星、半、牛膝、活石、桂調之,近三四個月而安。

〔丹〕治漏瘡

川芎(半兩),細辛(二錢半),白芷梢(二錢半),甘草(細末)

上每日作湯服,上瘡食後,下瘡食前,看瘡孔大小,用隔年黃麻根刮去粗皮槌軟,捻成繩子,捻入孔中,至不可入則止,日淺一日,瘡用好膏藥貼之。

〔《本草》〕治瘻有頭出膿水不止。以啄木鳥一隻燒灰,酒調服一錢匕,立瘥。

〔世〕,神應膏,治久漏瘡,此宋褚防禦治理宗久漏瘡諸方不效,獨此膏愈之。如腸毒、胃毒,為丸服之,神效。

當歸(一兩一錢),赤芍藥,大黃(各一兩五錢),香白芷,官桂(各一兩),玄參(一兩三錢),川續斷(一兩二錢),莪朮(一兩),生地(一兩二錢),

上九味,細銼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鍋內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濾去渣。如熱天,用黃丹二十兩,冷月十五兩,旋旋下丹,不住手攪,試水中沉為度。不可令婦人雞犬見。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內,外仍以膏攤貼之。

〔海〕,檳榔散,治癰疽瘡癤,膿潰之後,外觸風寒,腫焮僵硬,膿水清稀,出而不絕,肉腠空虛,惡汁臭敗,瘡邊干及好肌不生。及療疳瘻惡瘡,浸潰不斂。方見瘡瘍斂瘡口藥,即木香、檳榔、黃連等分為末敷貼也。

〔丹〕治漏外寒藥。

爐甘石(童便煅),牡蠣粉

上為極細末敷之。

〔濟〕,烏金散,貼惡瘡疳瘻。

橡枓子二個,內一個實黃丹,一個實白礬末,相合定,用黑俏麻皮纏了,火內燒,研細,加麝香少許,洗淨瘡貼之。

〔垣〕,截疳散,治年深疳瘻瘡。

黃連(半兩),白蘞,白芨,黃丹(各一兩),輕粉(一錢),龍腦,麝香(另研。各半兩),密陀僧(一兩),

上為細末,和勻乾摻在紝上,以膏貼之。

〔丹〕取朽骨久疽,及痔漏中有者。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裝在瓷瓶或皮革袋中,避免漏氣。如果瘡口濕潤就直接敷藥粉,如果沒有膿水,就用豬油煎過後和藥粉一起敷,直到瘡口乾燥為止。如果壞死的肌肉沒有消退,可以加入芒硝二兩,效果會更好。另一種方法是用胡燕的鳥巢一個。

有一個叫袁三的人,因為強盜入侵家裡,傷到了兩條小腿,外側生瘡,多年不好,膿水一直流個不停。只要喝冷的,瘡口就會滲出冷水,擴散成濕瘡,於是求醫。醫生說:你中焦應該有二三升的綠水,還有很多口水。袁三問為什麼?醫生說:你被搶的時候,驚嚇之氣進入腹中,驚則傷膽,而膽屬於足少陽經,加上你兩腿外側也是足少陽經的位置,這是膽的甲木受到邪氣侵擾。甲木是青色的,所以你體內會有綠水。

少陽之氣在中焦就像發酵一樣,因為驚嚇引起的痰涎積在中焦。喝冷水時,水被驚嚇的痰涎阻擋,水就沿著經絡跑到瘡口中,所以喝水瘡口就會出水。之後會有寒痰上湧,汗像流水一樣,接著排出二三升的綠水,一晚之後瘡口就結痂了,真是奇怪。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病患,他的腳膝蓋以下到腳踝處的瘻瘡,整個腳腫得比好腳大兩倍,走路都困難。我用五龍丸瀉下六次,每次都拉五到七次。瀉下後,用黃柏、蒼朮、黃耆、芍藥、熟地、甘草、升麻、葛根、膽星、半夏、牛膝、滑石、桂枝等藥調治,將近三四個月才痊癒。

丹溪先生治療瘻瘡的藥方:

川芎(半兩),細辛(二錢半),白芷梢(二錢半),甘草(磨成細末)

每天用水煎藥服用,上身的瘡在飯後服藥,下身的瘡在飯前服藥。根據瘡孔的大小,用隔年的黃麻根刮去粗皮,槌軟後搓成繩子,塞入瘡孔中,直到塞不進去為止,每天塞一點,然後用好的膏藥貼在瘡口上。

《本草》記載:

治療瘻瘡有膿水不斷流出的情況,可以將啄木鳥燒成灰,用酒調服一錢匕(古代的量詞),很快就會痊癒。

世傳神效膏:

此藥膏是宋朝褚防禦治療瘻瘡的秘方,其他藥方都無效,只有這個藥膏有效。如果是腸道或胃部有毒素引起的瘻瘡,可以做成藥丸服用,效果很好。

當歸(一兩一錢),赤芍藥、大黃(各一兩五錢),香白芷、官桂(各一兩),玄參(一兩三錢),川續斷(一兩二錢),莪朮(一兩),生地(一兩二錢)。

以上九味藥材,切成小塊,用香油二斤浸泡,春天泡五天,夏天泡三天,秋天泡七天,冬天泡十天。然後放入鍋中用文火和武火煎煮至黑色,過濾掉藥渣。如果天氣熱,用黃丹二十兩;天氣冷,用黃丹十五兩,慢慢加入,不停攪拌,直到藥膏滴入水中能沉下去為止。製作過程中不能讓婦女、雞或狗看到。如果瘻瘡有孔,就把藥膏塞入孔中,外面再用藥膏塗抹貼敷。

海藏先生的檳榔散:

治療癰疽、瘡癤,在膿潰破後,如果外感風寒,出現腫脹僵硬,膿水清稀,流個不停,皮膚肌肉空虛,惡臭難聞,瘡邊乾燥,好肉不長的情況。也治療疳瘻惡瘡,浸潰不收口。藥方在「瘡瘍斂瘡口藥」裡,就是將木香、檳榔、黃連等份磨成粉敷貼。

丹溪先生治療瘻瘡外寒的藥方:

爐甘石(用童便煅燒),牡蠣粉

將以上兩種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敷在瘡口上。

濟生方中的烏金散:

貼敷惡瘡和疳瘻。

橡樹果實兩個,其中一個塞入黃丹,另一個塞入白礬粉,將兩個合在一起,用黑色的麻皮包好,放在火中燒,然後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麝香,清洗乾淨瘡口後敷貼。

李東垣先生的截疳散:

治療多年未癒的疳瘻瘡。

黃連(半兩),白蘞,白芨,黃丹(各一兩),輕粉(一錢),龍腦、麝香(另外研磨,各半兩),密陀僧(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撒在紗布上,再用膏藥貼敷。

丹溪先生說:

可以取用腐朽的骨頭,或是久不癒合的膿瘡、痔瘡、瘻瘡裡面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