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陰陽臟腑部 (26)
卷之二·陰陽臟腑部 (26)
1. 諸脈診病雜法
或者得脈之帶澀,徒見其有細有遲又散,皆是不足之象,便以為虛而寒,猛浪用藥,寧不誤人。若夫或因多怒,或因憂鬱,或因厚味,或因補劑,燥劑,或因表裡無汗,氣騰血沸,清化為濁,老痰凝血,膠固雜揉,脈道澀滯,亦見澀狀。參之形證,病情斯得。先賢曰:澀而堅,按之不減有力,為中焦實,有伏結,脾肺氣寒,實熱在胃中,可不慎歟。
弦為春令之脈,非春時而見者,木為病也。五臟更相制伏,以防其太過,木為病則肝邪盛矣,肝之盛金之衰也,金之衰火之炎也,火之炎水之弱也,金不足以制木,則土病矣。考之諸家,則曰弦者虛也,為反胃,為痛痹。沉弦為疝瘕,弦長為積病,雙弦為寒飲,雙弦而遲為心下堅。
偏弦,飲也。弦急為腹痛,弦而鉤主蜚屍,弦緊而微細主寒積,微弦而伏主癥不治,弦而大主半產漏下亡血失精,弦而小主寒痹,弦在左寸頭痛,弦在右寸水走腸胃,弦在左關怒而血聚,弦在右關寒痛,四肢拘急,弦在趺陽腸痔下血,弦在尺中,小腹痛白腸挺核,木邪風氣上極,土敗為病,先哲蓋常言之矣。
惟金因火伏,木寡於畏之論,猶未發明,倘非滋水以降火,厚土以養金,而又以行濕散風導郁,為之輔佐,邪何由去,病何由安。況弦脈為病甚多,而治法又有隔二隔三之異,故不容於自默也。若曰不然,何弦屬陽,而仲景列沉澀弱微弦為五陰之數。至於敗散殘賊之脈,又以弦為之首,澀為之中,其意可見。
(蜚,扶滑切)
〔無擇〕遲為寒,為痛,遲而澀為癥瘕咽酸。
伏為霍亂,為疝瘕,為水氣,為溏泄,為停痰,為宿食,為諸氣上衝,為惡膿死肌。
濡為虛,為痹,為自汗,為氣弱,為下重。濡而弱為內熱外冷自汗,為小便難。
弱為虛,為風熱,為自汗。
細為血氣俱虛,為病在內,為積,為傷濕,為後泄,為寒,為神勞,為憂傷過度,為腹滿。細而緊為癥瘕積聚,為刺痛。細而滑為僵仆,為發熱,為嘔吐。
動為痛,為驚,為痹,為泄,為恐。
虛為寒,為腳弱,為虛,為食不消化,為傷暑。
結為痰,為飲,為血,為積,為氣。
釋曰:氣寒脈緩則為結,氣熱脈數則為促,雖緩數不同,亦當如促脈分別可也。
代者,一臟絕,他臟代至。
釋曰:代真死脈,不分三部,隨應皆是。
〔《脈經》〕寸浮則中風,寸芤則胸中積血,寸滑則嘔逆,寸實則胸中熱,寸弦則胸中急痛,寸緊則頭項急,寸洪則熱甚於胸中,寸微則陽虛,寸沉則陰中伏陽、胸中痰,寸緩則太陽中濕,寸澀則中氣虛,寸遲則陰溢於上,寸伏則胸中積氣,寸濡則多自汗,寸弱則陽氣虛微。
關浮則腹脹滿,關芤則腸中積血,關滑則胃寒不能食,關實則胃中切痛,關弦則胃寒不能食,關緊則腹中鬱結,關洪則番胃吐食,關微則氣結於心下,關沉則心下痛,關緩則腰痛難伸,關澀則血少而留停,關遲則粥漿不入,關伏則腸癖瞑目,關濡則少氣精神散,關弱則胃氣虛。
白話文:
諸脈診病雜法
脈象有時呈現澀滯,只是脈細、脈遲或脈散,都屬於氣血不足的表現,不能一概而論為虛寒,貿然用藥,很容易誤診。然而,也有些情況因過度憤怒、憂鬱,或飲食過於肥甘厚味,或服用燥熱補劑,或表裡無汗、氣血壅滯,導致濁氣上衝,痰瘀凝結,阻塞脈絡,也會出現脈澀。因此,必須結合患者的症狀來判斷病情。古人說:「脈澀而堅實,按壓不減,有力,是中焦實熱,有積滯,脾肺氣虛寒,胃中實熱,不可不謹慎。」
弦脈是春天正常的脈象,如果非春天卻出現弦脈,則表示肝臟有病。五臟互相制約,以防止過度。肝病則肝氣盛,肝盛則金衰,金衰則火旺,火旺則水弱。金不足以制木,則脾土受損。諸家醫書記載,弦脈也可能是虛證,也可能是反胃、疼痛痹阻。沉弦脈是疝氣、瘕聚;弦長脈是積聚;雙弦脈是寒飲;雙弦遲脈是心下堅硬。
偏弦脈是飲邪;弦急脈是腹痛;弦而鉤狀是中風;弦緊而細是寒積;微弦而隱伏是癥瘕難治;弦脈而大是產後出血、遺精;弦脈而小是寒痹;左寸弦脈是頭痛;右寸弦脈是水飲停滯腸胃;左關弦脈是怒氣鬱結;右關弦脈是寒痛,四肢拘急;趺陽弦脈是腸痔出血;尺中弦脈是小腹疼痛,腸脹如核。木邪風氣上犯,脾土受損而發病,前賢都已多次闡述。
然而,金受火邪伏藏,木氣不足以克制火邪的理論,還不夠完善。如果不能滋陰降火,健脾益金,並佐以利濕、散風、疏導鬱氣等方法,邪氣就無法消除,疾病也難以痊癒。況且,弦脈所致疾病甚多,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不然,弦脈屬陽,而張仲景卻將沉、澀、弱、微、弦列為五陰之脈,至於敗、散、殘、賊等脈象,更以弦脈為首,澀脈居中,其道理可見一斑。
遲脈是寒證,是疼痛,遲而澀是癥瘕、咽喉酸痛。
伏脈是霍亂、疝氣、水腫、泄瀉、痰飲停滯、宿食、諸氣上逆、惡性膿腫。
濡脈是虛證,是痹症,是自汗,是氣虛,是下肢沉重。濡而弱是內熱外寒、自汗、小便不利。
弱脈是虛證,是風熱,是自汗。
細脈是氣血俱虛,是內臟疾病,是積聚,是濕邪,是泄瀉,是寒證,是過度勞累,是憂思過度,是腹脹。細而緊是癥瘕積聚,是刺痛。細而滑是中風,是發熱,是嘔吐。
動脈是疼痛,是驚恐,是痹症,是泄瀉,是害怕。
虛脈是寒證,是腳弱,是虛證,是消化不良,是中暑。
結脈是痰飲、水飲、瘀血、積聚、氣滯。
氣寒脈緩則為結脈,氣熱脈數則為促脈,雖然緩數不同,但都應該如同促脈那樣區分。
代脈是指某一臟腑功能衰竭,由其他臟腑代行其功能。代脈是真死脈,不分三部,隨症應變。
寸關尺三部脈診:
寸脈浮為中風,寸脈芤為胸中積血,寸脈滑為嘔逆,寸脈實為胸中熱,寸脈弦為胸中急痛,寸脈緊為頭項疼痛,寸脈洪為胸中熱甚,寸脈微為陽虛,寸脈沉為陰中伏陽、胸中痰飲,寸脈緩為太陽經濕邪,寸脈澀為中氣虛,寸脈遲為陰邪上犯,寸脈伏為胸中積氣,寸脈濡為多汗,寸脈弱為陽氣虛微。
關脈浮為腹脹,關脈芤為腸中積血,關脈滑為胃寒不思飲食,關脈實為胃痛,關脈弦為胃寒不思飲食,關脈緊為腹部脹滿,關脈洪為嘔吐,關脈微為氣結於心下,關脈沉為心下痛,關脈緩為腰痛難伸,關脈澀為血少瘀滯,關脈遲為飲食不化,關脈伏為腸癖便秘,關脈濡為氣虛神疲,關脈弱為胃氣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