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27)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27)
1. 潰瘍
托裡溫中湯,治瘡瘍為寒變而內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逆,氣短促,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發昏憒。
羌活,乾薑(炮。各三錢),黑附子(四錢,炮,去皮臍),益智仁(一錢),茴香,甘草(炙),丁香,沉香(各一錢),木香(一錢半),陳皮(一錢),
按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外發陽氣,自里之表,以為君;羌活味苦辛溫透關節;炙甘草甘溫補脾胃,行經絡,通血脈。胃寒則嘔吐呃逆,不下食,益智仁、沉香、丁香大辛熱,以散寒邪為佐。瘡氣內攻,氣聚而為滿,木香、茴香、陳皮苦辛溫,治痞散滿為使也。
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三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渣,溫服無時。忌一切冷物。
〔丹〕一老人年七十,患背疽徑尺余,已雜與五香、十宣數十帖,膿血腥穢,嘔逆不食者旬余。病人自去吃內托散,隔中不安,且素有淋病三十年,今所苦者淋之痛,與嘔吐不得睡而已。急以參、耆、歸、術煮膏,以牛膝湯入竹瀝飲之,三日後盡藥一斤半,淋止思食,七日後盡藥四斤,膿自湧出而得睡,又兼旬而安。
一男子年六十餘,性好酒肉,背疽見膿,嘔逆發熱,蓋其得內托、十宣多矣。醫以嘔逆,於嘉禾散中加丁香以溫胃行氣,時七月大熱,脈洪數有力,予因謂:此脈症在潰瘍尤為忌。然形氣實,只與人參膏和竹瀝飲之,盡藥十五斤,竹百餘竿而安。予曰:此病幸安也,不薄味,必再作。
仍厚味自若,夏月醉後,坐水池中,又年餘左脅旁生一軟塊如餅。二年後,軟塊為疽。本人見膿血淋漓而脈洪數有力,又嘔逆食少,遂自以人參膏入竹瀝飲之,又百餘竿而安。令八十歲,強健如舊。此病兩以老年血氣弱,專服人參、竹瀝而愈,若與內托十宣散,恐未能若是之安全也。
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而反痛者,此為虛也,宜補之。亦有穢氣所觸者,宜和解之。亦有風寒逼者,宜溫散之。補者,歸、耆之類。和解者,乳香、芍藥之類。溫散者,防風、桂枝之類。
權小娘,瘧後右腿股生癤,破後筋吊疼,脈虛而澀。詢之,小便時疼處亦相應,宜與生血導熱。
川芎,歸頭,條芩,生地,赤芍,牛膝,黃柏,甘草(炙,二分),青皮(炒),檳榔(五分),通草(三分),桂皮(一錢),
上煎,食前熱飲之。
五香湯,即五香連翹湯,去射干、大黃、升麻、連翹,加參、犀角。若用於腫瘍猶可,借其飛走以攻散其毒,使不延蔓,若用於潰瘍,雖多有參、耆、廿草之緩補,而走泄太多,寧不犯仲景已有得汗復汗、得下復下,重虛之戒,可不省乎。
白話文:
潰瘍
托裡溫中湯,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瘡瘍因為寒邪侵襲導致內陷的狀況。這種情況的特徵是膿液稀薄清澈,皮膚冰涼,胸口或胃部感覺脹滿堵塞,腸子咕嚕咕嚕叫並且伴隨絞痛,大便稍微稀溏,吃東西就想吐,呼吸短促,打嗝不停,無法安穩入睡,有時會意識模糊。
藥方組成是:羌活、炮製過的乾薑(各三錢),炮製過的黑附子(四錢,需去皮臍),益智仁(一錢),茴香、炙甘草、丁香、沉香(各一錢),木香(一錢半),陳皮(一錢)。
按照經典醫書的說法:寒邪侵襲體內,應該用辛熱的藥物來治療,並佐以苦溫的藥物。附子和乾薑,藥性大辛大熱,可以溫暖體內,從內往外發散陽氣,是主要的藥物。羌活味道苦辛性溫,可以疏通關節。炙甘草甘溫,可以補養脾胃,疏通經絡,暢通血脈。胃寒會導致嘔吐打嗝,吃不下東西,益智仁、沉香、丁香藥性大辛大熱,可以驅散寒邪,作為輔助藥物。瘡瘍之氣侵入體內,氣機鬱結會造成脹滿,木香、茴香、陳皮味道苦辛性溫,可以治療胸腹脹滿,作為藥引。
將以上藥材搗碎,混合做成一劑。加三碗水,放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拘時間。服藥期間忌食一切寒涼食物。
**案例一:**一位七十歲的老人,背部長了一個一尺多大的癰疽,之前服用過很多加有五香、十宣等藥物的藥方,導致膿血腥臭,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十多天。病人自行服用內托散後,覺得腹中不適,加上原本就患有淋病三十年,現在感到最痛苦的是淋病帶來的疼痛和嘔吐導致的失眠。於是,我緊急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熬製成藥膏,加入牛膝湯和竹瀝給他服用。三天後,病人服用了將近一斤半的藥,淋病停止,開始想吃東西。七天後,病人服用了將近四斤的藥,膿液自然湧出,可以安然入睡,又過了十多天就痊癒了。
**案例二:**一位六十多歲的男子,喜歡喝酒吃肉,背部長了癰疽,出現膿液,嘔吐發熱,他之前也服用過不少內托、十宣等藥方。醫生因為他嘔吐,就在嘉禾散中加入丁香來溫胃理氣,當時正值七月酷暑,他的脈象洪大而有力。我認為這種脈象和症狀在潰瘍中是非常忌諱的。但因為他身體狀況還算好,我只讓人服用人參膏和竹瀝,一共服用了十五斤的藥和一百多根竹子的竹瀝才康復。我說,這個病能痊癒真是幸運,如果飲食不節制,一定會復發。
但他仍然不忌口,夏天醉酒後,坐在水池中,一年多後,左脅旁又長了一個像餅一樣的軟塊。兩年後,這個軟塊變成癰疽。病人看到膿血淋漓,脈象洪大有力,又嘔吐食慾不佳,於是自行服用人參膏和竹瀝,又用了一百多根竹子的竹瀝才痊癒。他現在八十歲了,身體仍然很強壯。這兩個病例都是因為老年人血氣虛弱,專門服用人參、竹瀝才痊癒,如果服用內托、十宣等藥散,恐怕無法如此安全。
膿液潰破後,腫脹消退,肌肉寬鬆,疼痛會逐漸減輕,如果反而疼痛,這就是虛弱的表現,應該進補。也有可能是被污穢之氣所侵襲,應該調和化解。也有可能是被風寒所逼迫,應該溫散。補虛的藥物可以用當歸、黃耆等。調和化解可以用乳香、芍藥等。溫散可以用防風、桂枝等。
**案例三:**權小娘,在患瘧疾後,右腿大腿上長了癤子,破潰後筋腱抽痛,脈象虛弱而澀。問她,小便時疼痛的部位也會相應疼痛,應該用補血和疏導熱邪的方法來治療。
藥方組成是:川芎,當歸頭,條芩,生地,赤芍,牛膝,黃柏,炙甘草(各二分),青皮(炒),檳榔(五分),通草(三分),桂皮(一錢)。
煎好後,飯前溫服。
五香湯,也就是五香連翹湯,去掉射干、大黃、升麻、連翹,加入人參、犀角。如果用於治療腫瘍還可以,可以藉助其藥性走竄的特性來攻散毒素,使其不蔓延。如果用於治療潰瘍,雖然也加入了人參、黃耆、甘草等補氣的藥物,但是走散太過,會犯下仲景(醫聖張仲景)所說的“已經發汗又再次發汗,已經攻下又再次攻下,重傷虛弱”的禁忌,不可不謹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