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16)

1. 腫瘍

三曰燥邪傷肝為瘡瘍。經云:木不及曰委和,上商與正商同,其病支發癰腫瘡瘍,邪傷肝也。又云:陽明司天,燥淫所勝,民病瘍瘡痤癰,病本於肝是也。

四曰濕邪瘡瘍。經云:太陰司天,濕氣變物,甚則身後癰。又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於中,流散於外是也。

〔丹〕《精要》第一論曰:凡有此病,未要辨問是癰是疽,是虛是實,是冷是熱,首先便服內托散、五香連翹湯,宜泄毒氣。又云:內托散、五香連翹湯、沉麝湯等諸方,不冷不熱,不問老幼少壯,陰陽虛實,多服為妙。

夫癰疽瘡癤,臟腑陰陽,有淺深虛實冷熱,用藥有補瀉溫涼,老幼少壯,其稟受厚薄,形志苦樂,隨年歲而增損,奈何欲以不冷不熱四五方而通治之,又多服為妙,此不能無疑者也。學者當審經絡,察病機而處治,豈可仗此為通治之法。

〔丹〕東陽李兄,年逾三十,形瘦膚厚,連得憂患,又因作勞,且過於色,忽左腿外廉側上發一紅腫,其大如慄。一醫聞其大腑堅實,與承氣湯二帖下之,不效。又一醫,教與大黃、硃砂、生粉草、麒麟竭,又二三帖,半月後召予視之。曰:事去矣。

又一李兄,四十餘,面稍白,神甚勞,忽脅下生一紅腫如桃,一人教用補劑,眾笑且排,於是以流氣飲、十宣散雜進之,旬余後,召予視之。予曰:非惟不與補劑,抑且多得解利,氣血俱憊難矣。已而果然。

此二者,皆由不預防本經少陽少血,遽猛浪用大黃攻裡而死之者也。

一男子,年近六十,形素肥,初夏於左膊外廉側生一核,方圓二寸余,不甚痛。召予治,診其脈息,緩大而弱。予曰:此因憂悶而生,當氣升散之時,須急與人參膏五六斤,又看作何應。病家召他外科,以十宣散五六帖而瘡甚。予曰:此大虛也,勿以輕小視之。病家不信,一外科仍以十宣散進之,又五六帖,瘡平陷,出清水而死。此可為因虛而生癰疽者之例。

胡經歷女及笄,性急而形實,未許嫁,厚味積毒已深,髀骨中痛者年餘,醫以氣藥雜治之,愈而復發。至秋冬令,忽大痛發熱,醫者方悟髀樞穴上生附骨疽,在外廉側少陽之分,其厚味性急自若,自首至尾,悉是五香湯、十宣散,服至瘡潰,猶與五香湯者月餘,忽一日惡寒發熱膈滿,醫者不悟升散太多,陰血已絕,孤陽狂越於上,猶恨服五香飲欠多,致膈間有滯,大服以進,一夕喘汗而死。

此二者,由不預防本經少陽血少,遽猛浪用十宣、五香表散而死之者也,可不戒哉。

〔《靈》〕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小針能取之乎?岐伯曰:聖人不能使化者為之,邪不可留也。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臾之得也。

白話文:

腫瘤

三、燥邪侵犯肝臟導致的瘡瘍

《黃帝內經》說:「肝木的功能不足叫做『委和』,它的症狀和一般的肝病相似,會引發肢體出現癰腫瘡瘍,這是因為邪氣侵犯了肝臟。」又說:「陽明主導天氣,如果燥邪過於盛行,民眾會出現瘡瘍、痤瘡、癰腫等疾病,這些疾病的根源都在於肝臟。」

四、濕邪導致的瘡瘍

《黃帝內經》說:「太陰主導天氣,濕氣會影響萬物,嚴重時會導致身體後背出現癰腫。」又說:「太陰之氣過於旺盛,會導致火氣內鬱,在身體內部產生瘡瘍,然後向外擴散。」

〔丹溪心法〕《精要》第一篇說:凡是遇到這種疾病,不要急著辨別是癰還是疽,是虛證還是實證,是寒證還是熱證,首先要服用內托散、五香連翹湯,以疏泄毒氣。又說:內托散、五香連翹湯、沉麝湯等方劑,藥性不寒不熱,不論老幼少壯,陰虛陽虛,多服用都是好的。

癰疽瘡癤,它們發生的部位在臟腑陰陽,有深淺虛實寒熱的區別,用藥也有補瀉溫涼的不同,老年人、年輕人、體質強弱,所承受的藥力各不相同,性格快樂或憂愁,都隨著年齡而有差異,怎麼可以用不寒不熱的四五個方子就想全部治好呢?還說多服用為好,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學醫的人應該仔細研究經絡,觀察疾病的機理,然後再對症下藥,怎麼可以依賴這些方子作為通用的治療方法呢?

**〔丹溪心法〕**東陽的李先生,三十多歲,身材瘦弱,皮膚較薄,因為憂愁加上勞累,又過度縱慾,忽然左腿外側上方長了一個紅腫,像栗子一樣大。一位醫生聽說他大便不通,就開了兩劑承氣湯來瀉下,沒有效果。另一位醫生,讓他服用大黃、朱砂、生甘草、麒麟竭,又服了兩三劑,半個月後請我去看病,我說:這個病已經難以治癒了。

另一位李先生,四十多歲,面色有些白,精神過於疲勞,忽然脅下長了一個紅腫像桃子一樣大,有人讓他用補藥,大家嘲笑他,於是用了流氣飲、十宣散等雜藥,十多天後,請我去看病,我說:不應該用補藥,反而用了太多解表的藥,氣血都已經衰竭,很難治癒了,結果果然如此。

這兩個人的病,都是因為沒有預先想到病變來自足少陽膽經的氣血不足,就猛烈地用大黃攻下,最後導致死亡。

一位男子,快六十歲了,身體原本肥胖,初夏時在左邊肩膀外側長了一個核,大約兩寸多,不是很痛。請我去治療,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是緩大而無力。我說:這是因為憂愁悶悶不樂導致的,應該在氣機升散的時候,趕快給他服用五六斤的人參膏,再看情況如何。病人家找了其他外科醫生,用了五六劑十宣散,結果瘡腫更加嚴重。我說:這是大虛的病,不要輕視它。病家不相信,外科醫生仍然用了十宣散,又服了五六劑,瘡腫竟然塌陷,流出清水,最後死了。這是一個因為虛弱而產生癰疽的例子。

胡經歷的女兒,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紀,性格急躁,體格健壯,還沒有訂婚,因為飲食過於油膩已經累積了很深的毒素,大腿骨裡面疼痛了一年多,醫生用理氣藥來治療,時好時壞。到了秋冬季節,忽然劇痛發熱,醫生才明白是在大腿骨關節處生了附骨疽,位置在腿外側屬於少陽膽經的部位。她仍然像之前一樣喜歡油膩食物,性格急躁,從頭到尾,醫生都讓她服用五香湯、十宣散,直到瘡腫潰破,還是讓她服用五香湯一個多月,忽然有一天,她開始發冷發熱,感到胸膈脹滿,醫生沒有意識到是疏散的藥用得太多了,導致陰血已經耗盡,陽氣虛浮在上面,還怪五香飲服用的不夠多,導致胸膈有停滯,就大量服用,結果一個晚上就喘氣流汗而死了。

這兩個人的病,也是因為沒有預先想到病變來自足少陽膽經的氣血不足,就猛烈地用十宣散、五香散來解表,最後導致死亡,能不引以為戒嗎?

**〔《靈樞》〕**黃帝問:病發生的時候,有喜怒無常、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運行不暢等情況,於是就發生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就會化為膿,可以用小針把膿取出來嗎?岐伯說:聖人也不能把不該化膿的變成化膿,邪氣不可停留啊。所以兩軍對峙,旗幟對望,在野外擺開白刃的戰場,這不是一天就能決定的。能夠讓百姓遵守法令,士兵沒有在白刃下喪命的危險,也不是一天就能教導出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