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14)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14)
1. 腫瘍
〔海〕治發背秘法。李北海云:此方神授,極奇秘。以甘草三大兩,生搗別篩末,大麥面九兩,於一盤中相和,攪令勻。取上好酥少許,別捻入藥令勻,百沸水搜和如餅劑,方員大於瘡一分,熱敷腫上,以油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者膿水自出,未成者腫便內消。
〔丹〕隔皮取膿法,治諸般腫毒。
驢蹄(細切,一兩,炒),蕎麥麵(一兩),白鹽(半兩),草烏(四錢,去皮)
上為末,水調作餅子,慢火炙黃,出火毒,研。米醋調成膏,用白紙攤貼患處,毒自毛竅而出,其腫自退。
〔《保》〕,治瘡瘍焮腫木硬,,針頭散,。
上以蟾酥、乳香各一錢,同研勻細,以兒乳汁和如泥,入磁石盒收之,幹不妨。每用以唾調撥少許於腫處,上以膏藥貼之,毒氣自消,雖然有瘡亦輕。
〔《濟》〕,萬應針頭丸,治一切腦背疽,惡毒大瘡欲死者,一粒即愈。
麝香(二錢),血竭(三錢,如蠟者用,散者不用,非真),輕粉(三錢),蟾酥(三錢,舌試辣者),硇砂(三錢),片腦(一錢),蜈蚣(一對,全用)
上為極細末,煉蜜和丸,為劑。如瘡有頭者,用針頭挑破,微有血出。將藥一黍米大,放挑開瘡內,上用紙花周圍唾津濕,貼瘡上,不過時刻,即愈。如兩腋見無頭瘡,即是暗疔,即將兩手虎口內白土紋,用針挑破,如前法用藥封蓋。忌雞鵝酒濕面一切發熱之物。
〔子和〕一省掾背項常有痤癤,愈而復生。戴人曰:太陽血有餘也,先令湧泄之,次於委中排針出紫血,病更不復作也。予男袞,常喜熱火烘灼其背及兩足,又食自死肉,久而兩足常生癤毒,愈而復生者半年餘。予以清涼飲子下之,得紫黑血積於便中去者,月餘其癤毒頓除,是知積熱毒致癰腫者如此。
李世英患疽,數日後根腳開大,或腹疼泄瀉,手足常冷,脈沉微細,或自汗出,急用姜附之藥,甚者於臍下關元著艾三五百壯,待手足溫,泄瀉止,飲食知味,方可為喜。
〔《精》〕憤郁不遂志欲之人,多犯此疾。
〔無〕癰疽瘰癧,不問虛實寒熱,皆由氣鬱而成。經云:氣宿於經絡,與血俱澀而不行,壅結為癰疽,不言熱之所作,而後成癰者,此乃因喜怒憂思有所鬱而成也。
遠志酒治七情內郁成癰疽。(方見虛實條。)
〔《精》〕,獨勝散,治癰疽皆緣血滯氣凝而致者。
香附子(去毛令淨,以生薑汁淹一宿,焙乾,研極細)
上無時,以白湯調二錢服之。又云:疽疾多因怒氣得之。若有此疾,必多怒,但服香附,進食寬氣自有效。
〔丹〕獨勝散治氣鬱血滯,而諸瘡愈後,常服半年尤妙,此皆施於體實氣鬱之人。予見吳兄厚味氣鬱,而形實性重,年近六十,患背疽。醫與他藥皆不行,惟香附末飲之甚快,始終只此一味,腫潰恃此以安,然此等體實而又病實乃瘥,千百而一見者也。每思香附,經不言有補,惟不老湯一方,乃言於老人有益。
白話文:
腫瘍
[海] 治療背部疔瘡的秘方。李北海說:這個方子是神仙傳授,非常神奇秘密。用甘草三大兩,新鮮搗碎後篩成細末,再與九兩大麥麵粉混合,放在盤子中攪拌均勻。取少許上好的酥油,另外捏入藥粉中攪拌均勻,然後用剛燒開的熱水和成餅狀,餅的大小要比瘡大一分。趁熱敷在腫脹處,用油紙隔開保持通風,冷了就換新的。已經化膿的,膿水會自己流出;還沒化膿的,腫脹就會消退。
[丹] 隔著皮膚取膿的方法,治療各種腫毒。
驢蹄(切細,一兩,炒過),蕎麥麵(一兩),白鹽(半兩),草烏(四錢,去皮)。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成餅狀,用小火烤黃,去除火毒後,再研磨成粉末。用米醋調成膏狀,攤在白紙上貼在患處,毒素就會從毛孔排出,腫脹也會自然消退。
[《保》] 治療瘡瘍紅腫發硬,用針頭散。
用蟾酥、乳香各一錢,一起研磨成細末,用嬰兒的乳汁調和成泥狀,裝在磁盒裡保存,乾燥也沒關係。每次取少量用口水調和後塗抹在腫脹處,再貼上膏藥,毒氣就會消散,即使有瘡也會減輕。
[《濟》] 萬應針頭丸,治療各種腦後背部的疔瘡,惡性大瘡快要死的人,吃一粒就會好。
麝香(二錢),血竭(三錢,像蠟一樣的才用,散粉狀的不用,不是真的),輕粉(三錢),蟾酥(三錢,舌頭舔有辣味的才是),硇砂(三錢),冰片(一錢),蜈蚣(一對,全部用)。
把上面的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藥丸。如果瘡已經有膿頭,用針挑破,微微出血。把藥丸像米粒大小放入挑開的瘡口內,再用浸濕口水的紙花貼在瘡的周圍,不超過一會兒就會痊癒。如果兩腋下發現沒有膿頭的瘡,就是暗疔,將兩手虎口內的白色紋路用針挑破,用相同的方法上藥封蓋。忌吃雞、鵝、酒、濕麵等一切會使身體發熱的食物。
[子和] 有個官員背部經常長痤瘡,好了又復發。戴人說:這是太陽經血氣過多的緣故,應該先讓它發洩出來,然後在委中穴刺出血,病就不會再犯了。我的兒子叫袞,經常喜歡用熱火烘烤背部和雙腳,又吃自己死去的肉,時間久了,兩腳常常長疔瘡,好了又復發,超過半年。我給他喝清涼的藥湯,從大便中排出了紫黑色的血塊,一個多月後他的疔瘡就完全好了,由此可知,積熱毒導致癰腫就是這樣。
李世英患疔瘡,幾天後根部開裂變大,有時會腹痛腹瀉,手腳經常冰冷,脈搏微弱,或者自己會流汗。要趕緊用薑附的藥,嚴重的話要在肚臍下的關元穴艾灸三五百壯,等手腳溫熱,腹瀉停止,能感覺到食物的美味時,才能說是好轉。
[《精》] 經常感到憤怒、鬱悶、不順心的人,容易得這種病。
[無] 癰疽、瘰癧,不論是虛證還是實證,寒證還是熱證,都是因為氣鬱造成的。《黃帝內經》說:氣積存在經絡中,與血液一起滯澀不行,阻塞凝結就成了癰疽,並沒有說是熱引起的,後來才形成癰,這是因為喜怒憂思等情緒鬱結造成的。
用遠志酒治療因七情內傷鬱結而成的癰疽。(藥方在虛實條)。
[《精》] 獨勝散,治療癰疽是因為血瘀氣滯造成的。
香附子(去掉毛,用生薑汁浸泡一個晚上,烘乾,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不拘時間,用白開水調和兩錢服用。又說:疔瘡大多是因為生氣引起的,如果有這種病,必定是經常生氣,只要服用香附,促進食慾、寬暢氣機自然有效。
[丹] 獨勝散治療氣鬱血滯,而且各種瘡瘍痊癒後,經常服用半年效果更好,這都是給體質強壯、氣鬱的人用的。我看到吳兄因為飲食肥膩而氣鬱,而且體格強壯、性情暴躁,年近六十,患了背疽。醫生給他用其他藥都不管用,只有服用香附粉末非常有效,從始至終都只用這一味藥,腫脹破潰後靠它來平安。但是這種體質強壯又病症實在的病才能好,一千個病人中也難得見到一個。每次想到香附,古書沒有說它有補的作用,只有不老湯這個方子,說對老年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