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9)
卷之十八·心小腸部 (9)
1. 腫瘍
上細末,每服二大錢,酒一盞,乳香一塊,煎至七分,去渣服。
〔海〕黃耆湯與四物相和,亦名托裡湯,血氣齊補也。
黃耆四物湯
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芍藥,甘草,生薑,當歸,地黃,川芎,多加金銀花煎服。
〔《本》〕,內固黃耆湯
綿黃耆,人參(各半兩),
上細末,入真生龍腦一錢,研細,生藕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溫熱水下,加至四十丸,日三服。
〔丹〕五八嬸年六十歲,背上瘡,脈洪大數,午後惡寒發熱,食少。
連翹,黃耆(生,二錢),人參(二錢),陳皮,茯苓,五分),砂仁(三錢),甘草(炙),白朮(一錢),
分十帖煎服。
上方皆以黃耆為君,甘草、歸、參為佐,乃實內補虛之中兼托裡也。
〔《精》〕,阿膠飲子
明阿膠(炒如珠),粉草(各一兩),橘紅(半兩),
上㕮咀,分作三服,再服以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
又方,牛膠飲,截癰疽惡瘡發險處,服之使毒氣不攻於內。
牛膠(通明者,四兩),用酒一碗,入膠內重湯煮溶透,攪勻傾出,更浸酒,隨意飲,能飲者以醉為度,此法活人甚多。
又方,黃礬丸,服過一兩以上,無不取效,最止疼痛,不傷臟腑,活人不可勝數。
白礬(一兩),黃蠟(半兩),
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五十丸,溫酒送下。如未破已消,已破即合,一日服百粒,則有效。能防毒氣內攻,尤能護膜始終,須服半斤,瘡愈後服之尤佳。治蛇咬溶化白礬,乘熱滴傷處,痛即止。一方用明礬飛過研細,以雞子二個取清,調礬末稀稠如糊,用無灰陳好酒,放開服之。
膿未成者即消,已成膿者從大小便出,神效,累驗,其功大勝黃礬丸。
國老膏,治一切癰疽,能消腫逐毒,使毒不內攻,其效不可具述。
甘草大者二斤,槌碎,河水浸一宿,揉令漿汁濃,去盡筋滓,再用絹濾,過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用器收之,每服一二匙,無灰酒或白湯亦可。曾服燥藥丹劑者,亦解之。(《本事方》每甘草一斤分作三服,溫酒調下,今云一二匙恐力少也。)
遠志酒,治一切癰疽發背,癤毒惡候,浸有死血,陰毒在中則不痛,敷之即痛;有憂怒等氣積而內攻,則痛不可忍,敷之即不痛;或蘊熱在內,熱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必清涼;或氣虛血冷,潰而不斂,若七情內郁,治之必愈。
遠志(不以多少,泔浸,捶去心),為末,酒一盞,調末三錢,澄清飲之,以滓敷於患處。
忍冬酒,初發便當服此。或貧乏中,或居鄉僻田夫野老,百發百中。
忍冬藤(生取一把,以葉入砂盆研爛,入酒少許,調和得所,塗敷四圍,中心留一口,又取五兩,用木槌碎,不犯鐵器)甘草(一兩,生,銼)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大錢(約6-10克),用一杯酒加入一塊乳香,一起煎煮至七分(約剩70%)時,去掉藥渣服用。
黃耆湯與四物湯合用,又名托裡湯,能同時補益氣血。
黃耆四物湯
使用人參、黃耆、白朮、茯苓、芍藥、甘草、生薑、當歸、地黃、川芎,多加金銀花一起煎服。
內固黃耆湯
使用綿黃耆、人參各半兩(約15克),將藥材磨成細末,加入真生龍腦一錢(約3克),再研磨細勻,用新鮮藕汁調和成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水送服,可逐漸加至四十丸,每天服用三次。
一個五十八歲的老婦人,背上長瘡,脈象洪大且快,下午感到畏寒發熱,食慾不振。
使用連翹、生黃耆(兩錢,約6-10克)、人參(兩錢,約6-10克)、陳皮、茯苓(五分,約1.5克)、砂仁(三錢,約9克)、炙甘草、白朮(一錢,約3克),分成十帖煎服。
以上方劑都以黃耆為主藥,甘草、當歸、人參為輔助藥,目的是在補益虛弱的同時,幫助瘡毒外透。
阿膠飲子
使用炒至如珠子大小的明膠、粉甘草各一兩(約30克),橘紅半兩(約15克),將藥材稍作搗碎,分成三份服用,每次取一份加水一杯,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
另一個方子,牛膠飲,可以阻斷癰疽惡瘡在危險部位發作,服用後能使毒氣不向內侵犯。
使用透明的牛膠四兩(約120克),用一碗酒放入膠內,隔水加熱至完全融化,攪拌均勻後倒出,再浸入酒中,隨意飲用,能喝的人以喝醉為度。這個方法救活了很多人。
另一個方子,黃礬丸,服用超過一兩(約30克)以上,沒有不見效的,最能止痛,且不傷害臟腑,救人無數。
使用白礬一兩(約30克),黃蠟半兩(約15克),將藥材和勻製成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加至五十丸,用溫酒送服。如果瘡未破潰,可以消散;如果已破潰,則能使其癒合。一天服用一百丸,就能見效。此方能預防毒氣向內侵犯,尤其能保護瘡周圍的皮膚,必須服用半斤(約250克),瘡癒後繼續服用效果更佳。治療蛇咬傷,可用溶化的白礬趁熱滴在傷口處,疼痛立即停止。另一個方子,用明礬研磨成細末,用兩個雞蛋取蛋清,調成如糊狀,用沒有雜質的陳年好酒送服。
膿還沒形成的能使之消散,膿已形成的則能從大小便排出,效果極佳,多次驗證有效,其功效遠勝於黃礬丸。
國老膏,能治療一切癰疽,能消腫排毒,使毒氣不向內侵犯,其功效無法全部詳述。
使用較大的甘草二斤(約1000克),搗碎後用河水浸泡一晚,揉搓至漿汁濃稠,去除所有筋膜雜質,再用絹布過濾,放入銀石器中用小火熬成膏狀,裝入容器保存。每次服用一到二匙,用無灰酒或白水送服。曾經服用燥熱藥物的人,也可以用此膏來解毒。(《本事方》中記載每斤甘草分成三次服用,用溫酒調服,而這裡說一兩匙,恐怕藥力不足。)
遠志酒,能治療一切癰疽發背、癤毒等惡疾,如果皮膚有死血積聚,陰毒在內則不會感到疼痛,敷上此藥則會疼痛;如果因憂愁、憤怒等情緒積聚而向內侵犯,則會痛到無法忍受,敷上此藥則不痛;如果體內蘊積熱毒,熱到手無法靠近,敷上此藥則會感到清涼;如果氣虛血冷,瘡口潰爛不收口,此方也能治癒。總之,如果是由於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內郁所導致的疾病,使用此方必定能治好。
使用遠志(不拘多少,用淘米水浸泡後,去除心),磨成粉末,用一杯酒,將三錢(約9克)藥末調勻,澄清後飲用,用藥渣敷在患處。
忍冬酒,在初發病時就應該服用此方。即使是貧困的人,或者居住在偏遠鄉村的農夫,使用此方也能百發百中。
使用新鮮的忍冬藤一把(連葉一起放入砂盆中搗爛,加入少許酒調勻,塗敷在瘡的四周,中心留一個口子),再取忍冬藤五兩(約150克,用木槌搗碎,避免使用鐵器),甘草一兩(約30克,生用切碎),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