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1)

1. 下血

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三盞,煎一盞,食後溫服。

〔丹〕婦人年六十,性多沉怒,大便下血,十餘年不止,食減形困,心搖動,或如煙燻,情性極惡,早起面微浮急。此時便血尤未盡絕,中間若得一二日不來,則意思稍清,但遇稍不如意事,則血復作,百法不治。左三部脈浮大,稍重手則無,久取之又似滯澀,而至數不勻,右三部沉澀細弱,寸脈沉絕。

予謂氣鬱生涎,涎郁胸中,清氣不升,經脈壅遏不降,心血絕少,不能自養,所以有如熏之狀。非開涎不足以行氣,非氣行則血不能歸隧道,以壯脾為君,諸藥佐之。遂以二陳湯加酒紅花、升麻、當歸身、酒黃連、青皮、貝母、澤瀉、黃耆、人參、白朮、酒芍藥,每帖生附子一小片煎服,四帖後血止。遂去附子,加乾葛、牡丹皮、山梔子,而如熏之狀亦除去。

又於前方加縮砂、炒神麯、熟地、木香,倍參、術,服半月而全愈。

治下血。蒼朮、地黃,同擂細末為丸,不用鐵器。

〔《玄》〕大便下血曰腸風,切勿止澀,究其本末症狀,先清其表,後攻其里,其血自止。如脈洪大,宜後方四物合解毒湯調治。(解毒湯方見發熱。)

〔《本》〕治腸風瀉血。

牽牛(五兩),牙皂(三兩,不蛀者,捶碎)

上二味水浸三日後,除皂角不用,將酒一升煮,令乾焙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溫酒送下,空心日午夜臥各一服。或轉下黃物,不妨。病可後,每日常服五丸,飯飲送下。

〔潔〕,黃連湯,治大便後下血,腹中不痛者,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五錢),甘草(炙,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

芍藥黃連湯,治大便下血,腹中痛者,謂熱毒下血。

芍藥,黃連,當歸(各半兩),大黃(一錢),淡桂(五分),甘草(炙,二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煎。如痛甚者,調木香、檳榔末一錢服之。

〔垣〕夫腸澼者,為水穀與血,另作一泒,如𣹜桶湧出也。夏濕熱太甚,正當客氣盛,而主氣弱,故腸澼之病甚也,以,涼血地黃湯,主之。

黃柏(去皮),知母(炒。各一錢),青皮(炒),槐子(炒),當歸,熟地(各五分),

上㕮咀,俱作一服,水一盞,煎七分溫服。如小便澀,臍下悶,或大便前後重,調木香、檳榔細末各半錢,稍熱於食前空心服。如裡急後重,又不去者,當下之。如腹中動搖有水聲,而小便不調者,停飲也,診是何臟,以去水飲藥瀉之。假令脈洪大,用瀉火利小便之類是也。

如胃虛不能食,而大渴不止,不可用淡滲之藥止之,乃胃中元氣少故也,與七味白朮散補之。(方見消渴。)如發熱惡熱煩躁,大渴不止,肌熱不欲近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或無目痛鼻乾者,非白虎湯症也,此血虛發躁,當以黃耆一兩,當歸二錢,㕮咀。水煎服。如大便秘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利之則必致病重,反鬱結不通,以升陽除濕防風湯升其陽,則陰氣自降矣。

白話文:

[下血]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一份,加入三碗水煎煮成一碗,飯後溫服。

[案例]

有一位六十歲的婦人,性情容易憤怒,大便帶血,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多年都沒好轉。她食慾下降,身體虛弱,心悸,感覺像被煙燻一樣,情緒非常暴躁,早上起床臉色微腫且緊繃。這時候她大便出血的情況仍然沒有完全停止,如果中間有一兩天沒有出血,心情就會稍微好一點,但只要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再次出血,用了很多方法都沒辦法治好。把脈後發現,左手寸關尺三部脈象浮大,輕按有感覺,稍重按就感覺不到,持續按壓又感覺脈象遲滯不順,而且脈搏跳動的次數也不均勻。右手寸關尺三部脈象沉澀細弱,寸脈更是沉弱到幾乎摸不到。

我認為這是因為氣機鬱結產生痰涎,痰涎鬱積在胸中,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導致經脈壅塞而不通暢,心血嚴重不足,無法滋養自身,所以才會感覺像被煙燻一樣。如果不化痰就無法疏通氣機,如果氣機不通暢,血液就無法回歸正常的脈絡。所以要以健脾為主,其他藥物為輔助。因此我開了二陳湯,並加入了酒紅花、升麻、當歸身、酒黃連、青皮、貝母、澤瀉、黃耆、人參、白朮、酒芍藥,每帖藥方加入一小片生附子煎服,服用了四帖後,出血就停止了。然後去掉附子,加入乾葛、牡丹皮、山梔子,像被煙燻的感覺也消除了。

接著,我在原來的藥方中又加入了縮砂、炒神麯、熟地、木香,並將人參和白朮的用量加倍,服用半個月後就完全康復了。

治療下血的方法

蒼朮和生地黃一起研磨成細末製成藥丸,製藥過程中不要使用鐵器。

[《玄》]

大便帶血稱為腸風,切記不要只用收澀止血的方法,要深入了解病因和症狀,先治療外在的症狀,再治療內在的病因,這樣血自然就會停止。如果脈象洪大,適合使用後面的四物湯合併解毒湯來調治。(解毒湯的藥方在發熱的章節中)。

[《本》]

治療腸風瀉血的方法:

牽牛子(五兩),皂角(三兩,選擇沒有蟲蛀的,搗碎)。

將以上兩味藥材用水浸泡三天後,取出皂角不用,將牽牛子用一升酒煮乾,然後焙乾磨成粉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七丸,用溫酒送服,早晨空腹、中午、晚上睡前各服一次。如果服用後排泄出黃色物體是正常的。病情好轉後,每天服用五丸,吃飯喝水時送服。

[《潔》]

黃連湯,治療大便後出血,腹部不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屬於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五錢),炙甘草(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芍藥黃連湯,治療大便帶血,腹部疼痛的情況,這種情況屬於熱毒下血。

芍藥、黃連、當歸(各半兩),大黃(一錢),淡桂(五分),炙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服用。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木香和檳榔粉末各一錢混合服用。

[《垣》]

腸澼是指水和穀物與血液混合,就像水桶倒出一樣湧出。夏天濕熱太盛,外界的邪氣強盛,而自身的正氣虛弱,所以腸澼的病情會比較嚴重,可以用涼血地黃湯來治療。

黃柏(去除外皮),知母(炒,各一錢),青皮(炒),槐子(炒),當歸,熟地(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一份,加入一碗水煎煮成七分溫服。如果小便不暢,肚臍下方感到悶脹,或是大便前後有便意卻難以排出,可以加入木香和檳榔粉末各半錢,稍微加熱後在飯前空腹服用。如果感覺裡急後重,大便又排不出來,就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腹部有水聲,小便也不順暢,這是體內有停飲,應該診斷是哪個臟腑出了問題,然後用祛除水飲的藥物來瀉之。例如脈象洪大,就應該使用瀉火利水的藥物。

如果胃虛弱,無法進食,卻又非常口渴,不可以只用淡滲的藥物來止渴,這是因為胃中的元氣不足,應該用七味白朮散來補益。(藥方在消渴的章節中)。如果發燒怕熱,煩躁不安,非常口渴,身體發熱不想穿衣服,脈象洪大,按壓下去感覺無力,或者沒有眼睛痛、鼻子乾燥的症狀,這並不是白虎湯的適應症,而是血虛發躁,應該用黃耆一兩,當歸二錢,將藥材切碎,用水煎服。如果大便乾燥阻塞,或是有裡急後重的感覺,頻頻跑廁所卻無法排便,或是有少許白色膿液,或是少量血液,切記不要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如果用瀉下的方法,病情一定會加重,反而會導致氣機鬱結不通暢,應該用升陽除濕防風湯來升發陽氣,這樣陰氣自然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