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8)

1. 咳唾血

至六月間,精神愈困,飲食減少,形體羸瘦,或咳或唾,經血極多,請予治之,具說前由。診其脈浮數七八至,按之無力。予曰:不救矣。或曰:何為不救?予曰:血之與汗,異名同類。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金匱要略》云: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今肺氣已虛,又以辛藥瀉之,重虛其肺,不死何待。

藏氣法時論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以辛瀉之,蓋不知《內經》之旨。仲景云:醫術淺狹,懵然不知病源,為治乃誤,發汗吐下之相反,其禍至速。世人但務彼翕習之榮,而莫見此傾危之習,惟明者居然能護其本,近取諸身,夫何遠之有焉。其僧不數日果亡。

白話文:

到了六月的時候,這個人精神越來越差,食慾也減少了,身體變得非常消瘦。他有時候會咳嗽,有時候會吐口水,而且月經量非常多,所以來請求治療,並且詳細說明了之前的情況。我診斷他的脈象,發現脈搏浮在表面且跳動很快,一分鐘有七八次,但是按下去卻感覺沒有力氣。我說:「這個人沒救了。」有人問:「為什麼沒救了?」我說:「血和汗,雖然名字不同,但是性質是相同的。如果大量出汗,身體就會缺少血;如果大量失血,身體就會不出汗。《金匱要略》中說:肺痿這種病,是怎麼得來的呢?醫聖張仲景說:有的是因為大量出汗,有的是因為吃了瀉藥,導致身體的津液大量流失而造成的。現在這個人的肺氣已經虛弱了,又用辛辣的藥物來瀉他,更加重了肺的虛弱,這樣不死還等什麼呢?

《藏氣法時論》中說:肺氣喜歡收斂,所以要趕快吃酸味的食物來收斂它,用酸味來補養它,用辛辣味來瀉它,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內經》的真正含義。張仲景說:醫術淺薄的人,糊里糊塗地不知道病因,用錯了治療方法,使用發汗、催吐、瀉下這些相反的方法,會很快帶來災禍。世人只追求那些一時的虛榮,卻看不到這種危險的習慣。只有聰明的人才能保護自己的根本,從自身尋找原因,哪裡還需要舍近求遠呢?這個僧人沒過幾天果然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