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7)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7)
1. 咳唾血
〔《本》〕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滿悶不食,,扁豆散,。
扁豆,生薑(各半兩),枇杷葉(去毛),半夏,人參,白朮(各一分),白茅根(三分),
上銼,水三升,煎一升,去渣,下檳榔末一錢,和勻,分四服,不拘時候。
〔《千》〕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方。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又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如杏仁一枚,日夜六七服,漸次增加。
上後二方生薑多,肺虛及汗多亡陽與血下便者,忌用。
〔《素》〕少陰所謂咳唾則有血者,陽脈傷也。(脈解篇)
運氣,咳唾血有二:
一曰熱傷肺。經云: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民病唾血。又云:少陽司天,火淫所勝,病咳唾血。治以鹹寒是也。
二曰濕傷腎。經云: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咳唾則有血,治以苦熱是也。
〔丹〕治咯血。用白芨一兩,藕節半兩,為細末,每一錢,湯調服,神效。或云芨下咽至血竅,則竅為芨末填而血止也。
〔《山》〕咯血。新棉灰半錢,酒調下。
針灸唾嗽血毒,取足少陰一經。經云:腎足少陰之脈是動,則病咳唾有血。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
〔東〕吐血內損:地五會(三分,灸五壯),魚際(五分瀉),尺澤(一寸補)
〔《甲》〕唾血時寒熱,瀉魚際,補尺澤。唾血振寒,嗌乾,太淵主之。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地五會灸。胸脅脹滿,咳逆上氣呼吸及唾濁沫膿血,庫房主之。
〔《外》〕治上氣唾膿血,灸兩乳下黑肉際,各一十壯。
〔仲〕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此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虛為肺痿,數實,為肺癰。
上肺痿唾膿血治法,散見本門諸方。若肺痿,但唾涎沫無膿血者,見咳嗽門。
肺脈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瘜肉不通。(經云:急者多寒。全文見治虛實法。)
〔《素》〕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吐血。(王注云:肺虛極則咯逆故唾血。脈要精微篇)
〔《脈》〕唾血,脈緊強者死,滑者生。
手少陰筋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成伏梁唾膿血者,死不治。(全文見筋,伏梁心之積,在臍上。)
心脈微緩,為伏梁在心,唾血。(全文見虛實法。)
〔羅〕肺痿辨,華嚴寺何上座,年未四十。四月間,因澡浴大汗出,還寺剃頭傷風寒,頭疼,四肢困倦,就市中撮取通聖散服之,又發汗。頭疼少減,再日復作,又以前藥發之,汗數次,四肢添勞重,喘促自汗惡風,咳而有血,懶於言語,飲食減少。求醫治之,與藥又多以生薑為引。
白話文:
咳血
- 《本草》:治療長期咳嗽、咳血,導致肺臟虛弱,以及吐白色痰液、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使用扁豆散。
扁豆、生薑(各半兩)、枇杷葉(去除絨毛)、半夏、人參、白朮(各一分)、白茅根(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三升水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再加入檳榔粉末一錢,攪拌均勻,分四次服用,不限時間。
- 《千金方》:治療氣喘咳嗽、呼吸急促,喉嚨有異物感,咳血的方劑。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糖、蜂蜜(各一升)、豬油(二合)。
將以上五種藥材,先用豬油煎煮杏仁至呈現黃色,取出後用紙擦乾淨,搗成膏狀。再加入薑汁、蜂蜜、糖等一起煎煮,製成丸藥,每次服用如杏仁大小的丸藥一枚,早晚服用六七次,可以逐漸增加劑量。
以上兩個方劑都使用了大量的生薑,對於肺虛、多汗、陽氣虛脫以及便血的人,不宜使用。
- 《素問》:少陰經脈所說的咳血,是因為陽脈受到損傷。(出自《脈解篇》)
從運氣學角度來看,咳血的原因有兩種:
一種是熱邪傷肺。如《內經》所說:少陰司天時,熱邪過盛,人們會出現咳血的症狀。又說:少陽司天時,火邪過盛,也會導致咳血。治療方法是使用鹹寒性質的藥物。
另一種是濕邪傷腎。《內經》說:太陰司天時,濕邪過盛,會出現咳血的症狀,治療方法是使用苦熱性質的藥物。
-
《丹溪心法》:治療咳血,用白芨一兩、藕節半兩,磨成細末,每次用一錢,用湯藥調服,效果很好。有人說白芨能順著咽喉到達出血的部位,用白芨粉末將其填塞止血。
-
《醫壘元戎》:治療咳血,將新棉花燒成灰,取半錢,用酒調服。
-
針灸可以治療咳血的症狀,取足少陰腎經的穴位。經脈說:腎經的氣血如果出現異常,會導致咳嗽咳血。需要根據虛實寒熱的情況選取合適的穴位。
-
《東垣試效方》:治療內傷吐血,針灸地五會穴(三分深,灸五壯),瀉魚際穴(五分深),補尺澤穴(一寸深)。
-
《甲乙經》:咳血時伴有寒熱,可以瀉魚際穴,補尺澤穴。咳血並發冷顫,咽喉乾燥,可以針灸太淵穴。內傷導致的咳血,身體瘦弱,沒有光澤,可以灸地五會穴。胸脅脹滿,咳嗽、呼吸困難,並且咳出膿血痰液,可以針灸庫房穴。
-
《外台秘要》:治療氣喘並咳出膿血,灸兩乳下方的黑肉邊緣處,各灸十壯。
-
《傷寒論》:寸口脈象呈現數脈,病人咳嗽,口中吐出渾濁的痰液和泡沫,這是肺痿的病症。如果口中乾燥,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脈象反而呈現滑數,這是肺癰的病症。咳出膿血,脈象呈現數而虛,這是肺痿,如果脈象呈現數而實,這是肺癰。
以上關於肺痿咳出膿血的治療方法,散見於各方。如果患上肺痿,只是吐出痰液而沒有膿血,可以參見咳嗽部分的治療方法。
肺脈微弱而急促,這是肺有寒熱的表現,會導致疲倦、咳嗽、咳血,並且會牽引腰背和胸部疼痛,可能還有鼻息肉堵塞。(《內經》說,脈象急促通常是寒邪所致。全文可參考治療虛實的方法。)
-
《素問》:肺脈搏動堅實而長,應當會吐血。(王冰註解說:肺虛到了極點會導致氣逆,所以會咳血。《脈要精微篇》)
-
《脈經》:咳血時,脈象緊強表示病情危險,脈象滑表示病情比較輕。
-
手少陰經筋出現問題,導致內部急迫,心臟承接伏梁,向下到達手肘網,形成伏梁,並導致咳出膿血,這是不可治療的死症。(全文可參見經筋部分,伏梁是指心臟的積聚,位於肚臍上方。)
-
心脈微弱而緩慢,說明伏梁在心臟,會導致咳血。(全文可參見治療虛實的方法。)
-
《羅氏會約醫鏡》:辨別肺痿,華嚴寺的何上座,年紀不到四十歲。四月份時,因為洗澡後大汗淋漓,回到寺院剃頭時受了風寒,頭痛,四肢困乏。到市場上買了通聖散服用,又發汗。頭痛稍微減輕,隔天又發作,又用之前的藥發汗,多次發汗後,四肢更加勞累無力,呼吸急促,自汗怕風,咳嗽並且咳血,不願意說話,食慾減少。尋求醫生治療,醫生開的藥又多用生薑作為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