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6)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6)
1. 咳唾血
〔《經》〕治咯血。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為末,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小麥二十粒同煎,食後溫服。
〔羅〕,珠砂膏,鎮心安神解熱,及肺損嗽血等疾。
蒼朮(二錢半),硃砂(另研),生犀,人參,玳瑁,甘草(炙),珍珠(末。各一兩),牛黃,麝香,龍腦,南硼砂,琥珀(另研),羚羊角,安息香(醋煮,另研),赤茯苓(去皮),遠志(去心。各半兩),鐵粉,蘇合香油(和藥亦得。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破蘇合香油劑諸藥為小錠子,更以金箔裹之。瓷器收貯。每服一皂子大,食後噙化。衛尉葉丞得效,並阿膠丸相雜服。此藥治血安神,更勝至寶丹。每兩作五錠子。
肺熱咳唾血,惟七傷散用黃藥子、白藥子最有效。方見血鬱血汙條。又脈浮數,忌灸,若誤灸之,必唾血。仲景云:脈浮熱甚,反灸之,必咽燥唾血是也。
孫兆因博士王珣患咽喉噎塞,胸膈不利,時發寒熱,夜多盜汗,忽心胸塞悶,咳血三數日即止,晚後脈數,口乾,涎唾稠黏,咳嗽一二聲不透,肩背微痛,嘗於關元、氣海、中脘、三里等穴著艾,不詳病得之肺虛,其狀中客熱症,皆因誤灸服暖藥所致。遂與《外臺》第一廣濟紫菀湯,為丸合服之,立效。(方未考。)
〔《千》〕,百部丸,主諸咳不得氣息唾血方。
百部根(二兩),升麻(半兩),桂心,五味子,甘草(炙),紫菀,乾薑(各一兩),
上七味,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知為度。忌生蔥、海藻、菘菜。
〔《外》〕療肺偏損胸中虛,肺偏痛、唾血氣咳,,款冬散,。
款冬花,當歸(各六分),桂心,芎藭,五味子,附子(炮。各七分),細辛,貝母(各四分),乾薑,生地(各八分),白朮,甘草(炙),杏仁(去皮尖。各五分),紫菀(三分),
上共為末,清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生蔥、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按:唾血咳血,屬寒者少。今此二方,用姜附熱劑,蓋為腎足少陰脈是動病咳唾血者設也。用者審之。
〔《脈》〕肺傷者,其人勞倦則咳唾血,其脈細緊浮數,皆吐血,此為躁擾嗔怒得之,脈傷氣壅所致。
經云:肺脈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者,此病皆肺虛,咳唾血之症,治法並見氣虛條。
治虛勞久嗽咯血。用五倍子焙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溫茶一大口許調勻,食後米飲半盞調服。
〔《玄》〕肺經嘔咳諸血,及痰中有血,初用生蘿蔔汁半盞,入鹽少許,服之立效,如無生蘿蔔,用蘿蔔子一錢,蘇葉一錢,同煎服。次用雞蘇散加阿膠治之。(《本草》云:蘿蔔大下氣,氣下則血亦下也。)
〔《經》〕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鮮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上黃皮銼細,入糯米四兩焙乾,一處搗為末,每服一二錢,米飲調下。此方神效。
白話文:
咳血治療方
**[《經》]**治療咳血,用黃藥子、漢防己各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匕,用一碗水加二十粒小麥一起煎煮,飯後溫服。
**[羅]**珠砂膏,可以鎮定心神、退燒,也可用於治療肺部損傷引起的咳嗽帶血等疾病。
配方包含:蒼朮(二錢半)、硃砂(另研)、生犀、人參、玳瑁、炙甘草、珍珠末(各一兩)、牛黃、麝香、龍腦、南硼砂、琥珀(另研)、羚羊角、醋煮安息香(另研)、去皮赤茯苓、去心遠志(各半兩)、鐵粉、蘇合香油(或直接將藥與蘇合香油混合,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再加入蘇合香油,製成小錠狀,並用金箔包裹,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一粒,如皂角大小,飯後含化。據說衛尉葉丞使用此方有效,並與阿膠丸混合服用。此藥治療出血、安定心神的功效,甚至勝過至寶丹。每兩藥材可製成五個藥錠。
肺熱引起的咳嗽帶血,用七傷散中的黃藥子、白藥子最為有效。相關配方請參考「血鬱血污」條目。此外,脈搏浮數時,忌用艾灸,如果誤用艾灸,必定會咳血。仲景說:「脈搏浮熱很盛,反而用艾灸,必定會咽喉乾燥、咳血。」
孫兆因博士王珣患有咽喉阻塞,胸部不適,時常發冷發熱,夜間盜汗,有時會心胸悶痛,咳嗽帶血,持續幾天後會停止。晚上脈搏跳動快,口乾,唾液濃稠,咳嗽一兩聲卻不順暢,肩膀背部輕微疼痛。他曾在關元、氣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進行艾灸,卻不知道自己是肺虛引起的疾病,症狀表現為體內有熱,這都是因為誤用艾灸和服用溫熱藥物所導致。於是給他服用《外臺》中的第一廣濟紫菀湯,製成藥丸服用,立即見效。(具體配方尚未考證。)
**[《千》]**百部丸,主要治療各種咳嗽、呼吸困難、咳血的症狀。
配方包含:百部根(二兩)、升麻(半兩)、桂心、五味子、炙甘草、紫菀、乾薑(各一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用蜂蜜製成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每天三次,以見效為度。忌食生蔥、海藻、菘菜。
**[《外》]**治療肺部偏損、胸部虛弱、肺部偏痛、咳血、氣喘等症狀,使用款冬散。
配方包含:款冬花、當歸(各六分)、桂心、川芎、五味子、炮附子(各七分)、細辛、貝母(各四分)、乾薑、生地(各八分)、白朮、炙甘草、去皮尖杏仁(各五分)、紫菀(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清酒服用一勺,每天兩次。忌食生蔥、生菜、桃、李、麻雀肉、海藻、菘菜、豬肉、蕪荑。
按:咳血、吐血屬於寒證的情況很少。現在這兩個配方使用薑、附子等溫熱藥材,是因為針對腎經(足少陰脈)有動病、導致咳血的患者所設。使用時要仔細辨證。
**[《脈》]**肺部受損的人,勞累時會咳嗽帶血,脈搏呈現細緊浮數的狀態,都屬於吐血。這種情況多因焦躁、憤怒所導致,因脈絡受損、氣機壅塞所引起。
《經》說:肺脈不足,會導致喘氣、呼吸短促、咳嗽,或出現上氣、下血的症狀,這些疾病都屬於肺虛,會出現咳血。治療方法可參考「氣虛」條目。
治療因虛勞導致的長期咳嗽、咳血,可用五倍子烘焙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大口溫茶調勻,飯後再用半盞米湯調服。
**[《玄》]**肺經引起的嘔吐咳血,以及痰中帶血,初期可服用半盞生蘿蔔汁,加入少許鹽,立即見效。如果沒有生蘿蔔,可用蘿蔔子一錢、蘇葉一錢,一起煎服。之後再用雞蘇散加阿膠來治療。(《本草》說:蘿蔔能快速降氣,氣降則血也隨之下行。)
**[《經》]**治療咳嗽嚴重,或有吐血症狀,可用新鮮桑白皮一斤,用米泔水浸泡三夜,刮掉上層黃皮後切碎,加入四兩糯米烘乾,一起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兩錢,用米湯調服。此方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