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3)

1. 咳唾血

白芍藥(六兩),黃耆,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五味子,阿膠(炒。各二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盞半,生薑二片,棗三枚,煎九分,無時溫服,日三。陳日華云:有女及笄,病甚危,一歲之間,百藥無效,偶得此方,只一料除根。

〔羅〕,五味子黃耆散,治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麥門冬,熟地,黃耆,桔梗(各半兩),甘草(一分),白芍藥,五味子(二分),人參(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煎,日三服。

云岐子芩散,涼心肺,解勞熱。

黃耆(一兩),白芍藥,黃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桔梗,生地(各半兩),

上為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姜三片,煎一盞半。入藥末三錢,煎七分,去滓溫服。

席延賞治虛中有熱,咳嗽膿血,口苦咽乾,又不可服涼藥。好黃耆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服三錢。如茶點羹粥中,亦可服。

上參耆例,純補劑也。丹溪云:脈大發熱為氣虛,此氣血俱虛者宜之,若血虛而氣不虛者不宜,當用前阿膠丸之類及汙血條求之。

〔丹〕婦人五十六歲,盛夏吐紅痰,有一二聲嗽。

人參(一錢),防風(五分),白朮(錢半),陳皮,茯苓(各二錢),乾薑(三分),生甘草(一分),桔梗(半錢),

上煎二之一,入藕汁二大蛤再煎,帶熱下三黃丸。

王二十四丈發熱脅痛,咳嗽紅痰,口渴,大便秘,倦怠,脈稍數而虛。詢之,發熱曾飲水一碗,病因飲食不節,成積痰,發又飲冷水,傷胃成虛,傷肺成痰。

白朮(一錢半),人參,陳皮,川芎(各一錢),芍藥,茯苓,桔梗,甘草(各五分,炙)

上作二帖,煎取八分,入竹瀝二分,再煎沸,熱飲,下龍薈丸二十丸。如嗽,三十丸。

上丹溪參、朮、藕汁、竹瀝法也。

脈大發熱,喉中痛者,是氣虛。用參、耆、蜜炙黃柏、荊芥、地黃、當歸、韭汁、童便、薑汁,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消。

上參、耆加鬱金、韭汁、童便,補中解鬱也。

〔羅〕,黃耆鱉甲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忡,日晚潮熱,夜有盜汗,胸脅不利,食減多渴,咳嗽稠黏,時有膿血。

黃耆(一兩),桑白皮,半夏,黃芩,甘草(炙),知母,赤芍藥,紫菀(各五錢),秦艽,白茯苓(焙),生地,柴胡,地骨皮(各六錢六分),肉桂,人參,桔梗(各三錢二分),鱉甲(去裙,酥炙),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大盞,食後煎服。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

人參(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柴胡(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半夏(湯洗,一兩半),鱉甲(去裙,酥炙,二兩),

白話文:

咳唾血

有一個方子,主要成分有白芍藥(六兩),黃耆,甘草,人參,當歸,半夏,白茯苓,熟地,五味子,以及炒過的阿膠(各二兩)。 將這些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半水,兩片生薑和三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九分,不拘時間溫服,一天三次。據陳日華說,他有一個女兒到了成年,病得很嚴重,一年內各種藥都沒效果,後來偶然得到這個方子,只吃了一劑就徹底治好了。

還有一個叫五味子黃耆散的方子,可以治療咳嗽、咯血,導致虛勞,眼睛疼痛,四肢疲勞,腿腳無力。這個方子包含麥門冬,熟地,黃耆,桔梗(各半兩),甘草(一分),白芍藥,五味子(二分),人參(二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四錢,用水煎煮,一天服用三次。

另有一個云岐子芩散,能清涼心肺,解除勞累發熱。這個方子有黃耆(一兩),白芍藥,黃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桔梗,生地(各半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先用一把竹葉、七十粒小麥,加三碗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一碗半。然後加入三錢藥末,再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席延賞治療虛弱體質又帶有熱象,出現咳嗽膿血、口苦咽乾等症狀,但又不能用涼藥的情況時,會用黃耆四兩,甘草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可以放在茶、羹粥中服用。

上面這個方子,和人參黃耆的例子相似,都是純粹的補益藥方。朱丹溪說,脈象大而發熱是氣虛的表現,這種氣血都虛的情況適合用這些方子,但如果只是血虛而氣不虛,就不適合,應該用之前的阿膠丸之類的藥方,或者參考有關瘀血的處理方法。

丹溪還說,有一個五十六歲的婦女,盛夏時吐紅色痰液,伴隨一兩聲咳嗽,可以用這個方子:人參(一錢),防風(五分),白朮(錢半),陳皮,茯苓(各二錢),乾薑(三分),生甘草(一分),桔梗(半錢)。將這些藥材煎煮至一半的量,加入兩大蛤的藕汁再煎煮,趁熱服用並配以三黃丸。

王二十四丈發熱、脅痛、咳嗽紅痰、口渴、大便秘結、倦怠,脈象稍微快而虛弱。詢問得知,他發熱時曾喝了一碗水,病因是飲食不節制,導致積聚痰液,發病後又喝冷水,傷到脾胃造成虛弱,傷到肺部形成痰。可以用這個方子:白朮(一錢半),人參,陳皮,川芎(各一錢),芍藥,茯苓,桔梗,甘草(各五分,炙)。將這些藥材做成兩份,煎煮至八分,加入竹瀝二分,再煎煮沸騰,趁熱喝下,並配以龍薈丸二十丸。如果咳嗽,則服用三十丸。這個方法是丹溪用人參、白朮、藕汁、竹瀝治療類似情況的例子。

脈象大而發熱,喉嚨痛,這是氣虛的表現。可以用人參、黃耆、蜜炙過的黃柏、荊芥、生地黃、當歸、韭菜汁、童子尿、薑汁,磨碎鬱金一同飲用,血就會自然止住。這是用人參、黃耆加上鬱金、韭菜汁、童子尿,起到補中並解鬱的作用。

還有一個叫黃耆鱉甲散的方子,可以治療虛勞引起的虛熱,導致肌肉消瘦、四肢疲勞、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臉頰發紅、心悸、晚上潮熱、夜間盜汗、胸脅不適、食慾減退、多渴、咳嗽濃稠、時而有膿血。這個方子包含黃耆(一兩),桑白皮,半夏,黃芩,炙甘草,知母,赤芍藥,紫菀(各五錢),秦艽,白茯苓(焙),生地,柴胡,地骨皮(各六錢六分),肉桂,人參,桔梗(各三錢二分),鱉甲(去除邊緣,用酥油炙過),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將這些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二大錢,加一大碗水,飯後煎服。

另有一個人參黃耆散,可以治療虛勞引起的虛熱,導致肌肉消瘦、四肢疲勞、五心煩熱、咽喉乾燥、臉頰發紅、心悸、潮熱、盜汗、食慾減退、咳嗽膿血。這個方子包含人參(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半),桑白皮(一兩半),桔梗(一兩),紫菀,柴胡(各二兩半),黃耆(三兩半),半夏(用湯洗過,一兩半),鱉甲(去除邊緣,用酥油炙過,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