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2)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2)
1. 咳唾血
〔丹〕咳血,痰盛,身熱,多是血虛。
〔丹〕,七傷散,治勞嗽吐血痰。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赤芍藥(七錢半),知母,玄胡索(各半兩),鬱金(二錢半),當歸(半兩),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本草》云:黃藥子、白藥子治肺熱有功。一法,紅花當歸煎湯下。)
〔羅〕,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及治煩躁。
真生蒲黃,薄荷(各一兩),
上研勻細,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調下。
地黃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丹〕痰帶血絲出,童便、竹瀝主之。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合和,加鬱金細研入內,服之其血自消。經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咯血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加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之類。
〔《千》〕治一切肺病,咳嗽膿血,及唾膿血不止方。好酥三十斤,煉取凝當中醍醐,服一合,日三升,即止。一切藥皆不及此方。
〔海〕甘桔加阿膠紫菀湯,治肺痿唾膿血。(方見傷寒咽痛門。)
〔梅〕肺疾膿血。取薏苡仁十兩,杵碎,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入酒少許服之。(《本草》云:薏苡仁下氣,利腸胃,消水腫。)
〔羅〕,大阿膠丸,治嗽血唾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熟地,大薊(獨根者,曬乾),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麥門冬,防風(各半兩),乾山藥(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煎小麥、麥門冬湯,嚼下一丸,食後。
上方,保養精血,純補劑也,血虛者宜之。
〔丹〕治上氣喘息,咳嗽、吐血、咯血。人參細末,雞子清調三錢,五更初服,便去枕睡仰臥,只一服愈。年深再服。忌酸鹹酢醬面等物,及過醉飽。須好將息。
一男子三十歲,因連夜勞倦不得睡,成一痰嗽,出白黃膿,嗽聲不出。時初春大寒,醫與青龍湯四帖,遂覺咽喉有血絲,腥氣逆上。兩日後,血腥氣多,遂有血線一條,自口中右邊出直上,如此每晝夜十餘次。診其脈,弦大而散弱,左大為甚,人倦而苦於嗽。予作勞倦感寒,強以甘辛燥熱之劑,以動其血,不宜急治,恐成肺痿。
遂與人參、黃耆、當歸身、白朮、芍藥、陳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節麻黃,煎熟入藕汁與之,兩日而病減嗽止。卻於前藥去麻黃,又與四日,而血症除。脈之散大者,未收斂,人亦倦甚,遂於前藥中除藕汁,加黃芩、縮砂、半夏,至半月而安。
〔《大》〕,劫勞散,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熱過即冷,飲食減少。
白話文:
咳血,痰多,身體發熱,多半是血虛造成的。
七傷散,可以治療因勞累引起的咳嗽、吐血、痰中帶血。
配方包含: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赤芍藥七錢半,知母、玄胡索各半兩,鬱金二錢半,當歸半兩,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湯送服。(《本草》說:黃藥子、白藥子對於治療肺熱有功效。另一種方法,用紅花當歸煎湯送服。)
恩袍散,可以治療咳血、吐血,以及煩躁不安。
配方包含:真生蒲黃、薄荷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濃煎的桑白皮湯送服。
地黃散,可以治療各種吐血、咳血,能解各種毒素,以及各種發熱煩躁。
配方包含: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送服。如果加人參二兩,可以治療有痰的咳嗽帶血。
痰中帶血絲,可以用童子小便、竹瀝來治療。另一個方法,用韭菜汁、童子小便混合,加入磨細的鬱金一起服用,血自然會止住。經血逆行,或血有腥味,吐血,咳血。韭菜汁服用後立刻見效。咳血可以用生薑汁、童子小便、青黛,加入補血的藥物中。可以搭配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之類的藥物。
《千金方》記載,治療各種肺病,咳嗽有膿血,以及咳膿血不止的方子:用好的酥油三十斤,煉取凝固的醍醐,服用一合,每天服用三次,就會停止。任何藥物都比不上這個方子。
《海上方》提到,甘桔加阿膠紫菀湯,可以治療肺痿咳膿血。(方子在傷寒咽痛門中記載。)
《梅師方》記載,肺部疾病有膿血,取薏苡仁十兩,搗碎,用水三升煎煮到剩一升,加入少許酒服用。(《本草》說:薏苡仁能降氣,利腸胃,消除水腫。)
大阿膠丸,可以治療咳嗽帶血、唾液帶血。
配方包含:阿膠(微炒),卷柏,生地,熟地,大薊(獨根的,曬乾),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麥門冬,防風各半兩,乾山藥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做成藥丸,像彈珠一樣大。用煎煮的小麥、麥門冬湯,嚼下一丸,飯後服用。
這個方子是保養精血,純粹的補益劑,適合血虛的人服用。
治療上氣喘息,咳嗽、吐血、咳血。用人參細末,雞蛋清調和三錢,在凌晨五更時服用,服藥後拿掉枕頭,仰臥睡覺,只要服用一次就能痊癒。如果病情時間較長,可以再次服用。忌諱酸鹹醋醬麵等食物,以及過度飲酒和過飽。必須好好休養。
有一個男子三十歲,因為連續熬夜勞累沒睡好,得了咳嗽,咳出白色黃色的膿,咳嗽的聲音很小。當時是初春大寒,醫生給他開了四帖青龍湯,結果覺得喉嚨有血絲,腥氣往上湧。兩天後,腥氣更重,出現一條血線,從嘴巴右邊出來直接往上,像這樣每天晚上重複十幾次。診斷他的脈象,弦大而散弱,左邊脈象更為明顯,人感到疲倦且咳嗽。我認為是勞累受寒造成的,用溫熱的藥物來促進血液循環,不宜急著治療,以免變成肺痿。
於是給他開了人參、黃耆、當歸身、白朮、芍藥、陳皮、炙甘草、生甘草、不去節的麻黃,煎好後加入藕汁一起服用,兩天後病情減輕,咳嗽停止。接著將藥方中的麻黃去除,再服用四天,血症就消失了。但是脈象散大的情況還沒收斂,人也很疲倦,於是在之前的藥方中去除藕汁,加入黃芩、縮砂、半夏,大約半個月就康復了。
《大方》記載,劫勞散,可以治療肺痿痰嗽,痰中有紅色血絲,盜汗發熱,發熱後又發冷,食慾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