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0)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10)
1. 吐血
傷胃者,因飲食太飽之後,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使所食之物與氣共上衝蹙,因傷裂胃口吐血,色鮮正赤,腹亦絞痛,自汗出,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𧗐,韻書音戡,凝血也。)
〔無〕理中湯,能止傷胃吐血,以其方最理中脘,分利陰陽,安定血脈。(海藏亦云:飲冷傷脾吐血,以理中湯理治中脘,分利陰陽。此亦理治內衄之法也,方見傷寒。)
二合灰散,治因啖辛熱,嘔吐出血一合或半升許,名曰肺疽。
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除濕湯,治冒雨著濕鬱於經絡,血溢作衄,及血溢流入胃,胃滿吐血。
茯苓,乾薑(各四錢),甘草(炙),白朮(各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水一大盞,煎八分,去滓服。頭疼,加川芎二錢,最止浴室中發衄。(此方治冒雨吐血,理中湯治傷胃吐血,皆用乾薑為君。丹溪治大吐血不止亦用乾薑一味炮為末,童便調服從治之者,可見乾薑亦為吐血要藥也。)
〔丹〕男子年十七,家貧而多勞,十一月得寒病,時吐三兩口血,六脈緊澀,一日食減中痞,醫投溫膽湯、枳桔湯,三日後發微熱,口乾不渴,口中有痰,此感寒也。詢知云:因十日前霜中曾渡三四次溪水,心下有悲泣事,腹亦飢,遂以小建中湯去芍藥,加桔梗、陳皮、半夏,四帖而安。
又方,治吐血。以交趾桂五錢為末,冷水調服。亦小建湯治感寒吐血之義。經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嘔血泄血鼽衄,平以辛熱者,即理中、建中用乾薑、桂枝,治吐血之類皆同也。吐血挾熱者。(治法並見血虛隨火上行條。)
〔《經》〕治嘔血。黃柏好者,以蜜塗炙乾,杵末,用麥門冬熱水調下二錢匕,立瘥。
〔《廣》〕治心熱吐血不止。生葛根搗汁半大升,頓服,立瘥。
吐血挾寒者,多是口食寒物,身受寒氣之病,治法並見內傷飲食,外感風寒條。
〔仲〕吐血不止,,柏葉湯,主之。
柏葉,乾薑(各二兩),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馬通即馬屎淋汁。)
〔《廣》〕治吐血鼻衄不止。伏龍肝半升,以新汲水一大升,淘取汁,和蜜頓服。
運氣,血溢有五:
一曰,熱助心血,沸而溢。經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候乃大溫,其病氣沸於上,血溢。又云:少陰司天,客勝甚則血溢。又云:少陽司天,客勝則血溢。又云:火鬱之發,民病血溢,治以鹹寒是也。
二曰,寒攻心血,逃而溢。經云:太陽司天之政,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血溢,治宜苦以燥之溫之也。
三曰,內火格拒,外寒壅遏而血溢。經云:少陰司天之政,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甚則血溢是也。
白話文:
吐血
傷到胃的人,常常因為吃得太飽,之後胃裡發冷,消化不了食物,就會感到煩悶,勉強嘔吐,導致食物和氣體一起往上衝撞,使得胃的開口被傷裂而吐血。吐出來的血顏色鮮紅,肚子也會絞痛,並且會流很多汗,如果脈象又緊又快,就比較難治。(𧗐這個字,在韻書中發音為戡,意思是凝血。)
用理中湯可以止住因為傷胃而引起的吐血,因為這個方子最能調理中焦,調和陰陽,安定血脈。(名醫張海藏也說:因為喝冷飲傷到脾胃而吐血,用理中湯來調理中焦,調和陰陽。這也是治療體內出血的方法,藥方在傷寒論裡。)
二合灰散,可以用來治療因為吃了辛辣燥熱食物,導致嘔吐出血約一合或半升的病症,這種病叫做肺疽。
藥方:紅棗(連核燒成炭)、百藥煎(煅燒過),各取等量。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
除濕湯,可以治療因為淋雨受濕,濕氣鬱積在經絡,導致血液溢出,造成流鼻血,或者血液溢流到胃裡,引起胃脹吐血。
藥方:茯苓、乾薑(各四錢)、甘草(炙)、白朮(各二錢)。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四錢,加水一大碗,煎煮至剩下八分,去渣後服用。如果頭痛,可以加入川芎二錢,這個藥方特別能止住在浴室裡發生的流鼻血。(這個方子治療淋雨導致的吐血,理中湯治療傷胃導致的吐血,都用了乾薑作為主要藥材。名醫朱丹溪治療大量吐血不止的情況,也只用乾薑一味,炮製成粉末,用童子尿調服,從這裡可以看出,乾薑也是治療吐血的重要藥物。)
有個案例,一個十七歲的年輕男子,因為家裡貧窮又勞累,十一月得了寒病,時常吐三兩口血,六脈呈現緊澀。有一天食慾減少,覺得胸口悶脹。醫生給他開了溫膽湯和枳桔湯,三天後他開始發低燒、口乾但不覺得渴、口裡有痰,這是因為感冒引起的。經過詢問,才知道十天前他在結霜時曾三四次渡過溪水,心裡又有悲傷的事情,肚子也餓,於是就給他開了小建中湯,去掉芍藥,加上桔梗、陳皮、半夏,吃了四帖就好了。
還有一個方子,可以治療吐血,用交趾桂五錢磨成粉,用冷水調服。這也是小建中湯治療感冒引起的吐血的道理。《黃帝內經》說:太陽主導天氣,寒氣過盛,血液就會在體內發生異常,導致嘔血、腹瀉出血、流鼻血等症狀。用辛溫的藥物來調理,像是理中湯、建中湯用乾薑、桂枝,治療吐血都是這個道理。至於吐血又兼有熱象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血虛導致火氣上炎的篇章。
《黃帝內經》記載,治療嘔血,可以用好的黃柏,塗上蜂蜜烤乾,磨成粉末,用麥門冬熱水調服二錢,很快就能見效。
《廣濟方》記載,治療心熱導致吐血不止,可以用新鮮的葛根搗爛取汁半大升,一次喝下,馬上就好。
吐血又兼有寒象的,大多是因為吃了寒冷的食物,又身體受了寒氣所引起的疾病,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內傷飲食、外感風寒的篇章。
名醫張仲景說,吐血不止,用柏葉湯來治療。
藥方:柏葉、乾薑(各二兩)、艾草(三把)。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五升,取馬桶汁一升,一起煮,取出一升,分兩次溫服。(馬通指的就是馬糞淋出來的汁液。)
《廣濟方》記載,治療吐血流鼻血不止,可以用伏龍肝半升,用新汲取的水一大升,淘洗後取汁,和蜂蜜一起一次喝下。
從運氣的角度來看,血液溢出有五種原因:
第一種,熱氣助長心血,導致血液沸騰而溢出。《黃帝內經》說,少陽主管天時,年初的氣候是溫熱的,其病症是氣血在上面沸騰,導致出血。又說,少陰主管天時,如果客氣過盛,也會導致出血。還說,少陽主管天時,如果客氣過盛,也會導致出血。又說,火氣鬱積而爆發,民眾就會發生出血的病症,可以用鹹寒的藥物來治療。
第二種,寒氣侵襲心血,導致血液逃散而溢出。《黃帝內經》說,太陽主管天時,寒濕之氣交織,民眾會發生出血的病症,可以用苦味的藥物來燥濕溫陽。
第三種,體內火氣阻礙,體外寒氣壅塞而導致出血。《黃帝內經》說,少陰主管天時,年末的氣候是乾燥的,如果體內有餘火阻礙,嚴重的話會導致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