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7)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7)
1. 衄血
〔世〕治鼻衄,人中白系尿缸結者,燒灰少許,吹入鼻中。(以上寒劑。)
〔《本》〕鼻衄過多,昏冒欲死,用香墨濃研,點入鼻中。
〔丹〕鼻血,龍腦葉研塞立止,入豉尤妙。
〔勝金〕治衄血,以蔥白一握搗汁,投酒少許,抄三四滴入鼻中,瘥。
〔無〕,白芨散,治鼻衄立效。白芨不拘多少為末,冷水調,用紙花貼鼻窊中。一方,用黃膠湯,浸令軟,貼鼻窊中。(鼻窊,山根也。)
〔垣〕治鼻衄久不止,或素有熱而暴作者,諸藥不效神法。以大白紙一張,作十數折。於冷水內浸濕,置頂中,以熱熨斗熨之,至一重或二重紙干,立止。
〔《簡》〕治鼻血不止,服藥不應,宜用蒜一枚,去皮細研如泥,攤一餅子如錢大,厚一豆許,左鼻血出,貼左腳心,右鼻血出,貼右腳心,如兩邊俱出,貼兩腳心,即瘥。血止即以溫水洗去之。一法,用紙丸兒,右衄塞左耳,左衄塞右耳。又冷水調白麵飲之。
治衄不止,百藥不效,因心憂慮得者,急縛兩手中指上,立止。
針灸衄取四經:
其一取足手太陽。經云:衄而不止血流,取足太陽。大衄衃血,取手太陽。不已取腕骨下,不已刺膕中出血。又云:膀胱足太陽之脈,所生病者,鼽衄項背腰尻膕端痛,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云:足太陽之別,名曰飛陽,去踝七寸,別走少陰,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
其二取足手陽明。經云:胃足陽明之脈,所生病者鼽衄。又云:大腸手陽明之脈,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皆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又云:邪客於足陽明之絡,令人鼽衄,上齒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左刺右,右刺左。
〔《摘》〕衄血:喑門(三分),合谷,內庭
〔《密》〕又法:喑門,三里(瀉),照海(五分),
〔世〕又法:三里,外關(瀉),重者風府。
〔《集》〕又法:風府,上星,百勞,合谷,不已,取後穴:迎香,人中,印堂。
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三報之。
〔《甲》〕頭腦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衄血不止,承漿及委中主之。鼽衄,腰脊腳腨酸重,戰慄不久立,腨如裂,腳跟急痛,足攣,引少腹痛,咽喉痛,大便難,䐜脹,承山主之。頭重鼻鼽反瘛瘲,汗不出,煩心,足下熱,不欲近衣,項痛,目翳,及小便皆不利,至陰主之。
診衄法,見諸見血門。
白話文:
[衄血]
(出自《世醫得效方》) 治療鼻出血,用尿垢在尿缸中結成的白色沉澱物,燒成灰,吹入鼻孔少許。(以上是寒性藥物的用法。)
(出自《本草綱目》) 鼻出血過多,導致昏迷快要死亡時,用濃墨磨成墨汁,點入鼻孔。
(出自《丹溪心法》) 鼻出血,將龍腦葉研磨成粉末塞入鼻孔,可立即止血,加入豆豉效果更好。
(出自《勝金方》) 治療鼻出血,用一把蔥白搗爛取汁,加入少許酒,滴三四滴入鼻孔,病就會好。
(出自《醫方類聚》) 用白芨散治療鼻出血,效果迅速。將白芨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成糊狀,用紙做成小花貼在鼻根凹陷處。另一個方法,用黃膠湯浸軟後,貼在鼻根凹陷處。(鼻根凹陷處,就是山根部位。)
(出自《丹溪心法》) 治療鼻出血久久不止,或是原本體內有熱而突然發作的,各種藥物都沒效果時,有一個神奇的方法。取一張大白紙,摺疊十幾層,在冷水中浸濕,放在頭頂,用熱熨斗熨燙,直到一兩層紙變乾,鼻血就會立刻停止。
(出自《簡便單方》) 治療鼻血不止,吃藥沒有效果時,應該用一瓣大蒜,去皮後磨成泥狀,攤成一個像錢幣大小,厚度像一顆豆子的餅狀,如果是左邊鼻孔出血,就貼在左腳腳心,如果是右邊鼻孔出血,就貼在右腳腳心,如果兩邊鼻孔都出血,就貼在兩腳腳心,病就會好。血止住後,用溫水洗去即可。另一種方法,用紙搓成小丸子,如果是右鼻孔出血,就塞左耳,如果是左鼻孔出血,就塞右耳。也可以用冷水調和白麵喝下。
治療鼻血不止,各種藥物都沒效果,是因為過度憂慮而引起的,就立即將兩手中指綁緊,鼻血就會立刻停止。
針灸治療鼻出血,可以選取以下四條經脈:
第一,選取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書中說:鼻血不止時,要選取足太陽膀胱經;鼻血大量湧出時,要選取手太陽小腸經。如果還不止,要取腕骨穴下,如果還是不止,就刺委中穴放血。書中又說:足太陽膀胱經所主治的疾病,有鼻塞、流鼻血、項背腰尻、膕部酸痛,要根據虛實寒熱來選取穴位。書中還說:足太陽膀胱經的支脈,叫做飛揚穴,在腳踝上方七寸處,會分出支脈到足少陰腎經,虛弱時會導致鼻塞、流鼻血,要選取這個分叉的穴位。
第二,選取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書中說:足陽明胃經所主治的疾病,有鼻塞、流鼻血。書中又說:手陽明大腸經所主治的疾病,有眼睛發黃、口乾、鼻塞、流鼻血。都要根據虛實寒熱來選取穴位。書中又說:邪氣侵入足陽明經脈的絡脈,會導致鼻塞、流鼻血、上牙發冷,要刺足中指和次指指甲和肉交接處的穴位,左邊出血刺右邊,右邊出血刺左邊。
(出自《醫學摘萃》) 治療鼻出血,可以選取啞門穴(刺三分深)、合谷穴、內庭穴。
(出自《醫方密錄》) 另一種方法,可以選取啞門穴、足三里穴(瀉法)、照海穴(刺五分深)。
(出自《世醫得效方》) 另一種方法,可以選取足三里穴、外關穴(瀉法),情況嚴重者可以選取風府穴。
(出自《濟生集》) 另一種方法,可以選取風府穴、上星穴、百勞穴、合谷穴,如果還不止,就選取後面的穴位:迎香穴、人中穴、印堂穴。
口鼻出血不止,可以艾灸上星穴,灸三次。
(出自《針灸甲乙經》) 頭部寒冷,導致流鼻血、流眼淚,要選取神庭穴。鼻出血不止,要選取承漿穴和委中穴。鼻塞、流鼻血,腰脊、小腿酸重,顫抖不久站立,小腿如裂開,腳跟疼痛,腳部抽筋,牽引小腹疼痛,咽喉痛,大便困難,腹脹,要選取承山穴。頭部沉重、鼻塞、流鼻血、抽搐,出不了汗,心煩,腳底發熱,不喜歡穿衣服,頸部疼痛,眼睛有遮擋,小便不暢,要選取至陰穴。
診斷鼻出血的方法,參見其他關於血症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