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心小腸部 (2)

1. 諸見血門

若見血證,不詳本源,便用涼折,變乃生矣。(陽證溢出鮮血,陰證下如豚肝。)

上而血者,黃耆桂枝湯、白芍當歸湯。中而血者,當歸建中湯、增損胃風湯。下而血者,芎歸朮附湯、桂附六合湯。若三血證在行陽二十五度見,黃耆四君子湯主之。若三血證在行陰二十五度見,當歸四逆加吳茱萸主之。

〔《玄》〕血證。吐血、衄血、便血,其人陰虛陽走,其脈沉而散,其外證虛寒無熱候,宜烏金丸散止之。法宜上用散,下用丸,次以木香理中湯加大七氣湯,入川芎煎,調蘇合香丸溫之。

運氣,上下出血有四:

一、曰熱助心火甚而血湧沸也。經云:歲火太過,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血溢血泄。又云:少陽之復,火氣內發,血溢血泄。王注謂:血上七竅為血溢,泄利便血為血泄者是也。

二曰寒攻心火虛而血逃亡也。經云: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民病嘔血血泄,鼽衄善悲。又云: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血見是也。

三曰濕勝血亡。經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民病血見是也。

四曰寒熱凌犯血亡經云:少陰司天之政,水火寒熱持於氣交。熱病生於上,冷病生於下,寒熱凌犯而爭於中,民病血溢血泄是也。

〔丹〕,血餘散,治血淋,兼治內崩吐血,舌上出血,小便出血。用亂髮,皂角水淨洗,曬乾燒灰為末,每二錢,以茅草根、車前草煎湯調下。《本草》謂發灰消瘀血,通關格,利水道,破癥瘕血衄。

有人生血瘤,大如慄。常被衣擦破,則血出不止,用此血餘灰敷之愈。

一人刀傷血流不止,用胎髮灰敷之亦愈。

〔海〕孫真人九竅出血方。荊葉搗取汁,酒和服之。

〔丹〕九竅出血,以刺薊一握絞汁,以酒半盞和服之。如無生者,搗乾者為末,冷水調三錢。

舌上無故出血如線,用槐花炒研末,用手摻之。

〔《肘》〕舌上忽出血如簪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服。

〔無〕用發灰二錢,米醋二合調服,或敷舌上血出孔處。

文蛤散,治熱壅舌上出血如泉。

五倍子(洗),白膠香,牡蠣粉(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少許,摻患處,或燒熱鐵烙孔上。

〔丹〕治陰虛牙出鮮血,氣鬱以四物加牛膝、香附、生甘草、側柏。

〔羅〕牙疼腫癢動搖,牙齦潰爛,宣露出血,口氣等疾。

當歸,藁本,地骨皮,防風,白芷,槐花,川芎,甘草(炙),升麻,細辛(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擦牙。痛甚者取三錢,水一盞半,黑豆半合,生薑三斤,煎至一盞,去渣熱漱,冷吐之。

〔孫〕治滿口齒有血。枸杞根為末,煎湯,漱後吃。又治膈上吐血妙。

〔《衍》〕齒縫中多出血,當以鹽湯漱,又能益齒,走血之驗也。

〔丹〕齒痛齦出血。夜以鹽厚敷齦上,有涎瀝盡乃臥。涎出時叩齒勿住,十夜瘥。忌魚肉熱物。

白話文:

如果看到出血的症狀,不了解出血的根本原因,就直接用寒涼的藥物來止血,反而會產生變化,讓病情加重。(陽證的出血,會是鮮紅色的血,而陰證的出血,會像豬肝一樣顏色較暗。)

如果是上半身的出血,可以用黃耆桂枝湯或是白芍當歸湯來治療;如果是身體中間部位的出血,可以用當歸建中湯或是加減胃風湯來治療;如果是下半身的出血,可以用芎歸朮附湯或是桂附六合湯來治療。如果這三種部位的出血,都是在身體陽氣運行到二十五度時出現,可以用黃耆四君子湯來治療。如果這三種部位的出血,都是在身體陰氣運行到二十五度時出現,可以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來治療。

《玄》認為:各種出血症狀,像是吐血、流鼻血、大便出血等,都是因為患者陰虛陽氣浮散,脈象會呈現沉而散的現象,外在表現是虛寒無熱的徵兆。這時候適合用烏金丸散來止血。治療方法是,上半身的出血可以用散劑,下半身的出血用丸劑,之後再用木香理中湯加大七氣湯,加入川芎一起煎煮,再用蘇合香丸調和溫服。

按照運氣學說,上下身的出血可以分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熱邪助長心火旺盛,導致血液沸騰而出。經典中說:當火運太過時,會出現炎熱的氣候,導致肺金受到邪氣侵犯,民眾會出現血溢血泄的疾病。也說:當少陽之氣復原時,體內火氣發動,會出現血溢血泄。註釋說:血從七竅流出稱為血溢,大便出血稱為血泄。

第二種是寒邪侵犯導致心火虛弱,血液外逃。經典中說:當太陽之氣主導時,寒邪過盛,血液會在體內產生變化,民眾會出現嘔血、血泄、流鼻血、悲傷等症狀。又說:當太陽之氣在地下時,寒邪過盛,民眾會出現出血的症狀。

第三種是濕邪過盛,導致血液流失。經典中說:當太陰之氣在地下時,濕邪過盛,民眾會出現出血的症狀。

第四種是寒熱兩種邪氣侵犯,導致血液流失。經典中說:少陰之氣主導時,水火寒熱會相互影響。熱病發生在上半身,寒病發生在下半身,寒熱兩種邪氣在體內互相爭鬥,民眾會出現血溢血泄的症狀。

《丹》中記載的血餘散,可以治療小便出血,也兼具治療體內出血、吐血、舌頭出血、小便出血等症狀。使用人的頭髮,用皂角水洗乾淨,曬乾後燒成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茅草根和車前草煎煮的湯來調服。《本草》認為頭髮灰可以消除瘀血,疏通阻塞,利尿,破除腫塊、血塊和止鼻血。

有人長了血瘤,像栗子一樣大,經常被衣服擦破,導致血流不止,用這種頭髮灰敷在上面,就能夠痊癒。

有人被刀傷,血流不止,用胎髮灰敷在上面也能止血。

《海》中記載孫真人治療九竅出血的藥方,用荊葉搗爛取汁,用酒調和服用。

《丹》記載治療九竅出血,用刺薊一把絞取汁液,用半杯酒調和服用。如果沒有新鮮的刺薊,就用乾刺薊搗成粉末,用冷水調和三錢服用。

舌頭上無緣無故像線一樣出血,可以用槐花炒過研成粉末,用手撒在上面。

《肘》記載舌頭上突然出現像簪孔一樣出血,可以用香薷汁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無》記載用頭髮灰二錢,米醋二合調和服用,或是直接敷在舌頭出血的地方。

文蛤散,可以治療熱邪壅塞導致舌頭出血像泉水一樣的症狀。

五倍子(洗淨)、白膠香、牡蠣粉(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少量撒在患處,或是用燒熱的鐵烙在出血的孔洞上。

《丹》記載治療陰虛導致牙齦出血,氣鬱用四物湯加上牛膝、香附、生甘草、側柏來治療。

《羅》記載治療牙痛、腫脹、發癢、牙齒鬆動、牙齦潰爛、出血、口氣等疾病。

當歸、藁本、地骨皮、防風、白芷、槐花、川芎、甘草(炙)、升麻、細辛(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用少量擦在牙齒上。如果疼痛劇烈,就取三錢藥末,用一碗半水,半合黑豆,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趁熱漱口,冷卻後吐出。

《孫》記載治療滿口牙齒出血。用枸杞根磨成粉末,煎湯漱口後吞服。也可以治療胃部出血。

《衍》記載牙縫中經常出血,可以用鹽水漱口,可以強健牙齒,有止血的效果。

《丹》記載治療牙痛、牙齦出血,晚上用鹽厚敷在牙齦上,讓口水流盡後再睡覺。口水流出時,要輕輕叩擊牙齒不要停止,持續十個晚上就會痊癒。要忌吃魚肉等熱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