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2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心小腸部 (27)

1. 健忘

〔丹〕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靈》〕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氣虛,虛則榮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大惑論)

〔《千》〕,孔子大聖枕中方

龜甲(即龜板自敗者),龍骨,遠志,菖蒲

上四味,等分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常令人大聰明。(《衍義》云,龜甲以其靈於物象,用補心甚驗。)

治多忘方。

菖蒲(一分),茯苓,茯神,人參(各五分),遠志(七分),

上五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五日效。

〔《局》〕定志丸,治善忘,安神定志。(方見驚門。)

〔《聖》〕《千金翼》、《聖惠》同,補心虛治健忘,令人耳目聰明。用戊子日服,,開心不忘方,。

菖蒲,遠志(各一分),

上搗為細末,服方寸匕,食後令人耳目聰明,從外見里,及千里外事。令人長生,去三百病,毒不能為害。

〔《肘》〕治人心孔惛塞,多忘喜誤,丁酉日密自至市,買遠志著巾角中為末,服之,勿令人知。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全文見診死生。)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全文見刺虛實。)

運氣,喜忘皆屬心火虛。經云:火不及曰伏明,伏明之紀,其病昏或悲忘。又云: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善忘。又云:太陽之復,甚則入心,善忘善悲是也。

《本草》商陸花,主人心惛塞,多忘喜誤,取花陰乾百日,搗末,日暮水服方寸匕,臥思念所欲事,即於眼中自覺。

〔《集》〕健忘:列缺,心俞,神門,中脘,三里,少海(灸)。

〔無〕𩩲𩨗者心高,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全文見診。)

白話文:

【健忘】

在古代,健忘且精神疲弱的人很多,也有因痰多引起健忘的情況。

《靈樞》中,黃帝問:爲何有人容易忘記事情?岐伯回答:這是因爲上部氣血不足,下部氣血過多,腸胃充實但心氣虛弱。心氣虛則營衛之氣滯留在下部,長久不按時上升,所以容易健忘。

《千金要方》記載,孔子的枕中方,使用龜甲(即龜板自敗者)、龍骨、遠志、菖蒲這四種藥材,將它們研磨成粉末,每日三次,每次一匙,用酒送服,可增強記憶。

治療健忘的藥方,包含菖蒲、茯苓、茯神、人參和遠志,將這些藥材研磨成末,每日三次,夜間一次,每次一匙,用酒送服,連續服用五天可見效。

《太平聖惠方》的定志丸,能治療健忘,安定精神,使心情平和。(方子見驚門。)

《千金翼方》和《聖惠方》都提到,補心虛治健忘的藥方,讓人耳聰目明。在戊子日服用,可以開啓心智,防止健忘。

使用菖蒲和遠志,將這兩種藥材搗碎爲細末,每日服用一匙,飯後能讓人耳聰目明,甚至能看到遠處的事物。長期服用,能去除三百種疾病,防止毒素侵害。

《肘後備急方》中,若人心智昏沉,容易忘記事情,可在丁酉日祕密前往市場購買遠志,將其裝在頭巾角落並研磨成末,然後服用,不要讓他人知道。

腎氣旺盛且持續憤怒會傷到心志,心志受損後會容易忘記說過的話。

氣血失調,氣聚於上部,血聚於下部,會導致混亂且容易忘記事情。

根據運氣理論,健忘都屬於心火虛。經書雲:火氣不足稱爲伏明,處於伏明時期的人,可能會出現昏沉或悲傷健忘的症狀。又云:太陽司天時,寒氣下降,心氣上行,容易健忘。再雲:太陽之復,嚴重時會侵入心臟,導致健忘和悲傷。

《本草綱目》記載,商陸花可治療人心智昏沉,容易忘記事情。將花陰乾百日後,搗碎成末,傍晚時用水送服一匙,然後躺在牀上思考想要的事情,就會在眼前自行顯現。

《鍼灸大成》中提到,治療健忘的穴位有:列缺、心俞、神門、中脘、三里和少海(灸)。

《無極》中描述,心高氣傲的人,心氣會充滿肺部,導致心中煩悶且容易健忘,難以通過言語開解。(全文見診。)

2. 諸痛門

諸部分痛,各入本門,如痛風入痹門,目痛入目門,此特痛之大法耳。

〔《素》〕黃帝問曰:予聞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今予問於夫子,令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而發蒙解惑,可得而聞乎?岐伯再拜稽首對曰:何道之問也?帝曰:願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岐伯對曰: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者,或按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與小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少間復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凡此諸痛,各不同形,別之奈何?岐伯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綣,縮綣則脈絀急,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炅,古迥切,熱也。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與炅氣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按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按之則血氣散,故按之痛止。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無益也。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血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治見心痛。)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繫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澀脈急,故脅肋與小腹相引痛矣。(治見脅肋痛。)厥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小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

(治見腹痛。)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絡血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血氣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積矣。(治見積。)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氣復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治見吐法。)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

(治見滯下。)熱氣留於小腸,小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治見秘結。)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岐伯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此所謂視而可見者也。帝曰:捫而可得奈何?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白話文:

各種部位的疼痛,各自歸屬於不同的門類,例如痛風歸屬於痹症的門類,眼睛痛歸屬於眼睛疾病的門類,這只是疼痛的一般法則。

黃帝問道:我聽說善於談論天道的人,必定能從人身上得到印證;善於談論古代的人,必定能與現代的情況相符;善於談論人道的人,必定能從自身得到驗證,這樣做,道理才不會迷惑,並且能掌握關鍵的要點,這才稱得上是明白事理。現在我向先生您請教,希望您說的話能讓人理解,看得清楚,摸得著,並且能在自身得到驗證,以解開我的疑惑,我能聽聽您的講解嗎?岐伯再次拜謝並說道:您問的是哪方面的道理呢?黃帝說:我想知道人五臟突然發生的疼痛,是由什麼氣引起的?岐伯說:經脈中的氣血不停地運行,周而復始,寒氣侵入經脈,導致氣血運行遲緩,停滯不前,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就會導致血液減少;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就會導致氣的運行不通暢,所以會突然發生疼痛。

黃帝問道:有的疼痛突然停止,有的疼痛持續不止,有的疼痛劇烈到不能按壓,有的按壓後反而疼痛,有的按壓沒有幫助,有的疼痛時會喘氣,有的心臟和背部相互牽引疼痛,有的脅肋和小腹相互牽引疼痛,有的腹痛牽引到陰股,有的疼痛持續很久形成積聚,有的突然痛得昏死過去不省人事,過一會兒又活過來,有的疼痛會嘔吐,有的腹痛後會腹瀉,有的疼痛會導致排泄不通暢,凡此種種疼痛,各自表現不同,要如何區分呢?岐伯說: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經脈就會受寒,受寒就會收縮蜷曲,蜷曲就會導致經脈絀急,絀急就會牽引外部的細小絡脈,所以會突然疼痛,遇到熱就疼痛立刻停止,如果再次嚴重受寒,疼痛就會持續很久。(炅,古同「炯」,是熱的意思。)寒氣停留在經脈之中,與體內陽氣相搏擊,就會導致經脈脹滿,脹滿就會疼痛且不能按壓。寒氣稽留,陽氣從上面來,就會導致經脈充大,氣血混亂,所以疼痛劇烈到不能按壓。寒氣停留在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液無法散開,細小的絡脈被牽引,所以會疼痛。按壓後,氣血散開,所以按壓後疼痛就會停止。寒氣停留在脊柱兩側的經脈,按壓也無法觸及,所以按壓沒有幫助。寒氣停留在衝脈,衝脈起於關元穴,沿著腹部向上延伸,寒氣侵入就會導致脈絡不通暢,脈絡不通暢氣也因此運行受阻,所以會喘氣。

寒氣停留在背部的俞穴經脈,就會導致氣血凝滯,氣血凝滯就會導致血虛,血虛就會疼痛,其俞穴連通心臟,所以會相互牽引疼痛,按壓後熱氣到達,熱氣到達疼痛就會停止。(治療方法見心痛。)寒氣停留在厥陰經脈,厥陰經脈連接著陰部,與肝相連,寒氣停留在經脈中,就會導致血行澀滯,脈絡急迫,所以脅肋和小腹會相互牽引疼痛。(治療方法見脅肋痛。)寒氣停留在陰股,寒氣向上侵及小腹,氣血凝滯在下相互牽引,所以腹痛會牽引到陰股。(治療方法見腹痛。)寒氣停留在小腸的膜原之間,絡脈之血中,血液凝滯無法注入大的經脈,氣血停滯無法運行,所以疼痛持續很久形成積聚。(治療方法見積聚。)寒氣侵入五臟,導致氣機逆亂向上,陰氣耗竭,陽氣還沒有恢復,所以會突然疼痛昏死過去,不省人事,氣恢復後就會活過來。寒氣侵入腸胃,導致氣機逆亂向上,所以會疼痛並嘔吐。(治療方法見吐法。)寒氣侵入小腸,小腸無法正常聚集,所以會腹瀉腹痛。(治療方法見滯下。)熱氣停留在小腸,小腸內部疼痛,熱盛煩渴,導致腸道乾燥堅硬無法排出,所以會疼痛並排泄不通暢。(治療方法見便秘。)黃帝說:你所說的,是能夠通過語言了解的。那麼要如何才能通過觀察看見呢?岐伯說: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部位,觀察它們的顏色,黃色、紅色代表熱,白色代表寒,青色、黑色代表疼痛,這就是所謂的通過觀察可以看見的。黃帝說:那要如何才能通過觸摸感覺到呢?岐伯說:觀察疾病主要所在的脈象,如果脈象堅硬、氣血不足或者脈象下陷,都可以通過觸摸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