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2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肝膽部 (29)

1. 項頸強痛

〔垣〕,養神湯,治精神短少,不得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寒。

黃耆(一錢),人參(三分),甘草(七分),蒼朮(五分),白朮(三分),柴胡(四錢),升麻(四錢),歸身(五分),麥芽(五分),木香(一分),川芎(三分),半夏(七分),橘皮(一錢),黃連(五分),黃芩(酒二分),黃柏(一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去渣,稍熱服,不拘時。

〔《本》〕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移,,椒附散,。

大附子(一枚,六錢上者。炮去皮臍,末之)

上末,每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麵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通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

予一親戚,患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服諸風藥皆不效,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證,予處此方與之,一服頓瘥。自爾與人,皆有驗。蓋腎氣自腰夾脊上至曹溪穴,然後入泥丸宮。曹溪一穴,非精於搬運者不能透,今逆行至此不得通,用椒以引歸經則安矣。氣上達,椒下達,故服之愈。

〔《千》〕治風項強,不得顧視。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灑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藥上,以衣著項邊,令氣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瘥。

又方,治頭項強,不得顧視。蒸大豆一升令變色,納囊中枕之。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全文見診法,治法見傷寒項強條。)

白話文:

[項頸強痛]

養神湯:此方適用於精神不濟、難以入睡,頸部肌肉腫脹緊繃難以伸展的情況。此時應避免服用甘甜溫熱的藥物,宜選用苦寒的藥物。

藥方組成:黃耆(一錢)、人參(三分)、甘草(七分)、蒼朮(五分)、白朮(三分)、柴胡(四錢)、升麻(四錢)、當歸身(五分)、麥芽(五分)、木香(一分)、川芎(三分)、半夏(七分)、橘皮(一錢)、黃連(五分)、黃芩(用酒浸泡二分)、黃柏(一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入兩盞水煎煮,去除藥渣後稍微溫熱服用,不限服用時間。

椒附散:此方適用於腎氣上衝導致頸背僵硬,無法轉動的情況。

藥方組成:大附子(一枚,約六錢,需炮製後去皮臍,磨成粉末)。

用法:將附子磨成粉末後,每次取二大錢,加入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麵將川椒填滿。加入一盞半的水,以及生薑七片一同煎煮至剩七分時,去除川椒,加入鹽調味,空腹服用。

我的一位親戚曾患有頸部肌肉疼痛連帶到背部和大腿,無法轉動身體,服用各種治療風邪的藥物皆無效。我曾聽聞《千金方》中提到腎氣上衝導致背部僵硬的症狀,便將此方給他服用,一服藥後症狀立即緩解。之後我將此方用於其他患者,也都有療效。這是因為腎氣從腰部沿著脊椎向上到達曹溪穴,然後進入泥丸宮。曹溪穴這個地方,如果不是精通經絡運行的,很難到達。現在腎氣逆行至此處無法通行,用川椒引導它歸經,則可使氣機順暢。氣能夠向上通達,川椒能夠向下疏通,因此服用後就能痊癒。

《千金方》:治療因風邪導致頸部僵硬,無法轉動頭部。方法是:在地上挖一個坑,將坑燒至通紅,然後灑水冷卻。將新鮮桃葉鋪在坑上,讓病人躺在上面,讓頸部在藥物之上,並在頸部邊緣蓋上衣服,讓藥氣蒸騰。病人出汗後,過一會兒就會痊癒。

另一種方法:治療頭頸僵硬,無法轉動頭部。將一升大豆蒸至變色,裝入布袋中當枕頭使用。

各種痙攣引起的頸部僵硬,大多屬於濕邪所致(全文請參閱診法篇,治療方法請參閱傷寒項強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