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肝膽部 (13)

1. 大頭痛

陰分受陽邪,陽分受陰邪,客也。凡所謂客者當急去之,此治急以客也。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少陽為邪者,出於耳前後也。陽明者,首面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過,銼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服畢,再用大黃或酒浸或煨,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香,㕮咀煎去渣,納芒硝各等分,亦細細呷之。當食後用,徐得微利。

及邪氣已,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服後藥,依前次第用之,取大便利,邪已即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少陽渴者,加栝蔞根湯。陽明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之類。太陽行經,加羌活、防風、荊芥之類。選而加之,並與上藥均合,不可獨用散也。

〔潔〕,黑白散,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酒浸),白花蛇(去頭尾,酒浸),雄黃(二錢),大黃(煨,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無時。

〔海〕疫毒頭腫者,甘桔湯加鼠黏子、大黃、芒硝。

〔丹〕大頭天行病。

羌活,酒芩,酒蒸大黃

〔《素》〕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全文見厥。)

〔《山》〕大頭風,用井底泥調大黃、芒硝塗之。(此方若在表者忌之,在裡者宜之。)

運氣,大頭病皆屬火,蓋經所謂上腫者,即其屬也。經云:少陽司天之政,風熱參布,太陰橫流,寒乃時至,民病上,怫腫色變。又云:少陰司天之政,熱病生於上,清病生於下,民病嗌乾腫上,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其治方,東垣普濟消毒飲子得之矣。

白話文:

頭痛的原因,可能是身體的陰分受到陽邪侵襲,或是陽分受到陰邪影響,這些都是外來的邪氣。凡是外來的邪氣,都應該盡快去除,這是治療急性病症的方法。

例如,如果是少陽或陽明經絡的病症,少陽經的邪氣會出現在耳朵前後,陽明經的邪氣會導致頭部和臉部嚴重腫脹。一開始可以使用黃芩、黃連和甘草,一起炒過後磨碎煎煮,少量多次服用。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再用大黃,可以泡酒或煨烤後使用。另外,將炒香的鼠黏子磨碎煎煮去渣,加入等量的芒硝,也是少量多次服用。這些藥要在飯後服用,慢慢地讓身體輕微地排泄。

等到邪氣消除後,就只服用之前的藥。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再服用後面的藥方,依相同的步驟服用,直到排泄順暢,邪氣消除就停止用藥。如果陽明經的症狀出現口渴,可以加入石膏。少陽經症狀出現口渴,可以加入栝蔞根湯。陽明經絡的症狀加重,可以加入升麻、葛根、芍藥等藥材。太陽經絡的症狀加重,可以加入羌活、防風、荊芥等藥材。這些藥材要選擇適合的加入,而且要和之前的藥方一起使用,不能單獨使用。

有一個「黑白散」的藥方,治療嚴重的頭痛效果很好。藥方是烏黑蛇(泡酒)、白花蛇(去除頭尾,泡酒)、雄黃(二錢)、大黃(煨烤,半兩)。將這些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兩錢,用白開水沖服,不限時間。

如果是因為疫毒引起的頭部腫脹,可以用甘桔湯,再加入鼠黏子、大黃和芒硝。

還有一種頭痛是「大頭天行病」,可以用羌活、酒芩和酒蒸大黃來治療。

《素問》提到,巨陽經絡的厥症,會導致頭部腫脹、頭部沉重。(詳細內容可參考厥證的相關描述。)

《山》提到,大頭風可以用井底的泥調和著大黃和芒硝塗抹在患處。(如果症狀在體表,忌用此方;如果症狀在體內,則適用此方。)

從運氣學的角度來看,大頭病都屬於火熱,也就是說,經脈所說的「上腫」,就是這種情況。經脈說,少陽主管時令時,風熱之氣交錯分布,太陰經氣橫向流動,寒冷時而來到,人們就會出現頭部以上的病症,比如頭部腫脹、臉色改變。經脈又說,少陰主管時令時,熱病會發生在頭部,寒病會發生在下部,人們會出現咽喉乾燥、頭部腫脹等症狀。最後,燥熱之氣盛行,餘熱在體內積聚,就會導致頭部腫脹、咳嗽氣喘。關於治療方法,東垣的普濟消毒飲子就是可以參考的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