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8)
卷之十五·肝膽部 (8)
1. 頭風痛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東垣清空膏之類治之。(全文見治虛實後法。)
頭痛巔病,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頭痛。(全文見治虛實法。)
許學士謂之腎厥頭疼也,用玉真丸治之。東垣云:此寒濕頭痛,氣上而不下也。(玉真丸方見寒熱條。)
運氣,頭痛有四:
一曰火鬱於上而痛。經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濕,其病氣怫於上頭痛;二之氣,火反郁,白埃四起,其病熱鬱於上頭痛。又云: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民病頭痛,發熱惡寒而瘧,治以寒劑為君也。
二曰寒氣逐熱氣上行而痛。經云: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陰厥且格,陽反上行,頭腦戶痛,延及腦頂發熱。又云: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頂巔腦戶中痛,目如脫。又云:太陽之復,心痛痞滿頭痛,治以熱劑為君也。
三曰濕邪傷腎膀胱而痛。經云:太陰司天,濕淫所勝,腰脊頭項痛,時眩。又云:太陰在泉,濕淫所勝,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又云:太陰之復,頭頂痛重而掉瘈尤甚,亦治以熱劑為君也。
四曰陽明覆氣,兼非位之心病而痛。經曰:陽明之復,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治以溫劑也。
〔垣〕,白芷散,治風頭痛,搐鼻。
石膏(二錢),薄荷(三錢),芒硝(二錢),鬱金(一錢),香白芷(二錢)
上細末,口噙水搐鼻,若症在太陽加羌活二錢,防風一錢,紅豆二粒,為末搐之。
川芎散,搐鼻。
青黛(二錢半),蔓荊子,川芎(各一錢二分),鬱金,芒硝(各一錢),石膏(一錢三分),細辛根(一錢),薄荷葉(二錢),紅豆(一粒)
上為末,搐鼻。
〔丹〕瘦人搐鼻藥。
軟石膏,朴硝(各半錢),腦子,檀香皮,荊芥,薄荷葉(各一錢),白芷,細辛(各三錢)
〔羅〕,如聖散,治眼目偏痛頭風。
麻黃(燒灰,半兩),盆硝(二錢半),麝香,腦子(各少許)
上件為細末,搐之神效。
又方
楊梅青,硝石,伏龍肝(等分)
上為末,搐鼻立效。
〔河〕,瓜蒂神妙散,治偏正頭目昏眩,及偏正頭痛。
焰硝,雄黃,川芎,薄荷葉,道人頭(即蒼耳子),藜蘆(各一分),天竺黃(一錢半)
上為細末,含水,鼻中搐一字,神驗。
上六方,搐鼻,治頭痛屬熱者也。
〔《本》〕治八般頭風。
草烏尖,細辛(等分),黃丹(少許)
上為細末,葦管搐入鼻中,立效。
〔丹〕治卒頭上痛。皂莢末吹鼻,嚏則止。(《斗門方》。)
〔世〕,火筒散,治頭風應驗方。
蚯蚓糞(四錢),乳香(二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用紙筒自下燒上,吸菸搐鼻內,神效。
〔仲〕,頭痛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食鹽(等分)
上二味,為末,以方寸匕,摩疹上,令藥力行。
白話文:
頭風痛
心煩、頭痛,病因在於胸膈之間,多與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少陰心經有關,可以用東垣的清空膏之類的藥方來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參見關於虛實證的治療原則。)
頭頂疼痛,屬於下虛上實的證候,多與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有關,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到腎,導致腎源性頭痛。(具體治療方法參見關於虛實證的治療原則。)
許學士認為這種頭痛是腎氣厥逆所致,可以用玉真丸來治療。東垣認為這是寒濕引起的頭痛,是氣向上逆行而不能下降的緣故。(玉真丸的藥方參見寒熱證的治療條目。)
從運氣學說來看,頭痛有四種情況:
一、是火氣鬱積在頭部引起的疼痛。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少陽司天時,初之氣候多風濕,導致氣機鬱滯在頭部而引起頭痛;二之氣候火熱反而鬱結,導致熱氣鬱積在頭部而引起頭痛。又說,少陽司天時,火氣過盛,人們會頭痛、發熱、怕冷,像瘧疾一樣,治療應該以寒涼的藥物為主。
二、是寒氣把熱氣向上逼迫引起的疼痛。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歲金不足時,火氣就會運行,導致陰氣衰退,陽氣上逆,引起頭痛、腦戶痛,甚至頭頂發熱。又說,太陽經氣過盛時,熱氣會向上逆行,導致頭、頸、頭頂、腦戶等部位疼痛,眼睛像要脫落一樣。又說,太陽經氣衰退時,會引起心痛、腹脹、頭痛,治療應該以溫熱的藥物為主。
三、是濕邪損傷腎和膀胱引起的疼痛。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太陰司天時,濕氣過盛,會引起腰背、頭項疼痛,時常頭暈。又說,太陰在泉時,濕氣過盛,會引起頭痛,眼睛像要脫落一樣,脖子像要斷掉一樣。又說,太陰經氣衰退時,會引起頭頂疼痛且沉重,抽搐加劇,治療應該以溫熱的藥物為主。
四、是陽明經氣逆亂,加上心病而引起的疼痛。根據《黃帝內經》的說法,陽明經氣衰退時,會咳嗽、嘔吐、心煩,病在胸膈之間,同時會頭痛,治療應該以溫補的藥物為主。
東垣的白芷散,可以治療風邪引起的頭痛,使用方法是將藥粉吸入鼻中。
石膏(二錢)、薄荷(三錢)、芒硝(二錢)、鬱金(一錢)、香白芷(二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含一口水,將藥粉吸入鼻中。如果病症在太陽經,可以再加入羌活(二錢)、防風(一錢)、紅豆(二粒),研磨成細末,吸入鼻中。
川芎散,使用方法是將藥粉吸入鼻中。
青黛(二錢半)、蔓荊子(一錢二分)、川芎(一錢二分)、鬱金(一錢)、芒硝(一錢)、石膏(一錢三分)、細辛根(一錢)、薄荷葉(二錢)、紅豆(一粒),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吸入鼻中。
丹溪的瘦人搐鼻藥方。
軟石膏、朴硝(各半錢)、冰片、檀香皮、荊芥、薄荷葉(各一錢)、白芷、細辛(各三錢),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吸入鼻中。
羅氏的如聖散,可以治療眼睛和頭部偏側疼痛的頭風。
麻黃(燒成灰,半兩)、盆硝(二錢半)、麝香、冰片(各少許),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吸入鼻中,效果神奇。
又一方:
楊梅青、硝石、灶心土(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吸入鼻中,可以立即見效。
河間的瓜蒂神妙散,可以治療偏頭痛、正頭痛,以及頭目昏眩。
焰硝、雄黃、川芎、薄荷葉、道人頭(即蒼耳子)、藜蘆(各一分)、天竺黃(一錢半),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含一口水,將藥粉吸入鼻中一點點,效果神奇。
以上六個藥方,都是通過吸入鼻中來治療屬於熱證的頭痛。
《本草綱目》記載,可以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頭痛。
草烏尖、細辛(各等分)、黃丹(少許),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葦管將藥粉吹入鼻中,可以立即見效。
丹溪記載,可以治療突然發作的頭痛。用皂莢的粉末吹入鼻中,打噴嚏後就會停止疼痛。(出自《斗門方》。)
世醫的火筒散,是治療頭風的有效方。
蚯蚓糞(四錢)、乳香(二錢)、麝香(少許),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紙筒從下面點燃,讓煙向上飄,然後用鼻子吸入煙霧,效果神奇。
仲景的頭痛摩擦散。
大附子(一枚,炮製過)、食鹽(等分),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一小勺,塗抹在痛處,讓藥力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