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五·肝膽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肝膽部 (3)

1. 頭風痛

硫黃(二兩),石膏(煅通赤,研),半夏(湯洗),硝石(研。各一兩)

上為細末,研勻,生薑汁糊為丸,如桐子大,陰乾。每服二十丸,薑湯或米飲下,更灸關元百壯。良方中黃丸子亦佳。虛寒甚者,去石膏,用鍾乳粉一兩。

《素問》云:頭疼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徇蒙招尤。目眩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下虛者腎虛也,故腎虛則頭痛。上虛者肝虛也,故肝虛則頭暈。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眩耳聾,皆暈之狀也。故肝厥頭暈,腎厥巔痛,不同如此。(治肝厥。鉤藤散見眩門。)

神妙丸,治頭疼及腦風。

食鹽,硫黃(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生面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用薄荷茶,食前,下荊芥酒亦得。

〔丹〕孫兆口訣。治頭疼,附子炮,石膏煅,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酒茶下半錢,妙。

上硫、附中加石膏之劑。

治頭風如神。附子一枚,生去皮臍,用綠豆一合同煮,豆熟為度,去附子,只吃豆,立瘥。每附子一枚,可煮五次後,末服之。(《修真秘要》)

〔《本》〕治氣虛頭疼,用大附子一枚,剜去心,入全蠍二個在內,取前附子末,同鍾乳一分,面少許,水和裹炮熟,卻研為末,以焦黃為度,蔥茶調下,一錢或半錢。

又方,用大附子(一枚,和皮臍生為末),大川芎(一個,銼作四片)

以水和附子末,如面劑,裹川芎,作四處,如附子末少,入少麵裹畢,以針穿數孔子,用真腦麝熏其穴內,覺附香再捻合穴子。如未覺內有香,即再熏一炷。細羅成灰,用銚子內熱灰,炮熟末之,每服半錢,蔥茶調下,不拘時候。(上泗醫楊吉老二方,神效。)

上附子純熱例。

〔《素》〕帝曰:人有病頭痛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奇病論)

〔垣〕,羌活附子湯,治冬月大寒犯腦,令人腦痛齒亦痛,名曰腦風,出奇病論中。

防風(二分),黃耆(一錢),麻黃(一錢),蒼朮(半錢),升麻(二分),甘草(二分),黑附子(一分),羌活(半錢),白芷,白殭蠶,黃柏(各三分)

上㕮咀,水煎去渣,溫服,食後。若有寒嗽,加佛耳草三分。

〔羅〕,川芎神功散,治風熱上攻,偏正頭痛,無問微甚久新,並皆治之。

川芎(一兩),甘草(二錢半),川烏(生,去皮臍),白芷,天南星,麻黃(去根。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投清酒半盞,和渣溫服,密室避風,如人行五七里,再服,汗出為度,其病立愈。

救苦神白散,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痛,眉骨兩太陽穴痛,及熱上攻頭目,目赤不已,項筋拘急,耳作蟬鳴。

白話文:

[頭風痛]

硫磺(二兩)、煅燒至紅透的石膏(磨成粉)、用熱水洗過的半夏、硝石(磨成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生薑汁調和成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陰乾。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或米湯送服,再用艾灸關元穴一百壯。良方中的「中黃丸」效果也很好。如果虛寒嚴重,可以去掉石膏,改用鐘乳粉一兩。

《素問》說:頭頂痛,屬於下虛上實,病在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嚴重時會影響到腎臟。這就像被東西蒙住頭一樣,搖晃不定。眼睛昏花,耳朵聽不清,屬於下實上虛,病在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嚴重時會影響到肝臟。下虛指的是腎虛,所以腎虛會引起頭痛。上虛指的是肝虛,所以肝虛會引起頭暈。被蒙住頭的感覺,就像用東西遮住頭部,搖搖晃晃不穩定,眼睛昏花,耳朵聽不清,都是暈眩的症狀。因此,肝陽上亢會導致頭暈,腎氣虛弱會導致頭頂痛,情況不同。 (治療肝陽上亢,可用鉤藤散,詳見眩暈門。)

神妙丸,治療頭痛及腦風。

食鹽、硫磺,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水調和生麵粉做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用薄荷茶在飯前送服,用荊芥酒送服也可以。

孫兆口訣:治療頭痛,用炮製過的附子和煅燒過的石膏,等分磨成粉,加入少量腦麝香,用酒或茶送服半錢,效果很好。

以上配方中,硫磺、附子和石膏搭配使用。

治療頭風效果如神。用一枚生附子,去除皮和臍,和綠豆一合同煮,待豆煮熟後,取出附子,只吃豆子,病立刻就好。一枚附子可以煮五次後,將附子磨成粉服用。(《修真秘要》)

《本草》記載:治療氣虛頭痛,用一枚大附子,挖去心,放入兩個全蠍,然後取先前的附子粉,加入一分鐘乳粉,少許麵粉,用水調和包裹後炮製熟,然後磨成粉,以焦黃色為度,用蔥茶調服,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

另一個方子,用一枚大附子(帶皮臍生用磨成粉),一個大川芎(切成四片)。

用水將附子粉調成麵糊狀,包裹川芎,分成四份,如果附子粉不夠,可以加少許麵粉包裹。用針在上面扎幾個孔,用真腦麝香熏這些孔,感覺到香味後再將孔封閉。如果沒感覺到香味,就再熏一炷香。將藥材磨成細灰,用銚子盛熱灰,將藥粉炮製熟。每次服用半錢,用蔥茶調服,不拘時間。(以上兩個方子是泗州醫生楊吉老的秘方,效果很好。)

以上方子都是用附子純熱的藥性來治療。

《素問》記載:黃帝問:有人頭痛很多年都治不好,這是怎麼回事?這種病叫什麼?岐伯說:這是因為曾經感受過極度的寒冷,寒邪深入骨髓,而骨髓又以腦為主,腦氣逆亂所以會引起頭痛,牙齒也會痛,這種病叫做厥逆。(奇病論)

羌活附子湯,治療冬季大寒侵襲腦部,導致腦痛牙痛,這種病叫做腦風,出自《奇病論》。

防風(二分)、黃耆(一錢)、麻黃(一錢)、蒼朮(半錢)、升麻(二分)、甘草(二分)、黑附子(一分)、羌活(半錢)、白芷、白殭蠶、黃柏(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煎煮後去渣,溫服,飯後服用。如果有寒嗽,可加入佛耳草三分。

川芎神功散,治療風熱上攻引起的偏頭痛或正頭痛,無論病情輕重、病程新舊,都有療效。

川芎(一兩)、甘草(二錢半)、生川烏(去皮臍)、白芷、天南星、麻黃(去根),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二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加入清酒半碗,連同藥渣一起溫服,關緊門窗避風,如行走五七里路後再服一次,出汗後病就會痊癒。

救苦神白散,治療男女偏頭痛、正頭痛、眉骨和兩太陽穴痛,以及熱邪上攻頭部,眼睛紅腫不止,頸部肌肉僵硬,耳鳴如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