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九·陰陽臟腑部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陰陽臟腑部 (3)

1. 刺禁

〔《靈》〕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腋與膺。(針經云: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者,脈氣口內絕。不知者反取其外之病處與陽經之合,有留針以致陽氣,陽氣至則內重竭,重竭則死矣。其死也無氣以動,故靜。

)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又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針解云: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者,脈氣口外絕,不知者,反取其四末之輸,有留針以致其陰氣,陰氣至則陽氣反入,入則逆,逆則死矣。陰氣有餘故躁。《難經》云:五臟脈絕於內者,腎肝氣已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臟脈絕於外者,心肺脈已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陽絕補陰,陰絕補陽,是謂實實虛虛,損不足益有餘,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白話文:

在中醫理論中,「靈」代表著精神性或神祕性的知識,這段文字主要在講述針灸療法的應用原則。

「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指的是當人體內部的五臟(心、肝、脾、肺、腎)的氣息已經終止時,若仍然使用針灸治療,反而對外部進行刺激,這種做法等同於進一步耗盡體內的氣息,這種情況下,患者最終會死亡,並且死亡過程會非常平靜。

「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腋與膺。」意思是治療的人應該回歸到調理五臟的氣息,而不是在外圍進行治療,例如在腋窩和胸膛進行針灸。

「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又實其內,是謂逆厥,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指的是當五臟的氣息在外部終止,如果仍然對內部進行針灸刺激,這被稱為逆向阻塞,這種情況下必定會死亡,且死亡過程會非常躁動。

「治之者,反取四末。」意思是治療的人應該在四肢等遠端部位進行治療,而非在五臟或核心部位。

「陰氣有餘故躁。」意思是過度的陰性能量或氣息導致了死亡前的焦躁。

「五臟脈絕於內者,腎肝氣已絕於內也,而醫反補其心肺,五臟脈絕於外者,心肺脈已絕於外也,而醫反補其腎肝。」指的是當五臟的脈搏在內部或外部終止時,醫生卻錯誤地補強了相對應的器官,這種做法等同於以實補實,以虛補虛,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總結來說,這段文字強調了針灸療法在使用時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當的治療部位和方法,否則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害中而去則致氣。精泄則病益甚而恇,致氣則生為癰瘍。無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是謂甚病,病益甚。(《難經》云:假令肺實而肝虛,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當更相平,當知金平木也,假令肺實,故知肝虛微少氣,用針不補其肝而反重實其肺,故曰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病中工所害也。)取五脈者死。

(針解云:言病在中氣不足,但用針盡大瀉其諸陰之脈也。)取三陽之脈者恇。(《針解》云:言盡瀉三陽之氣,令病人惟然不復也。)奪陰者死,(針解云: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奪陽者狂,針害畢矣。(針解云:奪陽者狂,正言也。)

白話文:

針灸的危險在於,如果針刺到關鍵的穴位而不移除,會導致體液流失,如果移除了,則會導致氣血不暢。體液流失會使病情加重且令人恐慌,氣血不暢則會形成腫瘤。這就是所謂的「無實實虛虛」,也就是耗盡不足的,補充過多的,這是嚴重的疾病,病情會進一步惡化。

(《難經》提到,假如肺部過度充實而肝臟虛弱,肝是屬木的,肺是屬金的,金和木應該互相平衡,這裡應當是金壓制木。如果肺部過度充實,那麼可以預期肝臟的氣息會變得微弱。使用針灸時,如果不補強肝臟反而加重了肺部,這就是「實實虛虛」,耗盡不足,補充過多,這正是針灸治療中需要避免的情況。)

如果取穴涉及到五個主要脈絡,會導致死亡。

(《針解》指出,如果只針對陰性脈絡進行全數針刺放血,那麼會使病人的體力和氣血都出現不足。)

如果取穴涉及到三陽脈絡,會讓人感到恐慌。

(《針解》說,如果完全放空三陽脈絡,使得病人感到恐慌,不再能恢復。)

耗盡陰脈會導致死亡,

(《針解》提到,取用尺脈中的五里五次針刺,這會導致死亡。)

耗盡陽脈會使人狂亂,

(《針解》指出,耗盡陽脈就是使人狂亂,這是一個直白的描述。)

〔《甲》〕問曰:針能殺生人,豈不能起死人乎?對曰: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者也。是人之所生,受氣於谷,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之府,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雨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迎而奪之而已矣。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

五往而藏之,氣盡矣,故五五二十五而竭其輸矣。此所謂奪其天氣者也。故曰:窺門而刺之者死於家中,入門而刺之者死於堂上。黃帝曰:請傳之後世,以為刺禁。(經隧,《靈樞》作「經墜」。)

凡刺之補瀉,無過其度,與脈逆者無刺。

〔《靈》〕凡刺之禁:新內勿刺,新刺勿內,已刺勿醉,已醉勿刺,新怒勿刺,已怒勿刺,新勞勿刺,已刺勿勞,已飽勿刺,已刺勿飽,已飢勿刺,已刺勿飢,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驚大恐,必定其氣,乃刺之。乘車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步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頃,乃刺之。

白話文:

【甲】問道:針灸可以殺害活著的人,難道就不能使死人復活嗎?回答說:針灸確實能殺害活著的人,但不能使死人復活。這是由於人之所以能生存,是因為他從食物中獲取了氣息,而食物在人體內的吸收主要在胃部。胃是食物和飲料的存儲場所,也是氣息和血液的生產中心。胃所產生的氣息和血液通過經絡系統在全身流通,經絡系統則是連接五臟六腑的主要通道。在針灸治療時,我們只需要在這些通道上進行針刺,奪取其中的氣息即可。通常,當針刺進入五里深處,再沿途中停止,共刺五次即可。

接著,五次針刺後將氣息封存,這時氣息已經耗盡。因此,總共二十五次針刺後,就能完全耗盡體內的氣息。這就是所謂的奪取人的生命氣息。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在門口針刺的人會死在家中,進入門內針刺的人會死在廳堂上。黃帝表示:請將這些針灸原則傳授給後代,作為針灸禁忌的指導。

【靈】針灸的補救和洩法都必須適可而止,不可過度。與脈搏相反的穴位不可針刺。

【靈】針灸的禁忌包括:剛完成性行為的人不宜針刺,剛針刺的人不宜再進行性行為,剛接受針灸治療的人不宜飲酒,剛飲酒的人不宜針灸,剛發怒的人不宜針灸,剛完成勞動的人不宜針灸,剛吃完飯的人不宜針灸,剛針灸過的人不宜馬上吃飯,剛餓的人不宜針灸,剛喝過水的人不宜針灸,剛針灸過的人不宜馬上喝水,經歷過大驚大恐的人需要等氣息穩定後才能針灸。乘車來的人需要先休息片刻,約半個小時後再針灸;步行來的人需要先坐下來休息,約行走十里的時間後再針灸。

凡此十二禁者,其脈亂氣散,逆其榮衛,經氣不次,因而刺之,則陽病入於陰,陰病出於陽,邪氣復生。粗工不察,是謂伐身。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奪汗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又大下血,是五奪也。此皆不可瀉也。

〔《素》〕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廓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

白話文:

「這些十二條禁忌,都是指脈搏混亂、氣息散失,逆轉了榮衛之氣的循環,導致經絡氣血的順序被打亂。如果在此情況下進行針灸治療,會使原本的陽病轉入陰病,或原本的陰病外洩而出,使邪氣重新生成。粗淺的醫生不懂這一點,這就等同於自傷。身體已經消耗,這是第一次的損失。在大量出血後,這是第二次的損失。在大量流汗後,這是第三次的損失。在大量排泄後,這是第四次的損失。剛生產完又大量出血,這是第五次的損失。這些情況都不適合進行放血治療。

根據《素問》的理論,當天氣溫暖、日照充足時,人的血液變得流動且衛氣上升,因此血液容易被放出,氣息容易流通。當天氣寒冷、日照不足時,人的血液會凝結,衛氣下沈。月亮初生時,血液和氣息開始活躍,衛氣開始運行。月亮圓滿時,血液和氣息都充滿,肌肉變得堅硬。月亮缺損時,肌肉減少,經絡變得虛弱,衛氣離開,只剩下形體孤單存在。因此,要根據天氣的變化來調節血液和氣息。因此,在寒冷的天氣不要針灸,溫暖的天氣不要疑慮,月亮初生時不要放血,月亮圓滿時不要補救,月亮缺損時不要治療,這就是根據時機來調節的方法。」

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瀉,是謂臟虛。月滿而補,血氣揚溢,絡有留血,命曰重實。月廓空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八正神明論)

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血氣形志篇)

〔《甲》〕神庭禁不可刺。上關禁不可深。(令人耳無聞。)顱囟刺不可多出血。左角刺不可久留。人迎刺過深殺人。雲門刺不可深。(使人逆息不能食。)缺盆刺不可過深。(使人逆氣。)五里禁不可刺。(手陽明經穴。)臍中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刺五分。)三陽絡禁不可刺。

白話文:

根據自然界的順序,當月亮盈滿或空虛時,要調整光照位置,正確站立等待。因此,月亮生長時的洩出,被認為是臟器的虛弱;月亮滿滿時的補充,血液和氣血會溢出,絡脈中有積滯的血液,這稱為重實。月亮周圍空曠時治療,被認為是經絡混亂,陰陽失調,真假難辨,沈緩且停留,外部虛弱、內部混亂,邪氣因此產生。

刺陽明穴,放出氣血;刺太陽穴,放出惡氣;刺少陽穴,放出氣體並排出血液;刺太陰穴,放出氣體並排出血液;刺少陰穴,放出氣體並排出血液;刺厥陰穴,放出血液並排出惡氣。

「神庭」處禁止刺針。「上關」處禁止深入。這會使人聽不到聲音。「顱囟」處刺針不應過量出血。左角處刺針不宜久留。人迎處刺針若過深會致人於死地。雲門處刺針不應深入。這會使人呼吸困難,無法進食。缺盆處刺針不可過深。這會使人呼吸困難。五里處禁止刺針(這是手陽明經的穴位)。臍中處禁止刺針。伏兔處禁止大量刺針(每次刺針不可超過五分)。三陽絡處禁止刺針。

復溜刺無多見血。承筋禁不可刺。然谷刺無多見血。乳中禁不可刺。鳩尾禁不可刺。

〔《靈》〕刺上關者,呿不能欠。刺下關者,欠不能呿。刺犢鼻者,屈不能伸。刺兩關者,伸不能屈。(本輸篇)

〔《素》〕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帝曰:願聞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

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於五臟。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闢除其邪,則亂氣不生。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奈何?岐伯曰: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白話文:

  1. 復溜穴的針灸,不要讓血量過多。承筋穴禁止針灸。然谷穴的針灸,也不要讓血量過多。乳中穴禁止針灸。鳩尾穴禁止針灸。

  2. 在《靈》中,針灸上關穴時,嘴巴無法張開或閉合。針灸下關穴時,嘴巴可以張開但無法閉合。針灸犢鼻穴時,膝蓋無法彎曲或伸直。針灸兩關穴時,手臂無法彎曲或伸直。(出自本輸篇)

  3. 在《素》中,春季的氣候影響著經脈,夏季的氣候影響著孫絡(小絡),長夏的氣候影響著肌肉,秋季的氣候影響著皮膚,冬季的氣候影響著骨髓。黃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岐伯答:春季時,天氣開始開闊,地氣開始釋放,冰霜融化,水流經脈流通,所以人的氣息在脈中。夏季時,經脈充滿氣血,進入孫絡接受血液,皮膚充實。長夏時,經絡都充滿了氣血,流進肌肉中。秋季時,天氣開始收縮,皮膚緊繃,毛孔閉塞。冬季時,物體封存,氣血在體內,連接五臟。因此,邪氣總是隨著四季的氣血進入體內。邪氣的變化難以預測,但必須遵循經脈的氣血來去除邪氣,才能避免產生亂氣。黃帝問:如果逆反四季的氣候,產生亂氣該怎麼辦?岐伯答:春季針灸絡脈,血液和氣體外溢,使人感到疲倦。春季針灸肌肉,血液和氣體逆轉,使人感到呼吸困難。春季針灸筋骨,血液和氣體進入體內,使人腹部脹大。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㑊。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外行,令人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慄。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泄,留為大痹。

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故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為逆,正氣內亂,與精相搏,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四時刺逆從論)

春甲乙日自乘,無刺頭,無發朦於耳內。夏丙丁日自乘,無振埃於肩喉廉泉。長夏戊己日自乘四季,無刺腹去爪瀉水。秋庚辛日自乘,無刺關節於股膝。冬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是謂五禁。

白話文:

夏天針刺經脈,會使血氣枯竭,讓人感到疲憊。夏天針刺肌肉,會使血氣向內收縮,讓人經常害怕。夏天針刺筋骨,會使血氣向上逆流,讓人易怒。秋天針刺經脈,會使血氣向上逆流,讓人記憶力減退。秋天針刺絡脈,會使氣不能向外流通,讓人只想臥牀不願動。秋天針刺筋骨,會使血氣向內散失,讓人感到寒冷。冬天針刺經脈,會使血氣完全流失,讓人視力模糊。冬天針刺絡脈,會使內在的氣體外洩,留下大的痹症。冬天針刺肌肉,會耗盡陽氣,讓人記憶力減退。以上四個季節的針灸原則,如果違反了,就會導致疾病。反之則會造成氣候混亂,相互感染引發疾病。因此,在進行針灸時,必須要瞭解四個季節的常規,避免疾病發生,保持身體的正常運作,並且在針灸過程中,不要讓氣體混亂,也不要讓精氣轉移。這是關於四個季節針灸原則的論述。

春天在甲乙日自行操作,不要在頭部針灸,不要在耳內發出霧氣。夏天在丙丁日自行操作,不要在肩膀、喉嚨、廉泉等部位發出塵土。長夏在戊己日自行操作,春夏秋冬四季,不要在腹部使用拔罐法。秋天在庚辛日自行操作,不要在關節、股膝等部位針灸。冬天在壬癸日自行操作,不要在腳踝部針灸。這就是五個禁忌的針灸原則。

〔《素》〕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溯溯然寒慄。

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肉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㑊。然不去矣。

白話文:

《素問》中,黃帝詢問:請聽取針灸的關鍵原則。岐伯回答:疾病有輕重緩急,針灸也有深淺之分,必須適度地刺入,不可過度或不足。若過度,會傷及內臟;若不足,則會使邪氣在外聚集,邪氣聚集後,疾病會更加嚴重。因此,疾病可以分為毫毛腠理、皮膚、肌肉、脈絡、筋骨和髓等不同層次。在毫毛腠理針灸時,不可傷及皮膚,否則會影響肺部,導致秋季出現風熱病或瘧疾,使人感到寒戰和發冷。在皮膚針灸時,不可傷及肌肉,否則會影響脾臟,導致夏季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在肌肉針灸時,不可傷及脈絡,否則會影響心臟,導致夏季心痛。在肌肉針灸時,不可傷及筋膜,否則會影響肝臟,導致春季熱病和筋骨弛緩。在筋膜針灸時,不可傷及骨骼,否則會影響腎臟,導致冬季腫脹和腰痛。在骨骼針灸時,不可傷及骨髓,否則會導致骨髓耗損,使人感到骨頭痠痛,全身乏力。然而,這些問題若不加以處理,病情將持續惡化。

(刺要論)

凡刺之道,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遊於巷,中肉節則皮膚痛。補瀉反則病益篤。中筋則筋緩,邪氣不出,與真相搏,亂而不去,反還內著。用針不審,以順為逆。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欠。(《素問》作「語」。

)刺中脾,十五日死,(《素問》作「十」日。)其動為吞。刺中腎,三日死,(《素問》作「六日」又云「七日」。)其動為嚏。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刺中膈,為傷中,其病雖愈,過一歲必死。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白話文:

《刺要論》

在進行針灸療法時,必須準確地對準氣穴,而非肌肉節點。若針灸對準了氣穴,針會像在小巷裡遊走般輕鬆;若對準了肌肉節點,就會造成皮膚疼痛。補助或排泄手法使用錯誤,會使病情加重。若針灸到筋絡,會導致筋絡弛緩,病邪無法排出,反而與真正病因相互搏鬥,造成混亂,且不能消除。如果針灸手法不當,則會違反正確的操作原則。若針灸到心臟,一天後即會死亡,其表現為嘔吐。若針灸到肺部,三天後會死亡,表現為咳嗽。若針灸到肝臟,五天後會死亡,表現為打呵欠(或為語聲)。若針灸到脾臟,十五天後會死亡(《素問》中記載為十天)。表現為吞嚥困難。若針灸到腎臟,三天後死亡(《素問》中記載為六天或七天)。表現為打噴嚏。若針灸到膽囊,一天半後死亡,表現為嘔吐。若針灸到膈肌,會傷及內臟,即使病症已痊癒,超過一年仍有可能死亡。若針灸到腳踝上方的大脈,出血不斷,將會死亡。若針灸到大腿內側的大脈,出血不斷,也會死亡。若針灸到臉部,碰到流脈,可能導致失明。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膝髕,出液為跛。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郄中大脈,令人僕,脫色。刺膺中,陷中肺,(《素》曰:刺膺中陷中脈。

)為喘逆仰息。刺氣衝中脈,血不出為腫鼠𪖈。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脊間中髓,為傴。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刺腨腸內陷,為腫。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俱出刺禁篇)

白話文:

  • 刺激到主導者的心臟脈搏,導致內部洩漏,可能聽力損失。
  • 刺擊頭部,影響腦部,會立即死亡。
  • 刺擊膝蓋下方,導致流液,可能會跛行。
  • 刺擊舌底的脈搏過度,引起大量出血,可能導致聲音嘶啞。
  • 刺擊手臂的太陰脈,大量出血後可能立即死亡。
  • 刺擊腳底的布絡脈搏,如果不出血,可能會引起腫脹。
  • 刺擊腳少陰脈,嚴重虛弱出血,可能導致說話困難。
  • 刺擊骨縫中的大脈,會讓人摔倒,顏色改變。
  • 刺擊胸部中央的脈搏,影響肺部,可能導致呼吸困難和仰頭呼吸。
  • 刺擊氣衝脈搏,如果不出血,可能會引起腫脹和鼠疫。
  • 刺擊肘部中央,可能導致氣體迴流,無法彎曲或伸展。
  • 刺擊脊椎間的脈搏,可能導致身體彎曲。
  • 刺擊大腿下部三寸處,可能導致尿失禁。
  • 刺擊胸部上方的乳房,可能導致腫塊和乳房腐蝕。
  • 刺擊腋下肋骨間,可能導致咳嗽。
  • 刺擊胸腔中央,可能導致氣體洩露,並引發喘息和咳嗽。
  • 刺擊小腹的膀胱,可能導致尿液流出,並導致小腹脹滿。
  • 刺擊手掌魚腹,可能導致腫脹。
  • 刺擊小腿腸部,可能導致腫脹。
  • 刺擊眼眶上方的骨脈,可能導致流淚或視力模糊。
  • 刺擊關節液外溢,無法彎曲或伸展。

請注意,這些描述是基於古中醫理論,且在實際應用時必須由有資格的專業人員進行,以避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