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二·陰陽臟腑部 (10)
卷之二·陰陽臟腑部 (10)
1. 診法通論
以五色命藏,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五色篇》)
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顴與顏黑(《五閱五使篇》)。色起兩眉薄澤者,病在皮。唇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榮衛濡然者,病在血氣。
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塵垢,病在骨。(《衛氣失常篇》)
黃帝曰:五臟之氣,閱於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節知而閱之,奈何?岐伯曰:五臟六腑者,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喉見其外。五臟六腑者,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䯏骨有餘,以候𩩲𩨗。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大小。脾者,主為衛,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凶。
腎者,主為外,使之遠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黃帝曰:善。願聞六腑之候。岐伯曰:六腑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胸,五穀乃容,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目下裹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腑者也。(《師傳論》)
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𩩲𩨗者,心高,𩩲𩨗小短舉者,心下,𩩲𩨗長者,心下堅,𩩲𩨗弱小以薄者,心脆,𩩲𩨗直下不舉者,心端正,𩩲𩨗倚一方者,心偏傾也。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
心下則藏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藏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咳。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肝小則臟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悗為息賁。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
肝堅則藏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縱者,脾下,唇堅者,脾堅,唇大而不堅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舉者,脾偏傾也。脾小則臟安,難傷於邪也。脾大則苦湊䏚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於大腸,下加於大腸則臟苦受邪。
白話文:
診法通論
臟腑與五色、形貌的關係:肝臟屬青色,與筋絡相關;心臟屬赤色,與脈搏相關;肺臟屬白色,與皮膚相關;脾臟屬黃色,與肌肉相關;腎臟屬黑色,與骨骼相關。肺臟有病則喘息鼻孔張大;肝臟有病則眼白發青;脾臟有病則嘴唇發黃;心臟有病則舌頭短縮捲曲、顴骨發紅;腎臟有病則顴骨和臉色發黑。眉毛間的光澤黯淡,則疾病在皮膚;嘴唇呈現青、黃、赤、白、黑等顏色,則疾病在肌肉;皮膚潤澤或乾燥,則疾病在血氣;眼白呈現青、黃、赤、白、黑等顏色,則疾病在筋絡;耳朵乾燥枯萎、污垢堆積,則疾病在骨骼。
五臟的診斷方法:肺臟如同屋頂,觀察肩膀是否凹陷、咽喉是否腫脹;心臟為主宰,觀察鎖骨凹陷處、胸骨是否突出;肝臟為將軍,觀察眼睛的大小;脾臟為衛士,觀察嘴唇舌頭的狀況,以判斷吉凶;腎臟為外臣,觀察耳朵的狀況,以判斷其本性。
六腑的診斷方法:胃為水府,觀察胸廓是否寬大、頸部是否粗壯;大腸的診斷觀察鼻孔是否寬大;小腸的診斷觀察嘴唇是否厚實、人中是否長;膽的診斷觀察眼眶下是否隆起;膀胱的診斷觀察鼻孔是否外翻;三焦的診斷觀察鼻樑是否挺直。
心臟的診斷:心臟大小、位置及狀態可從胸部觀察,例如:心臟小則安靜,心臟大則易受外邪侵犯;心臟位置高則氣鬱,心臟位置低則易受寒邪侵犯;心臟堅固則安穩,心臟脆弱則易生病;心臟端正則健康,心臟偏斜則功能失調。
肺臟的診斷:肺臟大小、位置及狀態可從肩背觀察,例如:肺臟小則少喝水,肺臟大則易患胸痛、喉嚨痛;肺臟位置高則易咳嗽,肺臟位置低則易患肋下痛;肺臟堅固則不易咳嗽,肺臟脆弱則易生病;肺臟端正則健康,肺臟偏斜則胸部疼痛。
肝臟的診斷:肝臟大小、位置及狀態可從胸脅觀察,例如:肝臟小則安靜,肝臟大則易患胃痛、咽喉痛;肝臟位置高則易患肋間痛,肝臟位置低則易受外邪侵犯;肝臟堅固則安穩,肝臟脆弱則易生病;肝臟端正則健康,肝臟偏斜則肋下疼痛。
脾臟的診斷:脾臟大小、位置及狀態可從嘴唇觀察,例如:脾臟小則安靜,脾臟大則易患腹痛;脾臟位置高則易患肋間痛,脾臟位置低則易受外邪侵犯;脾臟堅固則安穩,脾臟脆弱則易生病;脾臟端正則健康,脾臟偏斜則嘴唇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