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二·陰陽臟腑部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陰陽臟腑部 (9)

1. 診法通論

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所謂後者,應不俱也(王注曰:「俱」猶「同」也)。

手心主少陽火,生足太陰陽明土。足太陰陽明土,生手太陰陽明金。手太陰陽明金,生足太陽少陰水。足太陽少陰水,水流下而不能上,生足厥陰少陽木。足厥陰少陽木,生手太陽少陰火。手太陽少陰火,炎上行而不能下,生手心主少陽火。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以上並《三部九候論》)

上以三部九候候五臟。

〔《靈》〕庭者,首面也。關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

目內眥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庭者,額中也。關中者,兩眉之間也。下極者,兩目之間也。直下者,兩鼻而下也。方者,鼻隧也。

面王者,鼻柱之端也。蓋自額而下闕上屬首咽喉之部分也,自闕中循鼻而下鼻端屬肺、心、肝、脾、腎五臟之部分也,自目內眥挾鼻而下至承漿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六腑之部分也,自顴而下頰則屬肩臂手之部分也,自牙車而斜下頤屬股膝脛足之部分也。經云: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陽庭,王宮在於下極者,正謂此也)。

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搏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

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女子在於面王。

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搏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亦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

白話文:

診法通論

九候的診斷方法,上下應該一致,不能互相脫節。一候之後就發病,二候之後病情加重,三候之後病情危急。所謂「後」,指的是臟腑之間的反應不一致。(王注:「俱」同「同」)

手掌心主少陽之火,少陽之火生髮足太陰脾土和足陽明胃土。足太陰脾土和足陽明胃土,生髮手太陰肺金和手陽明大腸金。手太陰肺金和手陽明大腸金,生髮足太陽膀胱水和足少陰腎水。足太陽膀胱水和足少陰腎水,水往下流而不能往上流,生髮足厥陰肝木和足少陽膽木。足厥陰肝木和足少陽膽木,生髮手太陽小腸火和手少陰心火。手太陽小腸火和手少陰心火,火往上炎而不能往下行,生髮手掌心主少陽之火。

三部九候都互相脫節,則死亡。上下左右的脈象互相應和如同舂米一樣,病情嚴重;上下左右脈象互相脫節,無法計數,則死亡。中部九候雖然單獨調和,但與其他臟腑互相脫節,則死亡。觀察九候,單獨脈象微弱者,為病;單獨脈象強盛者,為病;單獨脈象快速者,為病;單獨脈象遲緩者,為病;單獨脈象熱者,為病;單獨脈象寒者,為病;單獨脈象下陷者,為病。(以上皆出自《三部九候論》)

以上以三部九候診斷五臟。

(《靈樞》)額頭中央為陽庭,相當於頭面部。兩眉之間為關上,相當於咽喉部。兩眼之間為闕中,相當於肺部。兩目之間向下為下極,相當於心部。兩鼻孔向下為直下,相當於肝部。肝的左側為肝左,相當於膽部。鼻子下方為下,相當於脾部。鼻樑為方上,相當於胃部。鼻尖為中央,相當於大腸部。大腸旁為挾大腸,相當於腎部。腎的正下方為當腎,相當於臍部。鼻柱末端向上為面王以上,相當於小腸部。鼻柱末端向下為面王以下,相當於膀胱部。顴骨為顴,相當於肩部。顴骨後方為顴後,相當於臂部。手臂下方為臂下,相當於手部。

眼睛內眥上方為目內眥上,相當於胸乳部。沿着牙齒咬合線向上為挾繩而上,相當於背部。沿着牙齒咬合線向下為循牙車以下,相當於大腿部。膝蓋為中央,相當於膝蓋部。膝蓋以下為膝以下,相當於小腿部。小腿下方為當脛以下,相當於足部。大腿內側為巨分,相當於股內側部。膝蓋骨為巨屈,相當於膝蓋骨部。這些是五臟六腑和四肢關節的部位。(陽庭,為額頭中央;關中,為兩眉之間;下極,為兩目之間;直下,為兩鼻孔之下;方,為鼻樑;面王,為鼻柱的末端。總之,從額頭到闕上,屬於頭部和咽喉的部分;從闕中沿著鼻子往下到鼻尖,屬於肺、心、肝、脾、腎五臟的部分;從眼睛內眥沿著鼻子往下到承漿,屬於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六腑的部分;從顴骨往下到面頰,屬於肩、臂、手的部分;從牙齒咬合線斜向下到下巴,屬於大腿、膝蓋、小腿、腳的部分。經書上說:五臟位於中央,六腑位於兩側,頭面位於陽庭,王宮位於下極,正是指的這個。)

各有部位。針對部位,運用陰陽和合,運用陽氣調和陰氣,必須明白部位,萬事萬物都應當如此,能夠分辨左右,這就是大道。男女部位不同,所以叫做陰陽。仔細觀察膚色潤澤與否,稱為良工。膚色沉濁為內臟病變,膚色浮腫光澤為外感病變;黃赤色為風邪,青黑色為疼痛,白色為寒邪,黃而油潤為膿,紅色嚴重者為出血,疼痛嚴重者為肌肉痙攣,寒邪嚴重者為皮膚感覺遲鈍,五種顏色各在其部位顯現,觀察膚色的浮沉來知道病情的淺深,觀察膚色的潤澤來觀察疾病的成敗,觀察膚色的散漫與凝聚來知道病情的遠近,觀察顏色的上下來知道病變的部位,集中精神來判斷病情過去和現在的變化。

所以觀察氣色不細微,就不知道疾病的虛實;專心致志,不去分心,才能夠知道疾病的發展變化;氣色明亮不粗糙,沉實而滋潤者病情嚴重;氣色不明亮不滋潤者,病情不嚴重。氣色散漫,像馬駒一樣沒有凝聚在一起,病情散漫,氣血疼痛,病邪尚未完全形成。腎氣乘犯心氣,心臟先生病,腎臟隨之應變,氣色都是如此。男子氣色在鼻柱末端,為小腹部疼痛;向下為睾丸疼痛;環繞直達陰莖為陰莖疼痛;上部為根部,下部為尖部;狐疝、陰囊腫大等都屬於此類疾病。女子在鼻柱末端,為膀胱部位的疾病;氣色散漫為疼痛,氣色凝聚為腫塊;方圓左右,各如同其顏色形狀。氣色沿著向下到達會陰部為淫邪;有油潤如膏狀,為暴飲暴食不潔所致。左側為左,右側為右,氣色有邪氣,凝聚散漫不正常,面色的指向就是如此。顏色有青、黑、赤、白、黃,都端正飽滿有其部位。部位的紅色,其顏色也如同榆莢那麼大,在鼻柱末端,則不久於人世。氣色向上尖銳,頂部空虛向上,向下尖銳向下,在左右兩側如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