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肝膽部 (22)

1. 小便不通

〔東〕熱淋,小便黃,腹滿:陰陵泉,關元(各二寸。),氣衝(二七壯。)

石淋不得小便:關元(三七壯。),氣門,大敦(各二七壯。)

血淋:氣海,丹田(各刺灸三七壯。)

小便熱痛,目赤尿如血:列缺(沿皮一寸。),大陵,承漿(各五分。)又法:曲骨(灸二七壯。)陰陽二陵泉(各二寸五分。)

〔《甲》〕少腹中滿,熱閉不得溺,足五里取之。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咳逆嘔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俯仰,面黑,熱,腹中䐜滿,身熱厥痛,行間主之。

癃遺溺,鼠鼷痛,小便難而白,期門主之。陰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筋急身熱,少腹堅腫,少腹時滿,小便難,尻股寒,髀樞痛,外引季脅,內控八窌,委中主之。癃,中窌主之。胸滿膨膨然,實則癃閉,腋下腫,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俯仰,委陽主之。小腹脹急,小便不利,厥氣上頭巔,滿谷主之。

勞痹小便赤難,前谷主之。氣癃溺黃,關元及陰陵泉主之。(《千金》云:寒熱不節,腎病不可俯仰。)氣癃,小便黃,氣虛則遺溺,石門主之。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瘙,會陰主之。

白話文:

小便不通

熱淋,小便黃,腹部脹滿: 可針灸陰陵泉穴、關元穴(各距離穴位兩寸),氣衝穴(灸十四壯)。

石淋導致小便不通: 可針灸關元穴(灸二十一壯),氣門穴,大敦穴(各灸十四壯)。

血淋: 可針刺或艾灸氣海穴、丹田穴(各灸二十一壯)。

小便時發熱疼痛,眼睛發紅,尿液如血: 可針刺列缺穴(沿皮膚刺入一寸)、大陵穴、承漿穴(各刺五分)。另一種方法:可艾灸曲骨穴(灸十四壯),陰陵泉穴和陽陵泉穴(各距離穴位兩寸五分)。

[《甲》](此處應指某古醫書)少腹部脹滿,因熱邪閉塞而無法排尿: 可取足五里穴。小便困難,疼痛,出現白色渾濁物,突然發生疝氣,少腹腫脹,咳嗽氣逆嘔吐,突然陰部抽動腰痛無法彎腰或仰身,面色發黑,發熱,腹中脹滿,身體發熱四肢厥冷疼痛: 可取行間穴。

小便不通或遺尿,鼠蹊部疼痛,小便困難且呈白色: 可取期門穴。陰部受寒,小便不通暢: 可取承扶穴。

筋脈拘攣、身體發熱,少腹部堅硬腫脹,少腹部時常脹滿,小便困難,臀部及大腿寒冷,髖關節疼痛,向外牽引至季脅,向內控制八髎穴: 可取委中穴。小便不通: 可取中髎穴。胸部脹滿: 實證為小便不通,腋下腫脹;虛證為遺尿,腳部抽筋,肌肉跳動,筋脈拘攣疼痛,大小便不通,腰痛牽引腹部,無法彎腰或仰身:** 可取委陽穴。小腹脹急,小便不通,氣逆上衝頭頂: 可取滿谷穴。

因勞累引起的痺症導致小便赤澀難解: 可取前谷穴。氣虛導致的小便不通,小便黃: 可取關元穴及陰陵泉穴。(《千金方》說:寒熱不調,腎病會導致無法彎腰或仰身。)氣虛導致的小便不通,小便黃,氣虛則遺尿: 可取石門穴。小便困難,尿道口灼熱: 實證為腹部皮膚疼痛,虛證為搔癢:** 可取會陰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