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19)
卷之十四·肝膽部 (19)
1. 小便不通
今病者內關外格之病悉具,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隨處以稟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氣味俱陰者,黃柏、知母,桂為引用,丸如桐子大,沸湯下二百丸。服藥少時,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燒之痛,溺出如瀑泉湧出,臥具皆濕,床下成流,顧盼之間,腫脹消散。予驚喜曰:大哉聖人之言,豈可不遍覽而執一者也。
其證小便閉塞而不渴,時見躁者是也。凡諸病居下焦皆不渴也。二者之病,在氣在血,最易分別。
〔潔〕,黃連丸,治因服熱藥過,小便不利,諸藥莫能效者。或臍下痛,不可忍者。
黃連(炒),黃柏(炒),甘草(各等分)
上㕮咀,水煎溫服,食前。如更不通,加知母,此藥助氣,使氣得化則通矣。
〔羅〕,白花散,治小便不通,膀胱有熱。用朴硝不以多少為細末,每服二錢,煎茴香湯調下,食前。《簡要》先用茴香酒調。
〔垣〕,導氣除燥湯,治小便不通,乃血濕致氣不通而竅澀之症。
知母(三分,酒洗),黃柏(四錢),滑石(二錢,炒黃),澤瀉(三分),茯苓(二錢,去皮)
上和勻,每服半兩,水煎稍熱空心服,如急閉小便,不拘時候。
〔《鬥》〕小便不通。用蚯蚓杵,以冷水攄過,濃服半碗,立通。大解熱疾,不知人事欲死者,服之效。
〔仲〕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苦渴,,栝蔞瞿麥丸,主之。
栝蔞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謂之知。
小便不通腹下痛,狀如覆碗,痛悶難忍者,乃腸胃乾涸,膻中氣不下。故經所謂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膻中者,臣使之官。三焦相火,腎為氣海也。王注曰:膀胱津液之府,胞內居之。少腹處間毛內藏胞器,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下,氣海之氣不及,則隱秘不通,故不得便利也。先用木香、沉香各三錢,酒調下,或八正散。
甚則宜上湧之,令氣通達,便自通利,經所謂病在下,上取之。王注曰:熱攻於上,不利於下,氣盛於上,則溫辛散之,苦以利之。(一方煎陳皮、茯苓湯,調木香、沉香末服之,空心下。)
〔丹〕小便不通,屬氣虛,血虛,有實熱,痰氣閉塞,皆宜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蓋氣承載其水者也。氣虛用參、朮、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就參、耆藥中調理吐之。血虛用四物湯,先服後吐,或就芎歸湯探吐之。痰多二陳湯,先服後探吐之。痰氣閉塞,二陳湯加香附、木通探吐之。實熱當利之,或用八正散,蓋大便動則小便自通矣。
〔丹〕治一男子,小便不通,用吐法,一吐便如注。論見治虛實法,病在下取之上條。
白話文:
現在有個病人,他的狀況是身體內部關閉而外部阻塞的各種疾病都出現了,情況危急,但只要治療下焦(身體下部)就能痊癒。應該使用性質屬於北方寒水的藥物,具有極寒的氣味,都是陰性的藥物,例如黃柏和知母,用桂枝來引導藥性。將藥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滾燙的開水送服兩百顆。服藥不久,下體會像刀刺火燒一樣疼痛,接著尿液會像瀑布一樣大量湧出,弄濕了床鋪,床下也積水成流。但很快地,腫脹的部位就消散了。我驚喜地說:「聖人的話真是偉大,怎麼能只讀一點點就自以為是呢!」
小便不通卻不口渴,有時會煩躁不安,這種情況通常是下焦有病,所以不會口渴。這兩種情況,區分病在氣分還是血分很容易。
〔潔〕的黃連丸,可以治療因為服用過多熱性藥物,導致小便不通,其他藥都沒效果的情況,或是肚臍下疼痛難忍的情況。
藥方成分:炒過的黃連、炒過的黃柏、甘草(等量)。
將藥材切碎,用水煎服,溫熱服用,飯前服用。如果仍然不通,再加入知母。這個藥可以幫助氣的運行,使氣運行順暢就能使小便通暢。
〔羅〕的白花散,可以治療小便不通,而且膀胱有熱的情況。用朴硝,不計量多少,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茴香湯調服,飯前服用。《簡要》一書說,可以先用茴香酒調服。
〔垣〕的導氣除燥湯,可以治療小便不通,這是因為血和濕氣導致氣不通暢,使得排尿的孔道澀滯。
藥方成分:知母(三分,用酒洗過),黃柏(四錢),滑石(二錢,炒黃),澤瀉(三分),茯苓(二錢,去皮)。
將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稍微加熱後空腹服用。如果小便急閉,可以不拘時間服用。
〔《鬥》〕記載,治療小便不通的方法:將蚯蚓搗爛,用冷水沖洗過濾,濃服半碗,立刻見效。對於嚴重發熱,意識不清,快要死亡的人,服用這個方法也有效。
〔仲〕說,小便不順暢,是因為體內有水氣,病人會感到口渴,可以用栝蔞瞿麥丸來治療。
藥方成分:栝蔞根(二兩),茯苓、薯蕷(各三兩),附子(一枚,炮製過),瞿麥(一兩)。
將以上五味藥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顆,一天三次。如果沒效果,可以增加到七八顆,直到小便順暢,腹中感覺溫暖才算見效。
小便不通,腹部下方疼痛,像倒扣的碗一樣,疼痛難忍,這是因為腸胃太過乾燥,導致膻中(胸部)的氣無法下行。所以經典裡說,膀胱是水液儲藏和排泄的器官,氣化作用正常,水液就能排出。膻中是協助氣化作用的器官,三焦的相火(身體內部的陽氣)和腎是氣的源泉。王注說: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地方,位於下腹部,如果能得到腎氣的滋潤,就能使小便排出。如果腎氣不足,小便就無法順暢。可以先用木香和沉香各三錢,用酒調服,或者服用八正散。
如果情況嚴重,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使氣運行通暢,小便自然就會通暢。經典裡說:「病在下,要從上治療」。王注說:「熱氣向上攻,就會影響下方的功能;氣在上面太盛,就用溫熱辛散的藥,並用苦味的藥來通利。」(另一種方法是用陳皮、茯苓煮湯,調入木香、沉香末一起服用,空腹服用。)
〔丹〕認為,小便不通的原因可能是氣虛、血虛、實熱、痰氣阻塞,都應該用催吐的方法,提升身體的氣,氣上升,水液自然就會下降,因為氣是承載水液的。氣虛可以用人參、白朮、升麻等藥,先服藥再催吐,或者在用人參、黃耆等藥調理時一起催吐。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先服藥再催吐,或者在用芎歸湯調理時一起催吐。痰多可以用二陳湯,先服藥再催吐。痰氣阻塞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香附、木通來催吐。實熱應該用通利的方法,或者服用八正散,因為大便通暢,小便自然就會通暢。
〔丹〕治療一個男子小便不通,用催吐的方法,一催吐小便就像泉水一樣流出來。他的理論在治療虛證、實證的法則中可以看到,也符合「病在下,要從上治療」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