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12)
卷之十四·肝膽部 (12)
1. 諸疝
卒疝,少腹痛,照海主之,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陰暴起疝瘕,胞中有血,四滿主之。臍疝繞臍痛,時上衝心,天樞主之。氣疝,噦嘔面腫,奔豚,天樞主之。陰疝氣疝,天樞主之。陰疝痿,莖中痛,兩丸騫,臥不可仰臥。刺氣衝。陰疝,衝門主之。(一作衡門)寒疝,下至腹腠膝腰痛,如清水,大腹諸疝,按之至膝上,伏兔主之。
寒疝痛,腹脹滿,痿厥少氣,陰谷主之。
〔《素》〕厥陰脈滑則病狐疝風。少陰滑則病肺風疝,太陰脈滑則病脾風疝,陽明脈滑則病心風疝,太陽脈滑則病腎風疝,少陽脈滑則病肝風疝。(四時刺逆從論)
〔《診》〕肝脈滑甚為㿗疝。心脈微滑為心疝,引臍下小腹鳴。腎肝滑甚為癃㿉。(全文見治法。)
〔東〕夫滑脈,關以上見者為大熱,蓋陽與陽並也,故大熱。滑脈,尺部見為大寒,生㿗疝。滑脈者,命門包絡之名也,為丙。丙丁熱火併於下,蓋丙丁不勝壬癸,從寒水之化也,故生㿗疝。
〔《素》〕帝曰:診得心脈而急,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當有形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心為牡臟,小腸為之使,故曰少腹當有形也。(脈要精微論)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腎脈肝脈大急沉,皆為疝。(俱大奇論。)
〔《脈》〕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瘕疝。絕孕遺矢溺,脅支滿煩也。
〔丹〕臍下忽大痛,人中如墨色者,多死。
〔子和〕七疝圖,寒疝,其狀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得於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坐臥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久而無子。
水疝,其狀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囊腫而狀如水晶,或囊癢而搔出黃水,或少腹中按之作水聲。得於飲水醉酒,使內過勞,汗出而遇風寒濕之氣,聚於囊中,故水多,今人為卒疝。宜以逐水之劑下之。有漏針去水者,人多不得其法。
筋疝,其狀陰莖腫脹,或潰或痛而裡急筋縮,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或白物如精,隨溲而下,久而得於房室勞傷,及邪術所使。宜以降心火之劑下之。
血疝,其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兩端約中,俗云便癰。得於重感春夏大燠,勞於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腫,膿少血多。宜以和血之劑下之。(和血四物湯、調胃承氣湯各半服之是也。)
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則氣鬱之而脹,罷則氣散者是也。有一治法,以針出氣而愈者。然針有得失,宜以散氣之藥下之。或小兒亦有此疾,俗云偏氣,得於父已年老,或年少多病,陰痿精怯,強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築賓一穴主之。
白話文:
諸疝
突然發生的疝氣,會導致小腹疼痛,按壓腳踝內側的照海穴可以治療,如果是左邊痛就按右邊的穴位,右邊痛就按左邊的穴位,馬上就能見效。如果陰部突然腫脹,形成疝氣腫塊,而且膀胱內有出血,按壓腹部的四滿穴可以治療。肚臍疝氣會導致肚臍周圍疼痛,有時候疼痛會向上衝到心臟部位,按壓肚臍旁的天樞穴可以治療。氣疝會導致打嗝、嘔吐、臉腫、奔豚(腹部有氣向上衝),按壓天樞穴可以治療。無論是陰疝還是氣疝,都可以按壓天樞穴治療。陰疝會導致陰部萎縮、陰莖疼痛、兩個睾丸收縮,躺下無法仰臥,可以針刺氣衝穴治療。陰疝,可以按壓衝門穴治療(也有一說是衡門穴)。寒疝會導致從下腹部到大腿內側、膝蓋、腰部疼痛,而且有像清水一樣的分泌物,各種大腹疝氣,按壓時疼痛會延伸到膝蓋上方,按壓伏兔穴可以治療。
寒疝疼痛,會感到腹脹、渾身無力、氣喘吁吁,按壓陰谷穴可以治療。
《素問》認為,厥陰經脈滑動有力,容易得狐疝風;少陰經脈滑動有力,容易得肺風疝;太陰經脈滑動有力,容易得脾風疝;陽明經脈滑動有力,容易得心風疝;太陽經脈滑動有力,容易得腎風疝;少陽經脈滑動有力,容易得肝風疝。 (這是根據四時刺逆從的理論推斷的)。
《脈經》認為,肝脈過於滑動,會形成㿗疝;心脈稍微滑動,會形成心疝,疼痛會牽引到肚臍下方,小腹有鳴響;腎肝脈過於滑動,會形成癃㿉。(具體的治療方法,在原文的治法部分有詳細說明。)
《東垣十書》認為,滑脈如果在寸關部位出現,代表身體有大熱,這是陽氣與陽氣相疊加的緣故,所以會產生大熱。滑脈如果在尺部出現,代表身體有大寒,容易產生㿗疝。滑脈是命門包絡的名稱,五行屬丙。丙丁火熱之氣在下方匯聚,這是因為丙丁火無法勝過壬癸水,反而跟隨寒水的特性變化,所以會產生㿗疝。
《素問》中,黃帝問:把到心脈搏動急促,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說:這病叫做心疝,小腹應該會有腫塊。黃帝問:你怎麼知道的?岐伯回答說:心臟是陽性臟器,小腸是它的助手,所以說小腹應該會有腫塊。心脈搏動滑動而急促,是心疝的表現;肺脈沉弱而搏動,是肺疝的表現;腎脈和肝脈搏動大、急促且沉,都屬於疝氣。(這些是根據《大奇論》的觀點總結的。)
《脈訣》認為,脈象中間堅實,直接到關部,這是衝脈的脈象。衝脈搏動會導致小腹疼痛,疼痛會向上衝到心臟部位,也會有腫塊,還會導致女性無法懷孕、大小便失禁、脅肋脹滿、心煩。
《丹溪心法》中提到,肚臍下方突然劇烈疼痛,而且人中呈現黑色,多半是凶險的症狀,可能會死亡。
朱丹溪認為,七種疝氣的症狀是:寒疝,表現為陰囊冰冷、堅硬如石頭,陰莖無法勃起,有時疼痛會牽引到睾丸。這種病通常是因為坐在潮濕的地方、寒冷的月份涉水、淋雨雪、坐在磚石上、在寒冷的地方過於勞累而導致的。治療方法應該使用溫性的藥物來疏通。如果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不孕。
水疝,表現為陰囊腫痛,經常有陰汗流出,有時陰囊腫脹如同水晶,有時陰囊瘙癢,抓破後會流出黃水,有時按壓小腹內部會有水聲。這種病通常是因為飲酒過量、過於勞累、出汗時遇到風寒濕氣,導致濕氣聚集在陰囊內。所以陰囊內會有積水,現在的人把它當成是突然發作的疝氣。治療方法應該使用利水藥物。有人會用針刺破陰囊放出積水,但多數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筋疝,表現為陰莖腫脹,有時潰爛,有時疼痛而且內部肌肉抽搐,有時陰莖內部疼痛,痛到極致會感到瘙癢,有時陰莖會勃起後無法收縮,有時會有像精液一樣的白色液體,隨著小便排出。這種病通常是長期房事過勞,或因為邪術所致。治療方法應該使用降低心火的藥物。
血疝,表現為在小腹兩側,橫骨兩端的中間位置出現像黃瓜一樣的腫塊,俗稱便癰。這種病通常是春夏季節,天氣炎熱時過於勞累,導致氣血外溢,滲入陰囊,長時間積留不去,最後結成癰腫,膿少血多。治療方法應該使用活血的藥物。(可以用四物湯和調胃承氣湯各一半服用。)
氣疝,表現為上連腎部,下至陰囊。有時因為哭喊或憤怒,導致氣機鬱結而脹痛,氣散後脹痛會消失。有一種治療方法,是用針灸放出氣體來治療。但是針灸有風險,所以應該用疏通氣機的藥物。還有一種情況,小孩也會得這種病,俗稱偏氣,是因為父親年老,或年輕時體弱多病、陰莖萎靡、精氣不足,勉強房事而懷孕,導致胎兒患上此病。這種疝氣很難治療,只有按壓築賓穴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