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肝膽部 (13)

1. 諸疝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狐則晝出穴而溺,夜則入穴而不溺。此疝出入上下往來,正與狐相類也。亦與氣疝大同小異,令人帶鉤鉗是也。宜以逐氣流經之藥下之。

㿗疝,其狀陰囊腫縋,如升如斗,不癢不痛者是也。得之地氣卑濕所生,故江淮之間,湫溏之處,多有此疾。宜以去濕之藥下之。女子陰戶突出,雖亦此類,乃熱則不禁固也,不可便謂虛寒,而澀之燥之補之。本名曰瘕。宜以苦下之,以苦堅之。(王注云:陽氣下墜,陰氣上爭,則寒多,下墜則筋緩,故睪垂縱緩因作㿗疝也。)

以上七疝,下去其病之後,可調則調,可補則補,各量病勢,勿拘俗法。經所謂陰盛則腹脹不通者,癃㿗疝也,不可不下。

上疝圖雖七,然寒疝即疝之總名,水疝即㿗疝之屬,氣疝即狐疝之屬,血疝即癰癤之屬,惟筋疝罕見之,蓋下疳瘡之屬也。

白話文:

諸疝

狐疝,它的樣子像瓦片一樣,躺下時會縮回小腹,站立行走時則會從小腹進入陰囊。狐狸白天出洞小便,晚上回到洞穴就不小便了。這種疝氣,上下進出往來,正像狐狸的習性一樣。它和氣疝很相似,但又略有不同,會讓人用帶鉤子的鉗子夾住。應該用能驅逐經脈氣滯的藥物來治療。

㿗疝,它的樣子是陰囊腫脹下垂,像升或像斗一樣大,不癢也不痛。這種病是受到地氣卑濕的影響所造成的,所以在長江淮河一帶,水窪池塘多的地方,容易出現這種疾病。應該用祛濕的藥物來治療。女子陰戶突出,雖然也屬於這類情況,但那是因為熱氣太盛,無法固攝所造成的,不可以就認為是虛寒,而使用收澀乾燥或補益的藥物。這種病原本叫做瘕,應該用苦味的藥物來瀉下,並用苦味的藥物來固澀。(王注說:陽氣下墜,陰氣上逆,就會偏寒,陽氣下墜則筋脈鬆弛,所以睪丸下垂鬆弛,因而形成㿗疝。)

以上七種疝病,在把病邪去除後,可以調養的就調養,可以補益的就補益,要依照病情來決定,不要拘泥於一般的治療方法。經書所說的「陰氣過盛則會腹脹不通」,說的就是癃㿗疝,這種病不可以不進行瀉下治療。

上面的疝病圖雖然列出七種,但寒疝其實是各種疝病的總稱,水疝屬於㿗疝,氣疝屬於狐疝,血疝屬於癰癤,只有筋疝很少見,它屬於下疳瘡一類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