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8)
卷之十四·肝膽部 (8)
1. 諸疝
上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一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薑十片。痛多而嘔者,加陳皮二兩,白朮一兩。如加生薑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衍義》云:張仲景治寒疝,用生薑羊肉湯,服之無不應驗。有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產門,腹臍以下脹滿,手不敢犯,此寒疝也,師將治之,以抵當湯謂有瘀血,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二服遂愈。
〔丹〕諸疝痛處,用手按之大痛者,為實也。
〔羅〕疝氣痛,及腳膝無力,控睪證。至真要大論云:小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甲乙經》曰:邪在小腸也。小腸病者,小腹痛引腰脊,貫肝肺。其經虛不足,則風冷乘間而入。邪氣既入,則厥證上衝肝肺,客冷散於胸,結於臍,控引睪丸,上而不下,痛而入腹,甚則衝於心胸,蓋其經絡所繫也。啟玄子云:控,引也。
睪,陰丸也。
控引睪丸,治小腸痛結,上而不下,痛引心臆。(即東垣茴香楝實丸。按之痛為實,此方有茱萸等剛劑,本不可入此條,緣芫花有利性故入之。)
川楝子,茴香(炒),吳茱萸(湯洗),青皮,陳皮(各一兩),芫花(醋炒五錢),馬藺花(醋炒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食前服。量虛實加減,以利為度。
〔《本》〕治小腸氣痛撞腹,面青唇黑欲死者。
木香,茵陳,芫花,甘遂(各等分)
上四件,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服過此藥後,應犯甘草藥,皆不得吃,恐與甘遂相犯故也。其藥甚妙,亦甚有理,屢有驗效。
硇砂丸
木香,沉香,巴豆肉(各一兩),青皮(二兩,不去皮),銅青(半兩,研),硇砂(一錢,研)
上以上二香、青皮三味,細研同巴豆慢火炒令紫色為度,去巴豆為細末,入硇砂二味,同研勻,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鹽湯吞下,日二三服,空心食前服。
〔子和〕律科王敏之,病寒疝,臍下結聚如黃瓜,每發繞臍急痛不能忍。戴師先以舟車丸及豬腎散下四五行,覺藥繞病三五次而下,其瀉皆水也。豬腎甘遂皆苦寒,經言以寒治寒,萬舉萬全。但下後忌飲冷水及寒物,宜食乾物,以寒疝本是水故也。即日病減八分,食進一倍。
又數日,以舟車丸百餘粒,通經散四五錢,服之利下。候三四日,又服舟車丸七八十粒,豬腎散三錢,乃健步如常矣。
近穎尾一夫,病卒疝赤腫,大痛數日不止。余以導水丸一百五十丸,令三次咽之,次以通經散三錢,空腹淡酒調下,五更下二三十行,腫痛皆去。不三日,平復如故。
上治實疝,利大便,形氣實,脈有力者宜之。
白話文:
諸疝
使用上方三種藥材,加水八升,煮到剩三升,溫熱服用七合,一天服用三次。如果寒症比較嚴重,可以加生薑十片。如果疼痛劇烈且有嘔吐,可以加陳皮二兩、白朮一兩。如果加了生薑,也要加水五升,煮到剩三升二合服用。
《衍義》說:張仲景治療寒疝,使用生薑羊肉湯,服用後幾乎都有效。有個婦人剛生產時正值寒冷的月份,寒氣入侵產門,導致腹部肚臍以下脹滿,手不敢碰觸,這是寒疝。醫生要治療她時,認為是瘀血,用抵當湯不對症。應該服用張仲景的羊肉湯,服用了兩次就痊癒了。
《丹》說:各種疝痛的地方,用手按壓會非常疼痛的,是屬於實證。
《羅》說:疝氣疼痛,以及腿腳膝蓋無力,牽引到睪丸的症狀。《至真要大論》說:小腹牽引睪丸,牽引到腰背脊椎,向上衝到心臟,吐出清口水,或是打嗝,嚴重時會影響心臟,變得健忘、悲傷。《甲乙經》說:這是邪氣在小腸的表現。小腸有病,會導致小腹疼痛,牽引到腰背脊椎,貫穿肝肺。如果小腸經脈虛弱不足,風寒邪氣會趁機入侵。邪氣進入後,會導致厥證,向上衝擊肝肺,寒邪散佈於胸腔,結聚在肚臍,牽引睪丸,向上而不向下,疼痛而且進入腹部,嚴重時會衝擊心胸,這都是經絡所連帶的影響。啟玄子說:控,就是牽引的意思。睪,就是陰囊裡的丸狀物。
治療小腸疼痛結聚,向上而不向下,疼痛牽引到胸口的症狀。(可以使用東垣的茴香楝實丸。按壓時疼痛屬於實證,這個方子有茱萸等剛烈藥物,本來不適合用在這個情況,因為芫花有利尿作用,所以收入這個方子。)
川楝子、茴香(炒過)、吳茱萸(用熱水洗過)、青皮、陳皮(各一兩)、芫花(用醋炒過,五錢)、馬藺花(用醋炒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醋調製成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酒送服,飯前服用。可以根據虛實情況增減藥量,以達到通利的效果為準。
《本草》說:治療小腸氣疼痛撞擊腹部,臉色發青、嘴唇發黑、快要死的人。
木香、茵陳、芫花、甘遂(各等分)。
將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到剩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服用這個藥之後,應當忌食含有甘草的藥物,因為害怕和甘遂相沖。這個藥很有效,道理也很通,多次使用都有效果。
硇砂丸
木香、沉香、巴豆肉(各一兩)、青皮(二兩,不去皮)、銅青(半兩,研磨成粉)、硇砂(一錢,研磨成粉)。
將木香、沉香、青皮這三味藥材仔細研磨,然後和巴豆一同用慢火炒到變紫色,去除巴豆,將剩下的藥材磨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硇砂,一起研磨均勻,用蒸熟的餅做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七到十丸,用鹽湯吞服,一天服用兩到三次,空腹或飯前服用。
子和說:律科的王敏之,患有寒疝,肚臍下面結聚像黃瓜一樣,每次發作時,肚臍周圍會劇烈疼痛難以忍受。戴醫師先用舟車丸和豬腎散,瀉了四五次,覺得藥物在病處繞了三五次才瀉下,瀉出的都是水。豬腎和甘遂都是苦寒的藥物,經文說用寒涼之藥治療寒症,會萬無一失。但瀉下後忌飲冷水和寒涼食物,宜吃乾燥食物,因為寒疝本身就是水濕引起的。當天病情減輕了八成,食慾增加了一倍。
過了幾天,又用舟車丸一百多粒,通經散四五錢,服用後瀉下。過三四天後,又服用舟車丸七八十粒,豬腎散三錢,然後就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了。
最近,穎尾有個男子,得了急性疝氣,紅腫疼痛,連續幾天都無法停止。我用了導水丸一百五十丸,讓他分三次吞服,接著用通經散三錢,用淡酒調和,空腹服用,五更天瀉下了二三十次,腫痛都消失了。不到三天,就恢復如初了。
以上是治療實證疝氣的方法,可以瀉下大便,適合體魄強壯、脈搏有力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