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5)
卷之十四·肝膽部 (5)
1. 諸疝
上件為細末,酒糊丸如雞豆大。每服五十丸,淡鹽湯送下。須空心宿食消盡服之。
〔羅〕,當歸四逆湯,治男子婦女疝氣,臍下冷痛,相引腰胯而疼。
當歸梢(七分),附子(炒),官桂,茴香(炒。各五分),芍藥(四分),玄胡索,川楝子,茯苓(各三分),澤瀉(二分),柴胡(五分)
上研為粗末,都作一服,水煎,空心。
玄胡索苦楝湯,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
肉桂(三分),附子(三分),熟地黃(一錢),甘草梢(炙,半錢),苦楝子(二分),黃柏(一錢,引用),玄胡索(二分)
上件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依法食前服。
上四方,桂、附治寒,玄胡、當歸、川楝、茴香、丁香、木香和血調氣,蓋寒症挾汙血滯氣者宜之。
葫蘆巴丸,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奔豚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吐悶亂,並皆治之。
葫蘆巴(炒,二兩),茴香(鹽炒,一兩半),吳茱萸(湯洗,炒,一兩二錢),川楝子(去核,炒,一兩二錢),巴戟(去心,炒,七錢半),川烏(炮,去皮尖,七錢半),黑醜(炒,取頭末,一兩)
上研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止,空心溫酒送下。小兒五丸,茴香湯下,食前。一本無黑醜。
〔《衍》〕葫蘆巴,《本經》云:得茴香、桃仁,治膀胱氣甚效。嘗合用桃仁麩炒各等分,拌酒糊丸,半為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鹽酒下,散以熱米飲調下,與丸子相間,空心各一二服效。
〔丹〕,腎氣散
茴香,破故紙,吳茱萸(鹽炒。各半兩),木香(三錢半),葫蘆巴(七錢半)
上為細末,蘿蔔搗汁丸,鹽湯下。
上三方,葫蘆巴、破故紙、巴戟為君,蓋疝而元陽素虛少者,宜之。
〔《本》〕,治小腸氣,不可忍者。
烏藥(搗碎,酒浸一宿),高良薑(銼),茴香(各一兩),青皮(二兩,去白)
上研為末,每服二錢。遇發熱,酒調下。
治遠年小腸氣,眾醫不瘥者。
硫黃,茴香(炒令黃,不可犯銅鐵器。各等分)
上研為末,每服五錢,用熱酒調,空心服,除根本。
川楝散
木香(一兩),茴香(一兩,鹽一匙,一處炒黃色,不用鹽),川楝子(一兩,銼細,用巴豆十粒打破,一處炒黃色,不用巴豆)
上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食前調下。
〔垣〕,天台烏藥散
烏藥,木香,茴香(炒),良薑(各五錢),檳榔(三錢),川楝子(十個),巴豆(十四粒),青皮(半兩)
上八味,先以巴豆打碎,一同楝實用麩炒,候黑色,去巴豆麩俱不用外,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痛甚,炒生薑熱酒下亦得。
〔《簡》〕,木香楝子散,治小腸疝氣,膀胱偏墜,久藥不效者,服此其效如神。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酒調成糊狀,搓成雞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鹽水送服。必須在空腹且宿食消化完畢後服用。
當歸四逆湯,治療男子婦女的疝氣,肚臍下寒冷疼痛,牽引腰胯疼痛。
使用當歸梢(七分)、炮製過的附子(五分)、桂枝(五分)、炒過的茴香(五分)、芍藥(四分)、玄胡索(三分)、川楝子(三分)、茯苓(三分)、澤瀉(二分)、柴胡(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合在一起當作一劑,用水煎煮,空腹服用。
玄胡索苦楝湯,治療肚臍下寒冷、收縮疼痛,陰部寒冷異常。
使用肉桂(三分)、附子(三分)、熟地黃(一錢)、炙甘草梢(半錢)、苦楝子(二分)、黃柏(一錢,用來引藥入下)、玄胡索(二分)。 將以上藥材合在一起當作一劑,用水四碗煎煮至一碗,按照飯前服藥的方法服用。
以上四個方子,桂枝、附子用來治療寒症;玄胡索、當歸、川楝子、茴香、丁香、木香用來活血調氣。這些藥方適合治療寒症夾雜瘀血、氣滯的情況。
葫蘆巴丸,治療大人小孩的小腸氣,蟠腸(小腸糾結)奔豚疝氣,陰部偏墜腫脹,小腹有形狀像卵的腫塊,上下移動,疼痛難忍,或者絞結在肚臍周圍攻刺疼痛,伴隨嘔吐、胸悶心煩等症狀,都可治療。
使用炒過的葫蘆巴(二兩)、鹽炒過的茴香(一兩半)、用湯洗過並炒過的吳茱萸(一兩二錢)、去除核並炒過的川楝子(一兩二錢)、去除心的並炒過的巴戟天(七錢半)、炮製過並去皮尖的川烏(七錢半)、炒過並取頭末的黑醜(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酒調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到二十丸,用溫酒空腹送服。小孩服用五丸,用茴香湯送服,飯前服用。另一種配方沒有黑醜。
**《衍義補遺方》**記載,葫蘆巴,《本草經》說:搭配茴香、桃仁,治療膀胱氣效果很好。曾經將桃仁麩炒過,與葫蘆巴等份混合,用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一半做成藥散。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飯前用鹽酒送服,藥散則用熱米湯調服,與藥丸交替服用,空腹各服用一兩次就會有效。
腎氣散
使用茴香、補骨脂、鹽炒過的吳茱萸(各半兩)、木香(三錢半)、葫蘆巴(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蘿蔔汁搗成藥丸,用鹽湯送服。
以上三個方子,以葫蘆巴、補骨脂、巴戟天為主藥,因為疝氣是元陽虛弱的症狀,適合使用這些藥材。
《本草綱目》,治療小腸氣,疼痛無法忍受。
使用搗碎並用酒浸泡一晚的烏藥、銼細的高良薑、茴香(各一兩)、去除白肉的青皮(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如果發熱,用酒調服。
治療多年小腸氣,許多醫生都無法治癒的情況。
使用硫黃、炒至黃色的茴香(不能接觸到銅鐵器,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每次服用五錢,用熱酒調服,空腹服用,可以根除病症。
川楝散
使用木香(一兩)、茴香(一兩,加一匙鹽一起炒至黃色,不用鹽)、川楝子(一兩,銼細,加入十粒打破的巴豆一起炒至黃色,不用巴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飯前調服。
《丹溪心法》,天台烏藥散
使用烏藥、木香、炒過的茴香、良薑(各五錢)、檳榔(三錢)、川楝子(十個)、巴豆(十四粒)、青皮(半兩)。 以上八味藥材,先將巴豆打碎,與川楝子一起用麩炒,等到黑色後,去除巴豆和麩,將剩下的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調服。如果疼痛劇烈,可以用炒過的生薑和熱酒送服。
《簡便單方》,木香楝子散,治療小腸疝氣,膀胱偏墜,長期用藥無效的情況,服用此藥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