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3)
卷之十四·肝膽部 (3)
1. 脅痛
運氣脅痛者,鄉境皆病脅痛也,其證有二:
其一,風木助肝氣實而痛。經云:厥陰所至為脅痛。又云:厥陰在泉,風淫所勝,民病兩脅,裡急支滿。又云:少陽司天之政,初之氣,風勝乃搖,候乃大溫,其病脅痛,治以涼劑得痊也。
其二,燥金攻肝虛而痛。經云:少陽所至為脅痛。又云: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脅痛。又云:少陰司天,地乃燥,淒滄數至脅痛,善太息。又云:歲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脅痛,治以溫劑得痊也。
〔丹〕咳嗽脅痛方。二陳湯加南星,多香附、青皮、青黛、薑汁。
《內經》灸刺脅痛有三法:
其一取肝。經云: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善怒,取其經,厥陰與少陽。又云: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是也。
其二取膽絡。經云:邪客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咳而汗,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溫衣飲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其病不已,復刺如法是也。
其三取心。經云:心手少陰脈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視虛實熱寒陷下,施補瀉疾留灸之法也。
〔《集》〕脅痛:懸鐘,竅陰(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竅陰出血妙。),外關,三里(此一穴正取。)
又法:支溝,章門,中封,陽陵泉(治閃挫。),行間(瀉肝怒氣。),期門(治傷寒後脅痛。)
治脅並胸痛不可忍:期門(四分。),章門(六分,灸七壯至七七壯。),行間,丘墟,湧泉
〔東〕胸脅痛:期門(沿皮三寸。),支溝,膽俞(沿皮半寸。),胸脅脹滿痛:公孫,三里,太衝,三陰交,腰脅痛,環跳,至陰,太白,陽輔
〔《撮》〕脅肋痛:支溝(透間使,瀉之,灸。),外關(透內關,如取支溝,不必再取外關。)
〔《通》〕脅痛:陽陵泉
〔《甲》〕脅下支滿,嘔吐逆,陽陵泉主之。腹中氣脹,嗑嗑不嗜食,脅下痛,陰陵泉主之。
〔仲〕寸口脈弦者,即脅下拘急而痛,其人嗇嗇惡寒也。
〔《靈》〕合腋張脅者肺下,肺下則居賁迫肺,善脅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則逼胃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
凡脅骨偏舉者肝偏傾,肝偏傾則脅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則䏚引季脅而痛。(俱見本藏篇。)脾滿氣逆。(見喘條。)
白話文:
脅痛,也就是肋骨部位疼痛,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有兩種:
第一種,是因為風木的影響,導致肝氣過盛而引起的疼痛。古書上說:「厥陰經脈所到的地方會引起肋骨痛。」又說:「厥陰經脈在泉的時候,風氣太過旺盛,人們就會兩邊肋骨疼痛,肚子裡面會急迫,肋骨兩側會脹滿。」還說:「少陽經脈掌管天上的氣運,在最初的階段,風氣旺盛會使人搖動不安,天氣也會變得比較溫熱,這種情況引起的肋骨疼痛,要用寒涼的藥物治療才能痊癒。」
第二種,是因為燥金的影響,導致肝氣虛弱而引起的疼痛。古書上說:「少陽經脈所到的地方會引起肋骨痛。」又說:「陽明經脈掌管天上的氣運,乾燥的氣往下侵襲,導致肝氣向上走而引起肋骨疼痛。」還說:「少陰經脈掌管天上的氣運,地上變得乾燥,寒冷淒涼的氣經常出現,也會引起肋骨疼痛,患者還會經常嘆氣。」又說:「如果年份的木氣不足,乾燥的氣就會過於旺盛,人們會感到胸腹之間清冷,肋骨兩側也會疼痛,這種情況要用溫熱的藥物治療才能痊癒。」
有一個治療咳嗽引起的肋骨疼痛的藥方,叫做二陳湯,裡面要加入南星,還要多加一些香附、青皮、青黛和薑汁。
《內經》記載,用針灸治療肋骨疼痛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取肝經的穴位。古書上說:「肝臟有病,兩邊肋骨下方會疼痛,並且會牽引到小腹,容易發怒,應該取肝經,也就是厥陰和少陽經的穴位。」又說:「邪氣在肝臟,兩邊肋骨中間會疼痛,如果因為寒冷而使體內有瘀血,就會使關節活動不順暢,有時候腳會腫,這時候應該取行間穴,來引導脅下疼痛消退,補足三里穴來溫暖胃部,取血脈來散瘀血,取耳間的青筋來去除關節活動不順暢的問題。」
第二種是取膽經絡的穴位。古書上說:「邪氣侵襲足少陽經的絡脈,會讓人肋骨疼痛,呼吸困難,咳嗽而且出汗,應該在腳小指旁邊第二個指頭的指甲邊緣與肉相接的地方,各刺一個穴位,如果呼吸困難馬上就會停止,汗也會立即停止。如果咳嗽,給他穿上溫暖的衣服,吃些東西,一天就會好。左邊痛刺右邊,右邊痛刺左邊,如果病還沒好,就再按這個方法刺。」
第三種是取心經的穴位。古書上說:「心經,也就是手少陰脈,如果有疾病,會出現眼睛發黃、肋骨疼痛的症狀,要觀察虛實寒熱的情況,然後用補瀉留針或艾灸的方法。」
《集》這本書記載,治療肋骨痛可以用懸鐘穴和竅陰穴(這兩個穴位,左邊痛取右邊,右邊痛取左邊,在竅陰穴放血效果很好),還有外關穴和足三里穴(這個穴位直接取用)。
另外,還可以選用支溝穴、章門穴、中封穴、陽陵泉穴(治療閃到或挫傷引起的疼痛)、行間穴(瀉肝火)、期門穴(治療感冒後引起的肋骨痛)。
治療肋骨和胸部疼痛難忍的狀況,可以用期門穴(針刺四分深),章門穴(針刺六分深,灸七壯到七七壯),行間穴,丘墟穴,湧泉穴。
《東》這本書說,胸部和肋骨疼痛,可以用期門穴(沿著皮膚針刺三寸深)、支溝穴、膽俞穴(沿著皮膚針刺半寸深)。胸部和肋骨脹滿疼痛,可以用公孫穴、足三里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腰部和肋骨疼痛,可以用環跳穴、至陰穴、太白穴、陽輔穴。
《撮》這本書說,肋骨疼痛,可以用支溝穴(針刺穿透間使穴,瀉法,然後艾灸),外關穴(針刺穿透內關穴,方法和取支溝穴一樣,如果取了支溝穴,就不用再取外關穴)。
《通》這本書說,肋骨疼痛,可以用陽陵泉穴。
《甲》這本書說,肋骨下脹滿,嘔吐,想吐卻吐不出來,可以用陽陵泉穴治療。腹部脹氣,吃東西沒有味道,肋骨下痛,可以用陰陵泉穴治療。
《仲》這本書說,寸口脈象呈現弦狀,就是說肋骨下有緊繃疼痛感,這種人會微微感到怕冷。
《靈》這本書說,腋下張開,肋骨疼痛,這是肺臟下墜的原因。肺臟下墜會壓迫到肺臟,容易造成肋骨下方疼痛。如果膚色青黑,皮膚紋理粗糙,是肝臟腫大的表現。肝臟腫大會壓迫到胃部和咽喉,會感到胸膈不適,也會引起肋骨下方疼痛。
凡是肋骨偏高的人,都是肝臟傾斜的表現。肝臟傾斜會造成肋骨下方疼痛。如果嘴唇向上翹起,是脾臟高聳的表現。脾臟高聳會牽引到肋骨,造成疼痛。(這些都可以在《本藏篇》中看到。)脾臟脹滿,氣往上逆。(在「喘」的篇章中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