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十四·肝膽部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肝膽部 (2)

1. 脅痛

枳殼(四兩,先煎),細辛,桔梗,防風,川芎(各二兩),葛根(一兩半),甘草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棗同煎至七分,去渣,空心食前溫服。

右肝虛脅痛,經所謂木不及,病中清,胠脅痛是也。中清,謂中有寒也。熱實脅痛,當歸龍薈丸是也。

〔仲〕脅下偏痛,發熱,其脈弦緊,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

大黃(三錢),附子(二枚,炮),細辛(二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若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更進一服。

〔垣〕,神保丸,治心膈痛,腹痛血痛,腎氣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

木香(二錢半),胡椒(二錢半),巴豆(十枚,去皮心膜,研),乾蠍(七枚)

上四味共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亦用硃砂為衣。每服五丸。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腹痛,柿蒂煨薑湯下。血痛,炒姜醋湯下。腎氣脅下痛,茴香酒下。大便不通,蜜湯調檳榔末一錢下。氣噎,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酒任下。

許學士云:沈存中《良方》載:頃在建陽,醫者王琪言,諸氣唯膀胱脅下痛,最難治,謂神保丸能治之。熙寧中病項筋骨痛,諸醫皆作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於背膂,又臂攣痛甚苦,憶琪語有證,乃合服之,一服而瘥,再發又一服,立效。

〔潔〕煮黃丸,治脅下痃癖痛,如神。(方見內傷飲食。)

〔丹〕控涎丹,治一身氣痛及脅走痛。痰挾死血,加桃仁泥。凡脅痛有痰流注,二陳加南星、川芎、蒼朮。實者,控涎丹下之。

〔《本》〕治男子兩脅疼痛。枳實散,。

枳實(一兩),白芍藥(炒),雀腦芎,人參(各半兩)

上細末,薑棗湯調二錢,酒亦得,食前,日三服。

〔東〕,調中順氣丸,治三焦痞滯,水飲停積,脅下虛滿,或時刺痛。

木香,白豆蔻(去殼),青皮(炮),京三稜(炮。各一兩),陳皮,大附子(各二兩),半夏(湯炮七次,一兩),縮砂(去殼),檳榔,沉香(各半兩)

上為末,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六十丸,食後,陳皮湯送下。

沉香導氣散,治一切氣不升降,脅肋痞塞。

沉香(二錢半),人參(五錢),檳榔(二錢半),白朮,烏藥,麥糵(炒),神麯(炒),紫蘇葉,大腹皮(炒),厚朴(制。各一兩),訶子皮(炮,半兩),香附(炮,一兩半),薑黃,橘紅,甘草(各四兩),京三稜(二兩),廣朮(炮,四兩),益智(二兩),紅花(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沸湯點服。

丹溪云:脅痛有死血者,桃仁、紅花、川芎之類是也。若跌撲脅痛者,亦為汙血流歸脅下而痛,東垣復元活血湯之類是也。治法見攧撲傷損門。

白話文:

脅痛

處方一:

枳殼(四兩,先煎),細辛,桔梗,防風,川芎(各二兩),葛根(一兩半),甘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在空腹飯前溫服。

這個方子是針對肝虛引起的脅痛,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木不及」,病症表現為脅肋部疼痛。這裡的「中清」指的是體內有寒氣。如果是熱證實邪引起的脅痛,則應使用當歸龍薈丸來治療。

處方二:

(仲景方)如果脅下偏痛,發燒,脈象弦緊,這是屬於寒證,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適合使用大黃附子湯。

大黃(三錢),附子(二枚,炮製過),細辛(二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入五升水煮成二升,分三次溫服。如果是體質強壯的人,可以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溫服。服藥後,如果感覺像走了四五里路,可以再服用一劑。

處方三:

(李杲方)神保丸,可以治療心胸隔膜疼痛、腹痛、血痛、腎氣引起的脅下痛、大便不通、氣噎、宿食不消化等症狀。

木香(二錢半),胡椒(二錢半),巴豆(十枚,去皮和內膜,研磨成粉),乾蠍(七枚)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磨成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也可以用朱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五丸。心胸隔膜疼痛,用柿蒂燈心湯送服;腹痛,用柿蒂煨薑湯送服;血痛,用炒過的生薑醋湯送服;腎氣引起的脅下痛,用茴香酒送服;大便不通,用蜂蜜水調和檳榔末一錢送服;氣噎,用木香湯送服;宿食不消化,可以用茶或酒隨意送服。

許學士說:沈括在《良方》中記載:從前在建陽,醫生王琪說,各種氣病中,只有膀胱脅下的疼痛最難治療,而神保丸可以治療。熙寧年間,他頸部的筋骨疼痛,其他醫生都當作風病來治療,幾個月都沒有好轉,疼痛蔓延到背部,手臂也攣縮疼痛,非常痛苦。他想起王琪的話,認為可能是這種病症,於是服用神保丸,一劑就好了,後來復發又服用一劑,效果顯著。

處方四:

(潔古方)煮黃丸,治療脅下有硬塊的疼痛,效果神奇。(配方在內傷飲食部分。)

處方五:

(丹溪方)控涎丹,治療全身氣痛以及脅肋部遊走的疼痛。如果痰中夾雜死血,可以加入桃仁泥。凡是脅痛有痰液流動,可以用二陳湯加入南星、川芎、蒼朮來治療。如果是實證,可以用控涎丹來攻下。

處方六:

(《本草綱目》記載)治療男子兩側脅肋疼痛的方子,枳實散。

枳實(一兩),白芍藥(炒過),雀腦芎,人參(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生薑紅棗湯調服二錢,也可以用酒送服,在飯前服用,每天三次。

處方七:

(東垣方)調中順氣丸,治療三焦氣機不暢、水飲停滯、脅下虛脹或時有刺痛。

木香,白豆蔻(去殼),青皮(炮製過),京三稜(炮製過。各一兩),陳皮,大附子(各二兩),半夏(用湯炮製七次,一兩),縮砂(去殼),檳榔,沉香(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煮熟的麵糊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六十丸,飯後用陳皮湯送服。

處方八:

沉香導氣散,治療各種氣機不升降,脅肋部痞塞。

沉香(二錢半),人參(五錢),檳榔(二錢半),白朮,烏藥,麥芽(炒過),神麯(炒過),紫蘇葉,大腹皮(炒過),厚朴(炮製過。各一兩),訶子皮(炮製過,半兩),香附(炮製過,一兩半),薑黃,橘紅,甘草(各四兩),京三稜(二兩),廣朮(炮製過,四兩),益智(二兩),紅花(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朱丹溪說:脅痛有瘀血的,可以用桃仁、紅花、川芎之類的藥材來治療。如果跌打損傷引起的脅痛,也是因為瘀血流到脅肋部導致的疼痛,可以用李東垣的復元活血湯之類的方子來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跌打損傷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