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運氣占候 (3)

回本書目錄

運氣占候 (3)

1. 地理高下左右占

帝曰:四時之氣,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岐伯曰:春氣西行,夏氣北行,秋氣東行,冬氣南行,故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此四時正化之常。

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六元正紀大論)

白話文:

皇帝說: 四季的氣候,有時早有時晚,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偏左有時偏右,它們的變化規律如何呢?

岐伯回答: 它們的運行有順有逆,有時快有時慢,所以過於旺盛的氣候會消耗先天的精氣,不足的氣候則會消耗後天的精氣。

皇帝說: 我想知道它們運行的方向是什麼?

岐伯回答: 春氣往西運行,夏氣往北運行,秋氣往東運行,冬氣往南運行。因此,春氣始於下,秋氣始於上,夏氣始於中,冬氣始於標。

春氣始於左,秋氣始於右,冬氣始於後,夏氣始於前,這就是四季正常運行的規律。

所以,在最高的地方,冬氣常在,在最低的地方,春氣常在。

(《六元正紀大論》)

2. 六氣正變占

黃帝問曰: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岐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和平,少陰所至為暄,太陰所至為埃溽,少陽所至為炎暑,陽明所至為清勁,太陽所至為寒雰,時化之常也。厥陰所至為風府、為璺啟,少陰所至為火府、為舒榮,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圓盈,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司化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氣化之常也。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陽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太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溫,德化之常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六種氣化的正常狀態和六種氣候變化的規律是什麼?岐伯回答:六氣的正常規律,有化有變,有盛有衰,有用有病,其徵兆各不相同。氣到達的地方,厥陰到則和平,少陰到則溫暖,太陰到則濕濁,少陽到則炎熱,陽明到則清朗,太陽到則寒冷,這是時序變化的一般規律。厥陰到則為風府,開啟萬物;少陰到則為火府,舒展萬物;太陰到則為雨府,圓滿豐盈;少陽到則為熱府,促進生長;陽明到則為司殺府,肅殺萬物;太陽到則為寒府,收藏萬物,這是氣化變化的一般規律。

厥陰到則為生,為風搖;少陰到則為榮,為形見;太陰到則為化,為雲雨;少陽到則為長,為蕃鮮;陽明到則為收,為霧露;太陽到則為藏,為周密,這是氣化變化的一般規律。厥陰到則風生,最終肅殺;少陰到則熱生,中間寒涼;太陰到則濕生,最終降雨;少陽到則火生,最終蒸濕;陽明到則燥生,最終涼爽;太陽到則寒生,中間溫暖,這是氣化變化的一般規律。

厥陰所至為毛化,少陰所至為羽化,太陰所至為裸化,少陽所至為羽化,陽明所至為介化,太陽所至為鱗化,德化之常也。厥陰所至為生化,少陰所至為榮化,太陰所至為濡化,少陽所至為茂化,陽明所至為堅化,太陽所至為藏化,布政之常也。厥陰所至為飄怒大涼,少陰所至為大暄寒,太陰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少陽所至為飄風燔燎霜凝,陽明所至為散落溫,太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氣變之常也。

厥陰所至為撓動、為迎隨,少陰所至為高明焰、為曛,太陰所至為沉陰、為白埃、為晦暝,少陽所至為光顯、為彤雲、為曛,陽明所至為煙埃、為霜、為勁切、為淒鳴,太陽所至為剛固、為堅芒、為立令,行之常也。凡此十二變者,報德以德,報化以化,報政以政,報令以令,氣高則高,氣下則下,氣後則後,氣前則前,氣中則中,氣外則外,位之常也。(六元正紀大論)

白話文:

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六經之變化

一、化生之常

  • 厥陰所至,化為毛髮,代表著最原始、最輕微的生長狀態。
  • 少陰所至,化為羽毛,代表著生長進一步,具備了輕盈的特性。
  • 太陰所至,化為裸露之物,代表著生長更為成熟,開始顯露出本質。
  • 少陽所至,化為羽毛,代表著生長繼續發展,擁有輕盈的特性。
  • 陽明所至,化為介殼,代表著生長趨於堅固,開始形成保護層。
  • 太陽所至,化為鱗片,代表著生長已臻於成熟,具備了堅硬的保護。

此為自然萬物生長演化的常態,如同德化一般,不斷變化發展。

二、布政之常

  • 厥陰所至,化為生長之氣,代表著生命的初始,滋養萬物。
  • 少陰所至,化為榮盛之氣,代表著生命逐漸繁榮,生機盎然。
  • 太陰所至,化為濡潤之氣,代表著生命需要滋潤,才能生長茂盛。
  • 少陽所至,化為茂盛之氣,代表著生命蓬勃發展,生長旺盛。
  • 陽明所至,化為堅固之氣,代表著生命趨於堅強,抵禦外力。
  • 太陽所至,化為收藏之氣,代表著生命逐漸走向成熟,儲存能量。

此為自然界運作的規律,如同治理國家的政令一般,循序漸進,各司其職。

三、氣變之常

  • 厥陰所至,帶來飄忽不定的寒風,代表著最原始、最冷冽的氣候。
  • 少陰所至,帶來忽冷忽熱的變化,代表著氣溫開始波動。
  • 太陰所至,帶來雷電交加、狂風驟雨,代表著氣候變化劇烈。
  • 少陽所至,帶來乾燥炎熱的氣候,代表著氣候逐漸轉暖。
  • 陽明所至,帶來溫暖和煦的氣候,代表著氣溫逐漸升高。
  • 太陽所至,帶來嚴寒的冰雪,代表著氣候達到最冷的階段。

此為自然界氣候變化的規律,如同氣象變遷一般,不斷變化循環。

四、行之常

  • 厥陰所至,帶來輕微的波動,代表著萬物開始活動。
  • 少陰所至,帶來高亢的熱量,代表著萬物生長開始活躍。
  • 太陰所至,帶來沉重陰暗的氣息,代表著萬物逐漸沉寂。
  • 少陽所至,帶來明亮的光芒,代表著萬物開始復甦。
  • 陽明所至,帶來塵埃飄落、霜雪降臨,代表著萬物逐漸衰敗。
  • 太陽所至,帶來堅固的力量,代表著萬物開始休眠。

此為自然界萬物生長、衰敗的規律,如同生命運行一般,不斷循環往復。

五、位之常

此段文字闡述六經的變化與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息息相關,強調著一切變化都是自然而然,如同宇宙中各個星體的運行位置,各自遵循著一定的軌跡。

總而言之,此段文字闡述了六經運行的規律,以及其對自然界萬物生長、氣候變化、生命運行等方面的影响。六經的變化如同自然界運行的法則,是宇宙間萬物生生不息的根本,也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基礎。

3. 在泉淫勝占

歲厥陰在泉,風淫所勝,則地氣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

少陰在泉,熱淫所勝,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

太陰在泉,濕淫所勝,則埃昏岩谷,黃反見黑。

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瞑。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慄。(俱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當歲為厥陰之時,泉水受風邪侵襲,則地氣不明顯,平原昏暗,草木過早生長。

當少陰之時,泉水受熱邪侵襲,則火焰浮於川澤,陰暗處反而明亮。

當太陰之時,泉水受濕邪侵襲,則塵埃昏暗岩谷,黃色反而顯現黑色。

當少陽之時,泉水受火邪侵襲,則火焰明亮郊野,寒熱交替出現。

當陽明之時,泉水受燥邪侵襲,則霧氣清澈,天色昏暗。

當太陽之時,泉水受寒邪侵襲,則凝結肅殺,寒氣刺骨。

4. 司天淫勝占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則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怫熱至,火行其政,大雨且至。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則溫氣流行,金政不平。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則木乃晚榮,草乃晚生,名木斂,生菀於下,草焦上首。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俱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厥陰在主導天氣時,風氣過盛,會讓天空變得混濁昏暗,雲和霧會混亂。春天的寒意反而出現,水流不結冰。

少陰在主導天氣時,熱氣過盛,會有熱浪突然來襲,火氣成為主導,大雨即將降臨。

太陰在主導天氣時,濕氣過盛,會使環境沈悶,雨水改變枯萎的景觀。

少陽在主導天氣時,火氣過盛,會導致溫暖的氣候流動,但金屬的節奏不穩定。

陽明在主導天氣時,燥氣過盛,會使樹木開花時間延遲,草木生長也延遲,樹木收縮,草叢在低處生長,在高處乾燥。

太陽在主導天氣時,寒冷氣候過盛,會出現反常的寒冷,水將結冰。

(以上內容出自《內經·至真要大論》。)

5. 佔六氣之勝

厥陰之勝,大風數舉,裸蟲不滋。

少陰之勝,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

太陰之勝,雨數至,燥化乃見。

少陽之勝,暴暑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

陽明之勝,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

太陽之勝,凝凓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後化。(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厥陰之勝,大風數舉,裸蟲不滋。

厥陰當令時,常有大風吹拂,裸蟲難以繁殖。

少陰之勝,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

少陰當令時,炎熱的暑氣到來,樹木枯竭,草木凋零。

太陰之勝,雨數至,燥化乃見。

太陰當令時,連綿的雨水降臨,乾燥的現象隨之出現。

少陽之勝,暴暑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

少陽當令時,酷暑炎熱,草木枯萎,水源乾涸,甲殼類昆蟲難以生存。

陽明之勝,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

陽明當令時,天氣寒冷肅殺,花朵凋謝,毛蟲難以存活。

太陽之勝,凝凓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後化。

太陽當令時,天氣寒冷,水結成冰,非季節性的水冰出現,鳥類的羽毛晚些時候才能長成。

注:

  • “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 分别代表六個不同的陰陽氣運階段,也指六個不同的季節。
  • “勝”指的是當令,也就是說,當某種陰陽氣運佔據主導地位時。
  • “裸蟲”指的是沒有外殼保護的昆蟲。
  • “介蟲”指的是有外殼保護的昆蟲。
  • “華英”指的是花朵。
  • “羽”指的是鳥類的羽毛。

这段文字来自《至真要大論》,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它解释了六種陰陽氣運阶段的天氣變化和對萬物的影響。

6. 佔六氣之復

厥陰之復,偃木飛沙,裸蟲不榮。

少陰之復,赤氣後化,流水不冰,熱氣大行,介蟲不復。

太陰之復,大雨時行,鱗見於陸。

少陽之復,大熱將至,枯燥燔焫,介蟲乃耗。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

太陽之復,水凝雨冰,羽蟲乃死。(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厥陰復甦,樹木倒伏,沙塵飛揚,裸蟲無法繁衍。

少陰復甦,赤色氣息消散,流水不再結冰,熱氣四散,介殼蟲無法復甦。

太陰復甦,大雨連綿不斷,魚鱗出現在陸地上。

少陽復甦,酷熱即將到來,土地乾燥焦灼,介殼蟲開始消亡。

陽明復甦,清新的氣息盛行,樹木茂盛,毛蟲活躍。

太陽復甦,水凝結成冰,雨雪紛飛,鳥類死亡。

7. 釋亢則害承乃制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此數句,前人解說極多,能會經旨者殊少。詳其文意,當云:亢則害,害則敗亂,生化大病;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只作兩下解之為是。夫天地之間,五類生化,互有所勝,互有所制,地氣制己勝,天氣制勝己,此以地氣之制己勝者言之也。

夫六氣之用,各歸其所不勝而為化,故太陰雨化施於太陽,太陽寒化施於少陰,少陰熱化施於陽明,陽明燥化施於厥陰,厥陰風化施於太陰,此地之四方,分為六步以應天外六節氣令之治者也。天地之氣,互為盈虛,惡所不勝,歸所同和,同者盛之,異者衰之,當其位則盛,非其位則衰。地氣左遷於中,天氣右行於外,內外相因,盛衰相倚,故曰外列盛衰也。

白話文:

《經》書說:氣機亢盛就會有害,而承制之氣能約束它,約束就能使氣機生化正常。外界會顯示出盛衰的狀態,有害就會導致敗亂,生化失常就會造成大病。這幾句話,前人解說很多,真正理解經文要旨的人卻很少。仔細推敲文意,應該這樣理解:氣機亢盛就會有害,有害就會導致敗亂,生化失常就會造成大病;承制之氣能約束它,約束就能使氣機生化正常,外界會顯示出盛衰的狀態。將這段文字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才是正確的。

天地之間,五類生化,彼此相克制,也彼此相生化。地氣制約著自己勝過的天氣,天氣制約著勝過自己的地氣,這裡是以地氣制約著自己勝過的天氣來舉例說明。

六氣的運用,各自歸屬於它不勝的氣而化生,所以太陰雨化作用於太陽,太陽寒化作用於少陰,少陰熱化作用於陽明,陽明燥化作用於厥陰,厥陰風化作用於太陰。這就是地之四方,分為六步來應對天外六節氣的變化,以維持正常運作。

天地之氣,彼此相生相克,相互盈虛,各自歸屬於它所不勝的氣,並與它同和,相同的氣則盛,不同的氣則衰。氣機處於它應該在的位置就會盛,不在它應該在的位置就會衰。地氣向內運行於中央,天氣向外運行於周圍,內外相互依存,盛衰彼此相依,所以說外列盛衰。

若夫亢則傷害,己勝不受勝己者之施化,於是有勝則有復,勝復更作,敗亂生化之常。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甚則易位,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所謂害則敗亂,生化大病者是也。此一勝一制,一正一變之異化也。河間云:亢則害承者之母氣,於是承者乃起而制之,是知有非位之勝復,而不知制則生化外列盛衰,為當位之正化也。樓氏云:火亢則害,水承乃制之,制生則化。

至冬著盛,是以夏之暑生冬之寒化,以冬之寒制夏之暑亢,恐不相反之甚,是知有當位之正化,而不知害則敗亂,生化大病,為非位之勝復也。安可即以今日既亢之乖氣,復為後日得制之平氣耶?殊不知亢制字義甚明,言亢則非平,言制則非亢矣。生化盛衰,乃當位之常,敗亂生化,乃非位之變也。

二家全不分別,何也?

白話文:

如果事物過度,就會造成傷害。自身過於強盛,就不接受外來的影響和轉化,因此就會出現強盛之後衰敗,衰敗之後又強盛,不斷循環,這是自然界變化常態。所以,上方的氣盛就會下降,下方的氣盛就會上升,嚴重時甚至會位置互換,氣機互相交換,就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導致疾病的產生。這就是所謂的傷害導致衰敗,造成疾病的原因。這就是一種強盛與制約,正常與異常的變化。

河間先生說:過度就會傷害承載者(指正常氣機)的根本,於是承載者就會起來制約它,這就是知道非正常位置的強盛與衰敗,卻不知道正常的制約,就會導致外在的盛衰變化,而成為正常位置的正常變化。

樓氏先生說:火氣過盛就會造成傷害,水氣就會承載並制約它,制約產生就會轉化。

到了冬天最寒冷的時候,是夏天暑氣轉化成冬天寒氣的結果,用冬天的寒氣來制約夏天的暑氣,這二者之間的差異非常大,這就是知道正常位置的正常變化,卻不知道傷害就會造成衰敗,產生疾病,是屬於非正常位置的強盛與衰敗。怎麼能把現在過度的氣候,就當作未來能夠被制約的正常氣候呢?其實,亢與制兩個字的意思非常明確,亢代表不正常,制代表正常。正常的盛衰變化,是屬於正常位置的常態,異常的衰敗變化,則是屬於非正常位置的變化。

這兩位醫家為什麼都沒有區分這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