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十三·肝膽部 (18)
卷之十三·肝膽部 (18)
1. 外障(在睛外遮暗)
方傾入前紫金藥內,一同復熬一二沸,以藥滴於水中不散為度,大抵勿令過與不及。取下土中埋七日,取出置銀器中,如法收貯,再添入後細藥,傾入藥時,亦用桃柳枝攪勻。
南硼砂,珍珠,龍腦,珊瑚枝(四味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件五味,研極細,亦以桃柳枝攪勻,傾入前藥中,復攪勻,然後以紙封器盒口,旋取用。如有取不盡藥,用淨水斟酌洗碗,卻將碗藥水熬三五沸,另行收拾,或洗眼,或膏子藥稠了時,傾入些少調解。
上用桑柴燒,共計二十九味。
〔《肘》〕療目熱,生膚赤白膜。取雀屎細直者,人乳和敷目上,消爛盡。烏賊骨,主目中一切浮翳,細研和蜜點之。又骨末治目中熱有效。
〔丹〕治眼翳。樗白皮索為繩,日乾,燒為灰,研細點之,自漸退妙。又方。豬膽皮去汁,捻為繩,燒灰點之亦妙。
〔東〕,碧雲散,治外障搐藥。
麻黃根(一兩),歸身(一錢),乳香(少),麝香(如少加乳香。)
上將當歸、麻黃為粗末,炒黑色,入乳、麝,研極細,噙化搐入鼻中。
搐鼻散
薄荷(三錢),石膏(一錢),芒硝,川芎(各五分),細辛(二錢),蔓荊子(三錢),青黛(一錢)
上為末,鼻內搐之。
〔丹〕楊生娘患赤眼,生膜似白星。
秦皮,滑石,黃連,荊芥,歸頭,赤芍藥(各三錢)
上分四帖煎洗,仍教其莫洗浴,止可洗腳。
〔《千》〕治法,以鵝翎截之,近黑睛及當白睛嗍之,膜自聚上,以針鉤挽之,割去即見物,以綿當眼,著血斷,三日瘥。
〔東垣〕醫魏邦彥夫人,目翳暴生,從下而起,其色綠,腫痛不可忍。先師曰:翳從下而上,病從陽明是也。綠非五方之正色,殆肺腎合為病邪,乃就畫家以墨膩粉合成色諦視之,與翳同色,肺腎為病無疑矣。乃瀉肺腎之邪,而入陽明之藥為之使,既效,而他日病復作者三。
其所從來之經,與翳色各異,乃以意消息之。曰:諸脈皆屬於目,脈病則從之,此必經絡不調,則目病未已也。問之果然。因視所不調者治之,病遂不作。針灸外障,並見目赤門。
白話文:
將先前煉好的紫金藥液倒入,一同再次熬煮一兩次,煮到藥液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的程度即可,大約掌握不要過度也不要不足。取出後埋入土中七天,再取出放在銀製容器中,按照方法儲存,之後加入後續的細末藥粉,倒入藥粉時,也要用桃柳枝攪拌均勻。
再準備南硼砂、珍珠、龍腦、珊瑚枝(各一錢),麝香(五分),這五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也用桃柳枝攪拌均勻,倒入先前的藥液中,再次攪拌均勻,然後用紙封住容器口,隨時取用。如果有用不完的藥液,用乾淨的水稍微清洗碗,將碗裡剩下的藥水熬煮三五次,另外收集起來,可以用來洗眼睛,或是藥膏太稠的時候,加入一些調整濃稠度。
以上總共使用二十九種藥材,用桑樹木柴燒製。
《肘後備急方》提到,治療眼睛發熱,產生紅色的薄膜。取麻雀糞便中細長完整的,與人乳混合敷在眼睛上,就會消散。烏賊骨,可以治療眼睛裡所有的浮翳,磨成細粉與蜂蜜混合點在眼睛上。烏賊骨末也能治療眼睛發熱有效。
《丹溪心法》提到,治療眼翳。用楮樹的白色樹皮搓成繩子,曬乾後燒成灰,研磨成細粉點在眼睛上,眼翳會慢慢退去。另一個方法,取豬膽的皮,去掉裡面的膽汁,搓成繩子燒成灰,點在眼睛上也有效。
《東垣十書》提到,碧雲散,治療外障引起的抽搐。
麻黃根(一兩),當歸身(一錢),乳香(少量),麝香(如果加乳香,則少加一些。)
將當歸和麻黃研磨成粗末,炒到黑色,加入乳香和麝香,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含在嘴裡使其融化,再從鼻子吸入。
搐鼻散
薄荷(三錢),石膏(一錢),芒硝、川芎(各五分),細辛(二錢),蔓荊子(三錢),青黛(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從鼻子吸入。
《丹溪心法》提到,楊生娘患有紅眼病,眼睛上產生像白色星星一樣的薄膜。
用秦皮、滑石、黃連、荊芥、當歸頭、赤芍藥(各三錢),分成四份煎煮後清洗眼睛,並且不要洗澡,只能洗腳。
《千金方》提到,治療眼翳的方法,用鵝毛管截取一段,靠近黑眼珠和白眼珠的地方吸吮,薄膜會聚攏起來,再用針勾住拉出,割掉就能看見東西,用棉布遮住眼睛,止血後,三天就會痊癒。
《東垣十書》記載,醫生治療魏邦彥夫人的疾病,眼睛突然長出眼翳,從下往上長,顏色是綠色的,腫痛到無法忍受。先師說:眼翳從下往上長,病屬於陽明經。綠色不是五方正色,大概是肺和腎合起來引起的病邪,就找來畫家,用墨和膩粉調和成顏色,仔細觀察,顏色和眼翳相同,可以確定是肺和腎的疾病。於是洩肺腎的邪氣,並加入陽明經的藥材作為引導,確實有效,但之後病又復發三次。
之後發病的經絡和眼翳顏色都不同,於是就仔細推敲。認為:全身的經脈都和眼睛相通,經脈生病就會影響到眼睛,這一定是經絡不調造成的,所以眼睛的疾病才會一直不好。問了之後果然如此。於是針對不調的經絡進行治療,疾病就沒有再復發。針灸治療外障的方法,在眼睛發紅的章節也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