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九·小兒部 (3)
卷之三十九·小兒部 (3)
1. 龜胸
〔錢〕肺熱腸滿,攻於胸膈,即成龜胸。〔聖》〕治龜胸方。
大黃(炒,一錢),天門冬(去心,焙),百合,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蜜炙),甜葶藶(炒),川朴硝(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溫水食後化下,三歲以上化二丸。
〔丹〕治小兒龜胸。
蒼朮,黃柏(酒炒),芍藥(酒炒),陳皮,防風,山楂,威靈仙,加當歸
又利後,加生地黃。為末,煉蜜丸。食後,溫水下。
〔田〕小兒龜胸,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生。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轉更高起。宜灸兩乳前各一寸五分上兩行三骨罅間六處各三壯,炷如小麥大。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依此法,十灸不愈一二也。
白話文:
【龜胸】
[錢] 由於肺部過熱及腸胃積滯,影響到胸膈部位,形成像龜殼一樣突出的胸部形狀,我們稱之為龜胸。
[聖] 這裡有一個治療龜胸的方子:
主要成分包括炒過的大黃(約一錢),去心並烘焙的天門冬,百合,去掉皮和尖的杏仁(再炒過),木通,蜜炙的桑白皮,炒過的甜葶藶,以及川朴硝(每種大約半兩)。
將這些成分磨成粉,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像芡實大小的丸子。飯後,用溫水融化兩顆服用,適合三歲以上的兒童。
[丹] 另外一個治療兒童龜胸的方子:
使用蒼朮,酒炒過的黃柏,酒炒過的芍藥,陳皮,防風,山楂,威靈仙,並可以加入當歸。
如果需要,可加入生地黃。磨成粉後,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飯後,用溫水服用。
[田] 小孩出現龜胸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肺部過熱導致脹滿,進而影響胸膈所產生的。另外,母親食用辛辣或熱性食物也會讓情況更嚴重。建議在兩側乳頭前方各一寸五分,且位於三根肋骨間的六個位置,各施灸三次,灸柱大小像小麥粒。春夏時,從下往上灸;秋冬時,則從上往下灸。如果不依照這個方法,即使灸十次,可能也只會痊癒一兩成。
2. 龜背
〔錢〕兒生下血風入脊,逐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之以龜尿擦胸骨。取龜尿法,當以蓮葉,安龜在上,後用鏡照之,其尿自出。
〔《聖》〕小兒龜背,由令兒坐早,有客風吹入脊骨,而入於骨髓,故使背高如龜之狀也。雖有藥方,多成痼疾,以灸法為要。當灸第三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肺腧穴,又第五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心腧穴,又第七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膈腧穴,以小兒中指節為一寸,艾炷如小麥大,三五壯,即止。此法累用,十有一二得效,亦無全效之功。
〔世〕龜背在百日內不治。
白話文:
【錢氏】小孩出生後,因出血或風邪侵入脊椎,影響到骨髓,就會形成龜背症狀。治療方式是使用龜尿來擦拭胸骨。取得龜尿的方法,應先將龜放在蓮葉上,再用鏡子照射龜,龜尿就會自然排出。
【聖濟總錄】小孩龜背的形成,通常是因為讓小孩太早坐立,風邪乘機進入脊骨,進而影響骨髓,導致背部突出如龜的形狀。雖然有藥方可以治療,但多數會變成慢性疾病,因此灸療法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具體來說,應灸療第三、五、七椎骨節下,兩旁各一寸半的肺腧、心腧、膈腧穴位,以小孩的中指節長度為一寸,使用的艾炷大小如小麥,灸療三至五次即可停止。此方法多次應用,約有十分之一至十二的機率見效,但並非每次都能完全治癒。
【民間】若龜背症狀在一百天內未進行治療,則難以治癒。
3. 脫肛
〔湯〕治大腸虛弱,肛門脫下。
龍骨,訶子(煨去核。各一兩),沒石子(大者,二枚),罌粟殼(去核,醋塗,炙,二錢)
上為末,白湯點服,仍用蔥湯熏洗,令軟,款款以手托入,用新磚瓦一片,燒紅,以醋澆之。氣上,即用腳布疊數重壓定,使熱氣上透,不可過熱。令病者以臀坐於布上,如覺布溫,逐旋減之,以常得溫熱為度。並常服前藥。
〔潔〕,五倍子散,治小兒脫肛。
五倍子,地榆(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錢〕,赤石脂散,治小兒因痢後努躽氣下,推出肛門不入。(躽,於建反,用力努腹也。)
真赤石脂,伏龍肝(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五分敷肛頭上,頻用按入。
〔世〕治小兒脫肛。用五倍子為末,量多少摻患處,以物襯手揉入,切忌食發風毒物。
〔田〕脫肛治法:用蒲黃一兩,豬脂二兩,煉豬脂和蒲黃成膏,塗腸頭上,即縮入。
〔無〕,水聖散,治小兒脫肛不收。
用浮萍草不以多少,杵為細末,干貼患處。
〔丹〕脫肛。用東北方陳壁泥土,湯泡,先洗下,後熏上。(又方見脫囊條。)
〔田〕小兒脫肛瀉血,秋深不痊,灸龜尾一壯,炷如小麥大,脊端穹骨也。小兒脫肛者,灸臍中三壯。小兒脫肛,久不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言語不擇,發無時節,盛即吐沫者,取百會一穴灸七壯。在鼻直入髮際五寸,頂中央旋毛中可容豆,炷如小麥大。
〔《明》〕治久痢脫肛。(見痢門。)
白話文:
【脫肛】
【湯劑】治療大腸虛弱導致肛門脫垂。 所需材料有:龍骨、訶子(需烘烤去除籽,各一兩)、沒石子(選大的,二顆)、罌粟殼(需去除籽,塗上醋後烤熟,二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用白開水沖泡服用。另外,用蔥湯燻蒸清洗,讓肛門部位軟化,再緩慢用手託回。取一塊新磚瓦,燒紅後澆上醋,產生熱氣。用厚布疊幾層壓住,讓熱氣透上去,但不要過熱。讓患者坐在布上,感覺溫度適宜時再調整,保持溫暖狀態。同時定期服用上述藥物。
【潔】五倍子散,專治兒童脫肛。 所需材料有:五倍子、地榆(份量相等)。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空腹時用米湯調服。
【錢】赤石脂散,針對兒童因痢疾後用力排便,導致肛門外突的情況。 所需材料有:真赤石脂、伏龍肝(份量相等)。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五分敷在肛門上,頻繁使用並按壓使其進入。
【世】治療兒童脫肛。使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根據需要撒在患處,用手揉搓使其進入,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風毒的食物。
【田】脫肛的治療方法:使用蒲黃一兩,豬脂二兩,將豬脂熬煉後與蒲黃混合成膏狀,塗抹在腸頭上,即可縮回。
【無】水聖散,針對兒童脫肛無法收回的情況。 所需材料為浮萍草,數量不限,研磨成細粉,乾燥後貼在患處。
【丹】脫肛。使用東北方向的老牆土,用水泡開,先清洗後燻蒸。(另有一個療法詳見脫囊條目。)
【田】兒童脫肛出血,秋天來臨仍未痊癒,可在龜尾穴灸一壯,艾炷大小如小麥,位於脊椎末端的穹骨上。兒童脫肛,可在肚臍中灸三壯。兒童脫肛久未好轉,以及風癇、中風、角弓反張、多哭、說話不清、發作無定時、病情嚴重時會吐沫,可在百會穴灸七壯,位於鼻子直上髮際五寸,頭頂中央旋毛中可容納豆粒,艾炷大小如小麥。
【《明》】長期痢疾導致的脫肛治療方法。(詳見痢疾部分。)
4. 肛癢
〔丹〕治小兒蟯蟲攻下部癢。取扁竹葉一握,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去渣,空腹飲之。蟲即下,用其汁煮粥亦佳。(《心鏡》)
治蟲狀如蝸牛,食下部癢。取扁竹葉一握,水二升,煮熟。五歲兒空腹服五合,隔宿不食,明日早食之,尤佳。(楊氏《產乳》)
白話文:
【肛門搔癢】
【丹方】用於治療兒童因蟯蟲導致肛門周圍搔癢。取一把扁竹葉,切碎後,加入一公升的水,煎煮至剩餘約五百毫升,濾掉葉渣,空腹時飲用。這樣做可以使蟯蟲排出,用剩下的汁液來煮粥食用效果更佳。
另一方法是用於治療像蝸牛一樣的寄生蟲導致的下體搔癢。取一把扁竹葉,加入兩公升的水,煮到熟透。對於五歲的孩童,空腹時服用五百毫升,前一天晚上不要吃東西,第二天早上再食用,效果更為顯著。此法出自楊氏的《產乳》一書。
5. 腎主虛寒
6. 解顱
〔丹〕小兒解顱,乃是母氣血虛與熱多耳。用四君子、四物。有熱,加酒炒黃連、生甘草煎服,外以綿束緊,用白蘞末敷之。
〔田〕解顱治法,宜用生地散。
〔錢〕解顱,生下而囟不合者,腎氣不成故也。長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㿠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
〔湯〕解顱者囟大,頭縫不合如開解,故曰解顱,此由腎氣不成故也。腎主骨髓,而腦為髓海,腎氣不成,則腦髓不足,故不能合也。凡得此者,不過千日,其間亦有數歲者,乃廢人也。人之無腦髓,如木無根,古人雖有良方,吾所以不錄者,勞而無功也。亦不可束手待斃,宜依錢氏補腎,萬一有可生之理。(補腎地黃丸方見勞瘵。)
〔錢〕,天南星散,治顱開不合,鼻塞不通。天南星大者,微泡去皮,為細末,米醋塗調緋帛上,貼囟上,炙手頻熨之,立效。
〔無〕,三辛散,治小兒骨應合而不合,頭骨開也,名曰解顱。
細辛,桂心(各半兩),乾薑(七錢半),
上為末,以薑汁和敷顱上貼之,兒面赤即愈。
又方,用蛇蛻炒焦為末,用豬頰車中髓調敷頂上,日三四度,曾有人作頭巾裹遮護之,久而自合,亦良法也。
〔《明》〕囟門不合: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灸三壯,灸瘡未發先合。)
〔世〕父精不足,則解顱,眼白多。
白話文:
【丹】小孩出現解顱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母親在懷孕時氣血虛弱以及體內熱氣過多。治療方法是使用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如果伴有熱症,可在煎煮藥材時加入用酒炒過的黃連和生甘草,服用後再用綿布把頭部緊緊包裹,並敷上白蘞粉。
【田】對於解顱的治療,建議使用生地散。
【錢】解顱,指的是嬰兒出生後頭部的囟門未能閉合的情況,這是因為腎氣尚未成熟所致。這樣的兒童長大後會很少笑,眼睛的白眼珠會較多,臉色蒼白,且體型消瘦,情緒容易憂鬱,少有歡樂。
【湯】解顱是指頭部囟門較大,頭縫未能閉合像被開啟一樣,因此稱為解顱,這是由於腎氣尚未成熟所致。腎臟主管骨骼和骨髓,而腦部是骨髓的源頭,如果腎氣未成熟,骨髓就會不足,因此囟門無法閉合。患有這種病症的兒童,通常在一千日內會離世,但也有能活到幾歲的,然而他們的生存質量很低。人若失去腦髓,就像樹木失去了根,雖然古時有很好的治療方案,但我之所以沒有記錄,是因為這些治療往往徒勞無功。然而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應該按照錢氏的補腎法,萬一有生存的希望。(補腎地黃丸的配方可參閱勞瘵一節。)
【錢】天南星散,可用來治療囟門未能閉合,以及鼻子堵塞不通。將大的天南星略泡,去皮後磨成細粉,用米醋調和,塗在緋帛上,貼在囟門上,再用熱手頻繁搓揉,效果立竿見影。
【無】三辛散,適用於兒童骨骼應該閉合卻未能閉合,即頭骨開裂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解顱。
細辛,桂心(各半兩),乾薑(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敷在頭部,一旦孩子臉色變紅,病情就已得到緩解。
另一個方法是,將蛇蛻炒焦磨成粉,用豬頰車中的骨髓調和後敷在頭頂,每天三四次,曾有人將其做成頭巾包裹頭部,經過一段時間,頭部自然閉合,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明】囟門未能閉合的情況:在臍上、臍下各五分的位置。(在這兩個穴位各灸三壯,如果在灸瘡出現前囟門已經閉合,則表示療效良好。)
【世】父親精氣不足,則子孫易患解顱,且眼睛白眼珠部分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