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10)

1. 鵝口

〔湯〕《巢氏病源》鵝口候者,小兒初生,口裡白屑,滿舌上如鵝口,故曰鵝口。此乃胎熱,而心脾最盛,熏發於口也。治用發纏指頭,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時,黃丹煅出火氣,摻於舌上。(葛氏方。)如用前法,其舌上白屑不脫,可煮慄荴汁令濃,以綿纏指頭拭之。若春夏無慄荴子,可煮慄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小兒初出腹,有連舌,下有膜如石榴子者,中隔連其舌下,後令兒言語不發,舌不轉也。可以爪甲摘斷之,微有血出,無害。若血出不止,燒發灰敷之,即止。

2. 口瘡

(見心主熱門)

3. 口噤

〔田〕大人小兒,口噤不開,牙關緊者,諸藥無效。天南星末一錢,腦子少許,相和研勻。用指蘸生薑自然汁,蘸藥於左右大牙根上擦之,立開。

〔丹〕初生口噤不開,不收乳。用赤腳蜈蚣,去足炙末,豬乳汁調下五分,三四服愈。

〔《聖》〕小兒生下七日口噤。牛黃些少,竹瀝調下一字,以豬乳滴口中。

口噤搐鼻法。用鬱金藜蘆、瓜蒂為末,水調搐之。

4. 滯頤

(口角垂涎是也)

〔肅〕清心導痰丸,治舌縱涎下。(方見大人門。曾用甚妙。)

〔湯〕小兒滯頤者,多涎流出,積於頤上,此由脾胃冷,涎多故也。脾之液為涎,緣脾胃虛冷,不能制其津液,故流出於頤,法當補脾。(按《內經》云:舌縱涎下皆屬熱。此恐湯氏之偏見,今兩存之,以備參考。)

張渙,溫脾丹,治滯頤效。

白朮青皮(各半兩),半夏曲丁香(各一兩),乾薑(炮,半兩),

上為細末,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兒十丸,二歲二十丸,米飲下。

5. 臍風撮口

〔錢〕小兒洗浴,拭臍不幹,風入作瘡,令兒撮口,甚者是胃虛,氣不和,口頻撮,,調氣益黃散,主之。

赤腳金頭蜈蚣(一條),蠍尾(四尾),殭蠶(七條),瞿麥(五分),

上為末,先以鵝毛管吹豆大入鼻內,嚏噴啼叫可醫,更用薄荷湯下。

〔錢〕,柏墨散,治斷臍後為水濕所傷,或䙀袍濕氣傷於臍中,或解脫,風冷所乘,致令小兒四肢不和,臍腫多啼,不能乳哺,宜速療之。

黃柏,釜下墨,乳發(燒。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之。

〔丹〕臍風。濕鹽二兩,豉二合,杵成餅子如錢,炙熱,熨臍上安。又,以黃柏末敷之。

〔姚〕小兒臍腫。桂心炙熱熨之,日四五。

〔《秘》〕臍風瘡。用年久東壁泥,研,敷之。

〔《聖》〕臍風久者成瘡,不幹,伏龍肝敷之。又,馬齒莧,燒葉末敷之。(《千金方》)

〔《子母》〕治小兒臍赤腫。杏仁杵如脂,敷臍腫上。

〔《聖》〕治小兒臍中汁出不止並赤腫。用枯白礬,研細,敷之。

〔世〕治嬰兒因剪臍傷外風,致瘡不幹,用白礬、煅白龍骨各等分,同為末,每用少許敷之。又方,綿燒灰,研細,每少許乾摻之。

〔丹〕撮口。夜合花枝煮汁,拭口並洗,愈。

〔田〕撮口治法,用白殭蠶為末,蜜調塗兒穀道。又,牛黃一錢,竹瀝一合,時時抹口中即瘥。

〔無〕小兒初生一七日內,忽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效,坐視其死,良可憫也。有一法,世罕知者,凡患此證,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以溫水蘸熟帛裹指,輕輕擦破,即開口便安,不藥神效。

小兒初生,臍風撮口,諸藥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三壯,針入三分,不宜見血,立效。

〔《甲》〕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

〔《明》〕臍腫:腰對臍骨節間。(三壯。)

〔世〕臍風撮口,在百日內不治。